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提问与追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提问与追问.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提问与追问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要自然合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离不开教学提问。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PI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师生问答是使课堂形成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与思维的发展。追问是在提问基础上的深化,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追问往往能引发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地探究问题的实质,避免浅尝辄止。因此,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与追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案例展现情形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堂教学片段师:我们赏析诗歌常用的方法是“知人论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潇洒飘逸的大诗人又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一种
2、怎样的情怀。我们一起来学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师:从文章的题目当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L时间,春天的夜晚。生2:地点,桃花园。生3:人物,从弟。师:老师要在这里解释一下,从弟就是堂弟。唐代风气喜联宗,即同姓的人结为兄弟,未必是真的有血缘关系。生4:事件,宴会。师:我们从题目中得到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根据题目猜测一下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吗?生5:在春天的夜晚,李白和他的从弟们举行宴会。师:在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谁能概述一下文章的内容?生6:李白和他的从弟们在阳春三月举行宴会。师:和我们刚才猜测的一样吗?生7:一样。师:可见文章的题目不仅是文章的眼睛,还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情形2:两小儿辩日一
3、文中关于“两小儿”所辩问题的焦点分析(课始,教师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找出疑难点,提示围绕两小儿的语言展开思考,然后学生汇报。)生:我认为本文有几个词语需要弄懂意思,即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生:我知道这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问题,但具体是什么问题呢?(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及时提问。)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也很善于思考。我们先借助注释理解这几个词语。(同时将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谁来说说它们的意思?(待学生弄懂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之后,教师在车盖和盘盂、沧沧凉凉和探汤之间,各画了一条线,并追问。)师:从这两组词语当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车盖和盘盂都是比喻太阳大小的;沧沧凉
4、凉和探汤是用来比喻太阳的温度的。教师在这两组词语旁边各写上“温度”和“大小”两个词。)师:沿着这个思路想一想,虽然一个孩子关注的是太阳的温度,一个关注的是太阳的大小,但是,他们都在思考一个什么问题?生: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什么时候离我们近。(教师又在黑板的一侧写上“远”、“近”两个字。)生:我知道了,两个小孩争论的焦点就是,一个根据太阳大小的变化认为太阳离我们早上近而中午远,一个根据温度的变化则认为结论相反。(这时,教师有意停顿片刻,指着黑板发问。)师:到此,谁读懂了这篇课文,能否总结一下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生:这篇课文是写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的远近,观点相反请孔子判决。可是
5、,孔子无法解答,被两小儿讥笑。生:课文一开始就说明了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中心句。师:这个故事当中的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记录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你在现场,你会如何回答两小儿的问题呢?(此间一出,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都冒了出来,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将课堂引向了高潮。)案例评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而组织、引导、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就是提问。教师不仅要“会问”,更要问得“准”,问得“巧”,问得“恰如其分二情形1中,教师提出的中心问题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什么意思。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积累尚不丰厚。所以,教
6、师采用了分解标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提取信息元素,这就降低了提问的难度,从而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理解了文章题意,在头脑中初步勾勒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铺垫。情形2中,教师预设的主干问题是“两小儿所辩的内容是什么,他们的观点依据是什么”,这样的提问生硬而且乏味,因此教师采用了“迂问的战术“,从学生的初读入手,以理解词语切入,通过适时的追问巧妙引出了“太阳的温度与大小”和“太阳的远近”的关系问题,为解决上述这个主干问题做了充分的铺垫。学生就是在这种层层递进的探索当中,由表及里地逐步拨云见日,探到了问题的实质。当学生的思维已经深入到课文的中心时,教师及时提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写法的
7、要求,这也是教师的高明之处:借助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之泉始终流淌在课堂的主干问题渠道之内,保证学生思维的有效性。然后,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当中的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记录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你在现场,你会如何PI答两小儿的问题呢?”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到课文之外,采用发散式的提问将学生的求知欲带到更高、更远、更宽广的领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可见,一节好的语文课,课堂提问应该具备一条线索:铺垫性提问一主干性提问一延展性提问。因为环环相扣的课堂提问是保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开展有效阅读的必要条件。同时,一堂课中的提问与追问要难易结合、深浅互补,发散式的问题一定要有,聚合式的
8、问题也不能少,这是语文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不同层次上的需要,简单的问答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深奥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解放思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都是课堂提问与追问所必要的。理论提升1.提问与追问的作用(1)提问的作用。首先,设疑发问是凸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设疑发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其次,通过课堂中师生的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的新鲜的观点和深刻的认识,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想火花
