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指南(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指南(试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指南(试行)1总则1.0.1为加强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管理,规范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保障水利工程安全,根据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制定本指南。1.0.2本指南适用于土石坝、土质堤防、渠堤等水利工程的白蚁防治技术工作。1.0.3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持续管控,科技赋能、绿色安全”的原则。1.0.4发生水利工程白蚁危害地区(以下简称白蚁危害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及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应将白蚁防治措施纳入项目建设内容,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项目勘察设计应包含以下白蚁防治设计内容:1白蚁危害情况专项调查及检查成果;2
2、地基、堤坝与两侧山体接触部位及周边白蚁的灭杀措施及要求;3防蚁物理屏障、药土屏障等预防措施及蚁情监测措施;4防治及监测措施工程投资。1.0.5白蚁危害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将白蚁防治工作纳入工程管理事项,建立常态化机制,包括蚁情检查监测、危害等级评定、防治工作实施等。1.0.6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宜划分单元进行分区检查监测、分区评定和防治。一般工程宜按单项工程整体划分为一个单元;水库枢纽工程涉及多座土石坝,堤防和渠道工程线路较长时,可根据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分布情况划分为多个单元。1.0.7本指南主要引用下列标准:GB/T33041中国陆地木材腐朽与白蚁危害等级区域划分GB/T50768白蚁防治
3、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1253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SL26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SL6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171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210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564土坝灌浆技术规范SL/T595堤防工程养护修理规程1.0.8水利工程白蚁防治除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泥被、泥线白蚁外出活动时的遮蔽物。工蚁从土内搬出小土粒加上唾液制成薄层泥皮,覆盖在取食物或地表面上,成片状为泥被,成条状为泥线。2.0.2蚁道又称蚁路,是白蚁为连接主巢与副巢或者外出觅食、取水、分
4、飞而修筑的通路。2.0.3分飞孔在白蚁分飞期,由工蚁修筑、供有翅成虫飞离原群体的孔状结构,又称分群孔、羽化孔、移殖孔。2.0.4通气孔位于白蚁巢的外表,用于与外界环境通风换气的结构。2.0.5候飞室分飞孔下方呈扁平状的腔室,是有翅成虫分飞前停留的场所。2.0.6蚁巢白蚁群体集中生活的巢体,蚁王、蚁后长期生活的巢体为主巢,其他为副巢。2.0.7巢穴系统由蚁巢(菌圃、空腔)、蚁道和候飞室等组成的白蚁活动地下场所。2.0.8蚁巢伞在白蚁活或蚁巢上长出地面、子实体为伞状的真菌。1. 0.9炭角菌在白蚁死亡蚁巢上长出地面、子实体为棒状或枝状的真菌,是死亡蚁巢指示物。2. 0.10白蚁外露特征白蚁在地面上
5、的活动痕迹或蚁巢指示物,包括泥被、泥线、分飞孔、蚁巢伞、炭角菌等。3. 0.11饵料添加了引诱剂、取食刺激剂,对白蚁具有较好的引诱力和适口性、供白蚁取食的物质,不含灭杀白蚁的有效成分。主要投放在白蚁引诱桩(堆、坑、片)中,用于诱集或监测白蚁,也称作饵木、饵片、饵盒、饵块。4. 0.12饵剂由杀虫剂、饵料等组成的,对白蚁具有“引诱-喂食-灭杀”三位一体效果的白蚁防治药剂。5. 0.13蚁患区水利工程主体部分及其管理范围内可能存在白蚁危害的区域。6. 0.14蚁源区可能存在白蚁活动,并由此转移到蚁患区的区域。7. 0.15白蚁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白蚁活动的装置,包括诱集箱、诱捕灯、引诱桩(堆、坑、片)
