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海南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海南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小学科学学科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发展,有效提高我省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及海南省有关文件精神及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内容,结合我省小学科学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要求。一、计划与准备1 .研读课标深入学习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正确把握小学科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构建的科学核心概念,以及每个学段相关学习内容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习活动要求和教学策略。2 .研读教材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全面了解
2、教材整体及各单元教材内容,理解所教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育人价值,阅读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和相关书籍,结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学习活动建议”“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等相关内容,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确定教学方式和手段,做到胸有成竹。3.制定教学计划分析学生学习基本情况,明确学段、学期总体目标要求,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及教学资源、教学进度等方面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做好单元整体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4 .厘清教学思路分析学情,充分挖掘区域资源,合理利用实验材料,根据课标、教材、学情,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评价任务
3、、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可测评,教学过程的规划与教学目标要呼应,体现教、学、评一体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核心问题的解决,体现科学教学的实践性、进阶性。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5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精心准备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与学的过程资源,如教学实验器材、演示或分组的实验材料、观察实验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有实验操作的教学,教师必须提前预做实验,完善安全措施,提供有针对性指导,务必保障实验教学安全、顺利、有效开展。在功能教室或户外进行的教学活动,必须提前布置教学活动场所,检查有关设施设备、实验装置等,做好安全预案,确保教学活动安全有序进
4、行。二、课堂教学6 .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有效教学依据课程总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设计并实施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实现概念理解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让每位学生亲历有效的探究和实践过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7,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情境创设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出发,情境素材应蕴含科学或技术与工程的真问题,能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动机。可通过游戏、有趣的实验、生活场景再现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真实探究做好铺垫。8 .引发认知冲突,聚焦探究问题教学中要采取观察、发现、实验等探究方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启迪学生
5、思考,引导学生聚焦探究问题,产生解决问题渴望和动机,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9.指导制订计划,亲历探究实践过程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探究实践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探究实践计划,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探究实践过程。探究实践过程中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动手、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互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用事实说话。10.基于探究过程及结果,适时展开深度研讨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记录单,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到实验记录单上。仔细分析观
6、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提出有理有据的观点。留心学生探究过程,营造研讨交流氛围,及时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或出现的问题展开深度研讨,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IL组织反思交流,培育学科素养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反思与交流,构建科学观念。汇报交流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全员的参与。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余小组成员要注意倾听,接纳不同小组的不同观点,并及时记录下来,必要时进行补充、质疑。提倡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辩论,培育尊重证据、尊重民主等良好科学态度与责任。三、作业布置与批改12.科学布置作业(1)把握育人功能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巩固与延伸。作业设计与评价要以学生发
7、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既要关注学生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习惯和作业过程;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严格控制总量小学一、二年级可布置简单的随堂作业和20分钟以内的课后实践作业;三至六年级除了随堂作业,还可适当布置课外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书面作业,但须和各学科统筹协调时间控制
8、在60分钟以内。(3)提高设计质量1)精心选编作业选择与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的发展,体现学科性质;要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作业,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2)分层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科学、合理设计分层作业,以及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体验式作业。学生在教师的建议下选择性地完成作业。3)形式多样根据学科、学段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完成能力,合理布置基础书面作业。除此外,还应科学布置收集资料、准备材料、观察记录、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课外阅读等实
9、践作业。4)结构合理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水平、年龄特征和兴趣等,认真研究设计作业的内容、结构和难度比例。既要有基础层面作业,又要有提高层面作业;既要有个性化作业,又要有小组合作型作业;既要考虑前置性作业,又要设置课堂作业、课外作业。5)先行尝试设置的作业,教师必须先试做一遍,在充分掌握作业的完成思路、所需时间、难易程度、易错处及学生适应度的基础上,完善作业设计,做到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科学有效、针对性强。13 .规范作业批改(1)加强指导加强作业完成辅导和过程性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时间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对学困生作业的辅导答疑和
10、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2)规范批改布置的作业要及时全批全改,无漏批、错批现象;批改一律用红笔,批改符号要统一规范,订正后的作业也要及时进行二次批改,一般书面作业批改要求当天完成,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3)弹性评价倡导实行“等级+评语”的评价方法。等级可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同时要有客观恰当的评语。四、课外辅导14 .根据学生需求开展课外辅导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根据学生发展差异进行分层辅导。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对科学促进社会可
11、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可以充分利用社团、科学探究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实验、科创活动、参观、调查、考察等课外实践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拓展课外学习的需求。15 .自觉规范辅导行为严禁有偿辅导,不得在辅导时讲授新课,不得以辅导为名滥发、兜售资料。课外辅导不占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及节假日休息时间。16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科学课程育人功能,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和跨学科学习,指导学生运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
12、展,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五、考试与评价17 .跟踪落实过程性评价(1)评价原则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评价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注重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纸笔测试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校内外结合、课堂内外结合。评价要与课程学段目标相一致。对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2)评价形式1)课堂评价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活动、学习方法、知识理解、学习困难及其原因等方面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解答问题、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表现判断学生学习的参与状态、探究能力、学习效
13、果等,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促进教、学、评一体化。2)作业评价学生的日常作业分为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其中课外作业包括课外实践活动及课前准备等,注重作业形式多样化、综合化,内容体现适切性、应用性、探究性。作业评价的等级可采用“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提高)。18 .规范实施终结性评价学生阶段检测包括纸笔测验和实验操作。可按实验操作50%,纸笔检测50%的权重进行学生检测方面的总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评内容的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实际,情境选自学生所常见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六、教
14、学总结19 .坚持做好课后反思及教学总结工作(1)每次课后及时反思小结,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单元教学后应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总结。呈现方式有“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札记”“教学随笔”等。(2)聚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专项研究,主动承担校内外公开课任务,积极参加观课议课活动,认真记录及时整理,提炼形成有价值的课例分析报告或论文。(3)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学心得体会、一节经典课例的教学设计,并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4)认真进行教学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认真对一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从中得出经验教训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形成一份教学总结材料,并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