《信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信阳市人民政府文件信政202218号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信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信阳市人民政府2022年5月25日信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信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加快振兴发展,实现“两个更好”的关键时期,也是紧跟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进现代化信阳的关键时期。工业作为强市富民的基石,必须抓好信阳正处于重大机遇叠加期、跨越赶超关键期、绿
2、色崛起黄金期、深化改革突破期的机遇,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围绕“1335”工作布局,着力产业绿色崛起,全力推进工业强市建设。为此,根据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十三五”发展回顾“十三五”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市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为指引,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扩大增量的战略举措,把“三大改造”作为提升存量的根本途径,把推进智能制造和发展新业态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策略,制造业的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提升明显。到2020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到8707家,比2016年增加561
3、7家。全市工业增加值为724.4亿元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为6.2%,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提高到26.4%o工业税收不断提高,2020年达到31.85亿元,年均增长13.6%;工业税收对全部税收的贡献达到20.4%,比2016年提高T6.7个百分点,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贡献达到14.12%,比2016年提高了4.72个百分点。集聚发展态势良好。大力实施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3%,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全市形成了食品、建材、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密加工、新材料五大新兴
4、产业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食品、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集群形成了百亿级的规模,电子信息、环保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到2020年,开展R&D活动的企业数量增至173家。全市已有国家级创新载体11家,省级创新载体143家,高新技术企业13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9.3%o发展模式日益优化。积极推动“三大改造加快生产模式的变化。引导制造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进产品智能化和生产智能化。到2020年,已建成省级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30个,羚锐制药被评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积极建立绿色制造体系,2020
5、年,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8.6%,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率及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省下达目标,建设省级绿色工厂4个,国家级绿色工厂4个。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始终坚持“端牢工业饭碗”的指导思想,谋划建设了45个专业园区,产业配套能力趋于完善。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市拥有17家银行、41家保险公司、8家证券机构,融资渠道畅通,积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效率大大提高,正在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实现保留的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从制造业发展趋势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新一代信息通信、
6、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智能化、绿色化、平台化等先进制造业模式正在加速形成。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全新变革,新兴产业依靠巨大的市场需求正在跨越式发展,未来产业正在谋篇布局。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从全国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从全省看,我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级重大战略机遇,高标准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信阳“十四五”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机遇。一是革命老区振兴带来的机遇。2019年,习
7、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视察,为加快老区振兴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相关文件,明确了信阳的发展战略定位,并从政策、资金、要素、人才等方面给予信阳全方位的支持,信阳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二是融入多项国家战略的发展机遇。信阳连接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嵌入淮河生态经济带,能够共享多个国家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带来发展机遇。三是双循环的机遇。信阳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市场空间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努力,在产业、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支撑能力,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势能,能
8、够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特色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特色链点,优化产品供给质量,更好把握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品质提升趋势,提升经济整体效能。同时,信阳“十四五”制造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到威胁,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向纵深发展,新兴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全国重点区域开放点多面广、竞争加剧,各地开放态势更加积极,积极布局引进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集群建设。信阳产业基础与先进地区相比,基础设施不完善,重点发展的产业有点无链,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与国家中心城市距离较远,为重大项目及人才引进带来不小的障碍。二是产业融合赋
9、能速度加快。工业经济正加快从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正加快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拓展,新技术变革的深入演进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随着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以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为代表的制造业新模式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信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4%,研发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不强、成果不多,创新成果的产业链条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创新人才不足,人才净流出问题严重。这些成为信阳产业升级的巨大挑战。
10、三是信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信阳产业结构不优,一产过高、二产弱、三产不强,工业过分依赖钢铁、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产业协同不密切,链式发展不够;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2020年全市新兴产业规上企业数仅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16.1%,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9.3%o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够。缺少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大个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仅有1家,超50亿元3家,超10亿元11家,资源型、初加工型企业占主导地位,产品多集中在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营商环境待改善。要素保障不到位,支撑企业快
11、速健康发展的手段少、能力弱。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视察信阳的重大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加快老区振兴,坚定不移地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数字化转型成效,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服务型制造价值提高绿色制造效果,提高开发区载体能级,提高品质制造效能,为书写奋
12、勇争先、更加出彩、“两个确保”信阳答卷,奋力谱写新时代实现“两个更好”绚丽篇章提供强力支撑。(二)发展原则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优化“1+1”产业布局,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提高工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持续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发展、产品升级和就业创业协同推进。创新引领,产业集聚。坚持创新在制造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聚焦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锻长板补短板,推动开发区提质增效,形成集群发展的新格局。数字赋能,融合互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制造业和互联网、现代科技与
13、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互动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开放合作,协同发展。融入“双循环”的大格局,建设长三角协同创新区和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高水平的开发。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融入双循环格局,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各个地区差异化发展。系统推进,统筹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新兴与传统,省内和省外,制造与服务,经济与环保等的联动关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比重保持稳中有升,主导产业作用更加突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基本完成,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进展,
14、高质量发展态势更趋明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现代化信阳的重要支撑。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打造超千亿级产业集群5个,做优龙头企业、做强中型企业,新增主板上市公司2家以上,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公司3家以上。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传统产业改造基本完成,主导产业作用更加凸显;新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o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6%,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0
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300家以上,中试基地实现重点产业集群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建设一批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数字化转型实现新突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省级以上智能工厂(车间)新增40个,企业上云数量突破10000家。绿色制造实现新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在重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1%,省级以上绿色园区(工厂)新增数量达到5家。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主要指标体系类别指标2020年2025年规模增速规模以上制造业增
16、加值增速(%)-9千亿级产业集群数量(个)0510亿级企业数量(家)1020结构优化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340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811.6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0.21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家)143新增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家)139新增300家融合发展省级以上智能车间(工厂)数量(家)30新增4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企业上云数量(家)500010000绿色发展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年均降低(%)-15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