6、等。3蚁情检查与监测8. 1一般规定8.1.1 白蚁危害地区的水利工程应定期开展蚁情检查。8.1.2 水利工程管理(建设)单位宜结合蚁情检查和白蚁防治情况,完善蚁情监测相关设施。有条件的工程,可遵循“实用、可靠、先进、经济”的原则,建设白蚁智能监测系统。8.1.3 蚁情检查应以现场检查为主,与蚁情监测相互结合、互为补充。8.1.4 应及时开展蚁情检查与蚁情监测数据资料整编分析,结合白蚁防治情况,综合分析和研判蚁害发展趋势。3.2蚁情检查3.2.1蚁情检查分为日常检查排查、定期普查和专项调查三类,应符合下列规定:1日常检查排查:工程管理单位结合水利工程日常巡查、检查工作,同时开展蚁情日常检查排查
7、,重点检查历史有蚁害部位;在白蚁活跃期,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检查;汛前和主汛期前分别开展全面排查;发现白蚁危害或监测设备报警时要进行重点排查;2定期普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白蚁危害及防治情况全覆盖普查,摸清有害白蚁种类、活动规律、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3专项调查:在首次发现白蚁危害、因蚁害导致工程出现险情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及除险加固等项目勘察设计阶段,应开展专项调查,评定危害等级。专项调查由工程管理(建设)单位组织开展,可与工程安全鉴定结合进行。3.2.2蚁情检查范围应包括蚁患区和蚁源区:1蚁患区:检查范围原则上限定在主体工程及其管理范围内。工程管理范围不明确
8、的,土石坝蚁患区范围宜按建筑物轮廓及边界线外50m范围考虑;土质堤防蚁患区宜按堤防占压区及堤脚线外30m范围考虑;渠堤蚁患区宜按渠道占压区及坡脚线外IOnI范围考虑;2蚁源区:土石坝蚁源区宜按蚁患区外5050OnI范围考虑;土质堤防蚁源区宜按蚁患区外50100m范围考虑;渠堤蚁源区宜按蚁患区外10IoOnI范围考虑。蚁患区外存在有害白蚁林区等情况的,可根据实际适当扩大范围;3蚁患区、蚁源区检查范围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3.2.3新建、改建、扩建及除险加固工程可按3.2.2条规定初步确定蚁患区和蚁源区,其检查范围应包括蚁患区、蚁源区和取土料场;蚁患区重点检查工程地基、堤坝与两侧山体接触
9、部位等,取土料场检查范围可扩延至料场边界线外50mo3.2.4蚁情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检查白蚁活动痕迹,主要观察泥被、泥线、分飞孔、通气孔以及被蛀食物、蚁巢伞、炭角菌等白蚁外露特征,初步判断白蚁种类和危害情况;2检查工程主体是否有散浸、漏洞、跌窝等现象,并分析判断是否因白蚁危害引起;3白蚁分飞期应观察和记录有翅成虫的分飞孔位置、数量和分飞时间,以及相应气象条件等。定期普查和专项调查除上述检查内容外,可根据需要收集工程水文、气象、土壤、植被资料以及白蚁防治历史资料。3. 2.5蚁情检查可采用人工排查法、引诱法、仪器探测法等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人工排查法:查找泥被、泥线、分飞孔、通气孔和
10、蚁巢伞、炭角菌等白蚁外露特征,查找有无白蚁活动痕迹,判断是否有白蚁危害;2引诱法:根据可能的危害情况布设引诱桩(堆、坑、片)、诱集箱等监测装置,通过定期检查来判断是否有白蚁危害;3仪器探测法:采用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等,探测白蚁巢穴。3.2.6蚁情检查结束后应编制相应的检查记录表,格式要求见附录A。3.3蚁情监测3.3.1蚁情监测主要包括地表白蚁活动监测和白蚁分飞期有翅成虫监测等内容。3.3.2地表白蚁活动的监测可在蚁患区和蚁源区布设引诱桩(堆、坑、片)、诱集箱等监测装置,并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蚁情合理布设装置数量。安装间距一般5-IOmo安装两排及以上时,宜采用梅花型布置;2白蚁监测
11、装置人工检查频次每月不少于1次,检查内容应包括装置运行、白蚁入站、饵料状况和环境变化等情况;3白蚁智能监测装置的监测数据报送频次每周不少于1次,发现报警信号后应及时到现场进行检查处理;4应及时开展监测资料分析,结合气候情况和蚁情检查情况,综合判断蚁害情况。3.3.3白蚁分飞期有翅成虫的监测,可在水利工程蚁源区外沿布设白蚁有翅成虫诱捕装置,并符合下列规定:1白蚁有翅成虫诱捕装置的布设离坝(堤)脚线的距离应大于诱捕装置的有效照射半径;布设位置应透光良好、地域开阔、没有遮挡物(如有树枝遮挡应作修剪),形成连续的光屏障,并避开照明灯光直射;2每次分飞时应做好有翅成虫的观察,并记录分飞时间和当时的气象数
