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人大关于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市人大关于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某某市人大关于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安排,5月份,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市政府工作汇报,赴广德市、绩溪县实地走访察看残疾人就业创业情况,分别召开市人大代表、相关部门和部分民企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委托其余5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专题调研,基本了解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总体情况。现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有残疾人口近16万,就业年龄段残疾人4.5万人,已就业2.2万人,未就业残疾人中一级、二级的重度残疾人有L3万人,占未就业残疾人总数56.5%o就业是残疾人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2、书记关于“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帮助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印发某某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某某市残疾人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二是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二级机构三级网络,市县两级残联基本设立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并建立以乡镇残联、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主体的基层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就业管理工作的常态化、信息化。(二)就业权益基本保障。市政府及
3、相关部门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十三五”以来,全市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1321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098人。搭建就业招聘平台,“一人一策”帮助高校残疾毕业生实现就业250人。推动辅助性就业,全市建成10家辅助性就业机构,共安置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76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90人次,鼓励多种形式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扶持残疾人个人创业项目3843人次、补贴资金1152.9万元,阳光大棚助残农业项目400户、补贴资金200万元。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法律宣传贯彻不够深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等在全社会的宣
4、传深度、广度不够,存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够到位,政策知晓度不高现象,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不优,残疾人平等就业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二)促进就业机制不够健全。部分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在立足单位职能,落实相关助残政策上做的不够。动态摸查机制不够完善,残疾人与用人企业在岗位匹配上对接不够顺畅。帮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对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够强,对志愿创业的残疾人帮扶力度不够大。(三)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执行不够充分。用人单位对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法律责任认识模糊,部分企业对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了解,受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的企业宁愿交残保金也不愿意承担招收残疾
5、人的风险,推动按比例就业激励机制不足,通过征收残保金促进残疾人就业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相关执法部门对用人单位既不安置残疾人就业,也不缴纳残保金的行为执法意识不强、处罚力度不够。(四)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不够强。一方面残疾人受身体状况、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等因素的局限,特别是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就业方面存在问题较多,残疾人参与社会化市场化就业竞争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开发较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主动开发合适岗位并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不够,公益性岗位安置渠道受到经济发展、财力水平等因素影响拓展空间有限。三、工作建议(一)加强法律宣传。将残疾人“一法四条例”纳入普法规划,结合“
6、国家宪法日”“全国助残日”等开展普法宣传,推动用人单位落实法定义务和履行社会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提高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二)压实部门责任。要认真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要加强组织协调,及时通报情况,协调解决残疾人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适时开展督查,强化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引领作用,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更多的支持。(三)强化政策保障。结合某某实际,尽快出台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意见或办法,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政策,鼓励更多残疾人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残疾人从事网络直播、电子商务、居家客服、小店经济等新型就业创业,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零就业残疾人家庭动态清零,开发适合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岗位,探索农村残疾人多形式就业帮扶措施,鼓励并带动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四)提高服务质量。健全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专业组织和市场主体,主动融入长三角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加强与周边沪苏浙地区残疾人就业服务协作,为残疾人提供职业训练、职业介绍、岗位支持等全链条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岗位开发、政策指导、雇主培训、就业环境改造和劳动关系协调等服务,推动我市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