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淋巴结分区及清扫术式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淋巴结分区及清扫术式分类.ppt(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颈淋巴结分区1.临床解剖浅筋膜深筋膜颈阔肌中层-包绕脏器、大血管等浅层-包裹肌肉椎前筋膜-颈椎、椎前肌、膈神经等颈部淋巴结均位于颈深筋膜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颈浅淋巴结-位于颈深筋膜浅面,颈外静脉上份,颈前静脉周围。颈深淋巴结-椎前筋膜表面,斜方肌前缘,引流方向多有规律。2.颈淋巴结分区 无统一标准,多种分区方案 对颈部淋巴结分布、引流方向进行系统研究者较少。临床上不存在淋巴结分区这一概念。TNM采纳并总结为12个组群1.颏下淋巴结2.下颌下淋巴结3.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4.颈内静脉中组淋巴结5.颈内静脉下组淋巴结6.颈后淋巴结7.锁骨上淋巴结8.喉前、气管旁淋巴结9.咽后淋巴结10.腮腺区淋
2、巴结11.颊部淋巴结12.耳后、枕部淋巴结 1981年,shah等建议以Level为基础将颈淋巴结分为5个区域,至1990年形成。Level 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Level 颈内静脉上1/3 Level 颈内静脉中1/3 Level 颈内静脉下1/3 Level 颈后三角淋巴结 1991年,Robbins 分区 6个Levels Level 副神经 a b-鼻咽癌多见 Level 肩胛舌骨肌 a-鼻咽癌、口腔癌 b-甲状腺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区法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1997年提出的方法 -V区 -中央区 -胸骨后区 锁骨
3、上区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AAO-HNS)1998年重新修正的分法,即改良的Robbins 分区法 区颈淋巴结分区趋势 分科专业化:外科学分区、影像学分区等 互相协作改进 贴近临床需要二、颈淋巴结清扫术式分类历史 1847年,Warren 首次报道一例颈部肿瘤切除 1887年,Langenbeck 报道2例颈淋巴结清扫术 死亡 (术中切除颈总动脉,颈内静脉 )1888年,Jawdynski(波兰)报道4例 1956年,Crile首创,至今已104年 (真正先驱者 Bocca,西班牙,早5年)1901年,Solis-cohen,阐述了喉癌颈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提出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
4、的独立危险因素。1906年,Crile报道132例颈淋巴结清扫(Neck dissection ND)1926年,Bartlett and Callander 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 1933年,Blair and Brown RND(Radical)neck dissection 1945年,Dargent 第一位报道双侧颈清扫,要求至少保留一侧颈内静脉。50年代,李月云、金显宅教授回国,分别在上海、天津开展颈清扫术 1963年,Suarez首先报道功能性颈清扫,提出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而不影响预后。“The extent of cervical lymph node dissect
5、ion had to be dirrected radically against the carcinoma,but not against the neck 70年代,Lindbery and Skolnik 提出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90年代,Porter提出保留颈丛的颈清扫 2.颈淋巴结清扫术式分类 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Radical neck dissection)扩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Extend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6、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Selective radical neck dissection)3.名词澄清 预防性颈清扫术(Prophylactic neck dissection):5060年代,针对No患者,但因肿瘤临床只是治疗,而非预防,对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用“预防性”不妥。被选择性颈清扫(Elective neck dissection)所取代 选择性(或区域性)颈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被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所取代 根治性颈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肿瘤外科手术均属“根治性”,所有手术名词前均可加用,现常用Comprehensive neck dissection 或Neck dissection 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