12、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雨、风向、风力等;分飞后应及时检查并统计诱捕到的有翅成虫数量和入站情况,做好记录;3具有自动测报功能的白蚁诱捕装置,在分飞期的测报频次每30min不应少于1次,发现报警信号后应及时进行检查处理;4每年分飞期结束后,应开展监测数据整编分析,结合工程所属的自然地理位置及分飞时的气象数据等因素,分析白蚁分飞条件,推测有翅成虫来源,判断蚁害发展趋势,为有效阻断有翅成虫飞入蚁患区提供依据。3 .3.4应定期检查、测试和维护蚁情监测的相关设施设备(包含监测仪器、装置等),使其处于安全和完好的工作状态。4危害等级评定4 .1一般规定4.1.1 白蚁危害等级评定可结合蚁情检查和监测
13、适时开展。4.1.2 水利工程在首次发现白蚁危害3个月内,应结合蚁情专项调查进行白蚁危害等级评定。5 .2评定要求4 .2.1白蚁危害等级评定应由工程管理(建设)单位组织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开展,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专家组成员分别不宜少于7、5、3人。5 .2.2白蚁危害等级评定单元工程划分可按以下原则确定:1水库工程划分单元时,宜以土石坝单坝为评定单元;2有桩号的土质堤防、渠堤以两个连续整数桩号之间的范围为1个评定单元(区段);没有桩号的宜以开始检查部位为起始,从上游往下游方向每IknI为一个评定单元(区段)。6 .3危害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4.3.1白蚁危害等级可划分为轻度危害(
14、I级)、中度危害(II级)和严重危害(In级)。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按表4.3.1综合分析确定。表4.3.1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危害程度评价指标地表活动特征及指示物内部活动特征对水工建筑物影响轻度危害(I级)1蚁患区平均每IOoOm2发现1处及以上泥被、泥线、蚁巢伞等外露特征;2蚁源区平均每100(2发现3处及以上泥被、泥线、蚁巢伞等外露特征1蚁患区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小于等于250mm,或最大蚁后体长小于等于30mm;2就患区蚁巢尚处幼年巢期有白蚁活动迹象,但未因白蚁活动造成散浸、湿坡等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一般险情度害)中危H1蚁患区平均每100OnI2发现多于5处及以上泥
15、被、泥线、蚁巢伞等外露特征;2蚁源区平均每100Om2发现15处及以上泥被、泥线、蚁巢伞等外露特征;3蚁源区发现分飞孔1蚁患区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大于25Onlnl且小于等于35Oninb或最大就后体长大于30mm且小于等于50mm;2在蚊患区发现成年蚁巢因白蚁活动造成散浸、湿坡等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一般险情严重危害(11I级)1蚁患区平均每100OnI2多于10处及以上出现泥被、泥线、蚁巢伞等外露特征;2蚁患区发现分飞孔1蚁患区内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大于35Oninb或最大蚁后体长大于50mm;2蚁患区开挖出成年蚁巢3处以上;3工程主体发现贯穿性蚁道因白蚁活动造成漏洞、跌窝、脱坡等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较大以上险情注:1.可根据地表活动特征及指示4物、内部活动特征、对建筑物的影响等指标进行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当采用不同指标确定的危害等级不同时,应按其中最高等级确定危害程度;2.每类评价方法危害程度有多项评价指标的,满足其中一项指标即可定性为该类危害。4. 3.2白蚁危害等级评定结束后应及时整理评定材料,包括危害等级评定表、危害评定报告等,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表格式见附录B,水利工程白蚁危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