9、。第三,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第四,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2)追问的作用。首先,追问可以避免学生仅对问题作“对与错”或“是与否”的表面回答,引导学生反思答案的根据,思维的线路,起到优化学生思维,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辨析能力,提高应答的深度等作用。其次,追问能拓展学生思路,有序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问题,进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创新性。第三,追问还能够挖掘出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第四,追问有时会为教师提供学生的某些学习信息,如学生
10、知识的来源、思维的走向和模式等,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使课堂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提问与追问应遵循的原则(1)概括性原则。提问是引语,不是讲授主体,因此,语言要精练、概括,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新课轨道,时间上要恰到好处。(2)层次性原则。一堂课所预设的问题要少而精,因为教学是一个整体,所以问题前后要保持连贯,由浅入深或“牵一发而动全身“,切不可盲目随意,令学生的思维在原地打转。(3)趣味性原则。提问与追问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巧妙新奇,语言简洁精练,生动形象。要引起学生注意,就必须设计得有趣,同时要注意经常变换形式,做到常提常新。(4)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问题不仅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索
11、,也要易于学生接受。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切勿高不可攀或不言自明,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和能力基础以及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等来设计。(5)针对性原则。提问与追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教学目的,围绕重点、难点来设计,问题一定要为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服务。(6)思想性原则。语文教学教书与育人紧密相关,为此,提问与追问还应注意思想性,避免低级趣味。再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不能为设计而设计。3 .提问与追问的策略(1)依据文本内容选择问题类型。根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可以将问题分为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
12、问题、评价性问题六大类。这六种类型的问题各司其职,在课堂教学中都有其应用的适当场合,只要用对地方,不分高低难易。一般来说,涉及文本当中具体、重要的知识点的部分,应该采用聚合式问题,即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等类型的问题来设计提问与追问。“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划出文中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一般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是属于接受式的教学范畴,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是课堂上比较常见的提问方式。在涉及能够体现学生个性化思维和独特体验的能力点部分,应该采用发散式问题,即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等类型的问题来设计提问与追问。“你认为本文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你从本文
13、的主人公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课堂上需要有一些这样高品质的问题,一方面面向全体激起所有学生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让课堂成为学生大胆抒发个人见解的民主和谐的素质教育的课堂,这是教师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2)依据教学目标确定问题的难度。教学目标的确立至少有三个参数:课程标准的相关教学要求、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既然课堂提问要为落实教学目标而展开,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该浅则浅,该深则深,不能一味追求问题的深度,也不能蜻蜓点水式的没有启发性和没有思维提升空间。具体来说,需要把握以下尺度。关于知识与能力目标:落实此类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提问与追问不怕浅,要照顾全体学生
14、,做到下要保底。关于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此类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提问与追问不怕深,要给优秀学生成长的环境,做到上不封顶。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此类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提问与追问要因势利导,追求开放发散,最大限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把握难易适度的标准:提问与追问应该是学生有能力回答、有兴趣回答和经过思考可以回答的问题。(3)提问与追问方法和时机选择的一般规律。提问的时机选择提问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教学环节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转折处。提问的一般方法跟随式提问法。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课文分析是主干,作者介绍、社会背景、题解等是铺垫,以文本为基础展开的联想是延展。每学一篇新课文,
15、都会经过从铺垫性问题过渡到主干性问题再拓展到延展性问题这样的一般性教学思路。教师可在作者介绍、社会背景、题解等教学环节中随机提问,学生也可跟随提问,随时解答。这种“跟随式”提问,一方面学生无任何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对知识和内容的衔接有促进作用。设疑式提问法。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好问、多问、善问,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设疑提问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想弄清楚其中奥妙但又一时无法搞清楚的“新”、“奇”、“难”问题,甚至是诡辩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
16、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问题聚精会神地进入新课学习,自觉参与教学。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开启式提问法。心智的开启,能使学生浮想联翩、思维畅通。开启式提问法就是结合教科书特点和学生喜欢注意新奇事物的特点,以新鲜奇特的事例或趣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对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良好的效果。设悬念提问法。悬念是一种关系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的心理活动。设悬念提问要选取故事情节曲折、可读性强的课文,抓住文章构思上的精巧之处提问,这样可以造成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体会作者的巧妙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浅显中见深刻的能力和积极思考,而不是消极接受的读书习惯。设计情境提问法。语文学习的特殊性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