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451566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摘要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年更新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k与2019年版相比,2022年版指南强调更广泛筛查、更积极抗病毒治疗。为便于医务人员深入理解和更好地应用指南,现对2022年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概述和解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随后分别于2010年、2015年和2019年进行修订和更新。近3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zCHB)的基础、临床和新药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

2、zation,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年组织国内有关临床、公共卫生和方法学专家,在2019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2019版指南)基础上,经6次全体专家讨论会和15稿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2022年版的指南更新(以下简称本指南)口】。本指南正文约3.0万字,共33条推荐意见,引用204条参考文献(其中更新125篇),为我国CHB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本规范。本指南对CHB的流行病学、自然史分期命名和定义进行了更新,提倡在高危及普通人群中筛查HBsAg;放宽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强调对有疾病进展风险的患

3、者要及时开始治疗;优先推荐强效低耐药核苗(酸)类似物nucleos(t)ideanalogues,NAs;建议对特殊人群包括经抗病毒治疗仍存在低病毒血症者给予更积极的处理等。本文就本指南主要更新的10个方面简要阐述。一、扩大筛查并建议对CHB采用高灵敏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本指南加强了对乙型肝炎扩大筛查的推荐力度。在2019版指南基础上,将“鼓励“筛查HBsAg调整为“应“筛查,同时提出”对一般人群均应该进行HBsAg筛查并列举出应特别重视筛查的高危人群和特殊人群。对筛查出的HBsAg阳性者,或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本指南推荐应尽可能采用高灵敏且检测线性范围大的HBVD

4、NA检测方法(定量下限为1020IUml),有助于检出低病毒载量的患者,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二、自然史分期命名及定义的修订既往指南对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命名主要参考免疫学概念来描述如I: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清除期(免疫活动期免疫控制期(非活动期再活动期等0。本指南将以上4期更名为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HBeAg阳性CHBs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HBeAg阴性CHB3,与国际主流指南基本一致。更名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自然史尚缺乏直接的免疫学证据支持和免疫学指标界定;第二,并非所有的HBV感染者都会序贯出现这4期;第三,该自然史分期命名正逐渐被各

5、国指南及专家共识采纳4。为使定义更加简洁和明确,本指南在定义自然史分期时将HBeAg阳性和阴性CHB的HBVDNA诊断界值分别从”2104IUml”和”2103IUml调整至阳性“使更多患者被纳入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CHB。本指南对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的定义更加严格,ALT正常“明确为“ALT正常值上限(ULN)n,将HBVDNA界值调整为阴性,这与国外主要指南多将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的HBVDNA定为2000IUml不同。这一调整主要基于专家观点,初衷是为了减少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与HBeAg阴性CHB的重叠,从而有利于扩大抗病毒治疗,但其合理性和适

6、用性尚需更多临床医学证据支持。此外,本指南还讨论了“不确定期”的概念。国外文献将未经治疗且随访1年,根据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XHBsAg水平及组织学均难以明确归于以上4期的慢性HBV感染者称为“不确定期”患者。相较于真正的慢性HBeAg阳性和阴性HBV感染者,”不确定期”患者疾病进展风险相对较高,因而可能也需要抗病毒治疗5。在既往文献中不确定期”患者约占慢性HBV感染者的28%55%5,6,70在本指南对自然史分期定义进行调整后,“不确定期”患者比例会大幅度减少。三、”再代偿期”肝硬化定义更明确本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再代偿期肝硬化的定义。2019版指南中已提及了肝硬化再代偿期的概念,

7、但未给出明确定义和诊断标准。本指南采用了国际上有关肝硬化再代偿的定义:在病因消除或控制的基础上,至少1年内不再出现腹水(不用利尿剂)、肝性脑病(不用乳果糖或利福昔明)、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伴肝功能稳定改善8。同时采用了我国学者基于CHB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队列提出的“肝功能稳定改善”标准:即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评分)10和/或肝功能试验指标符合Child-PUghA级(白蛋白35gL国际标准化比值1.5和总胆红素34molL)9o四、进一步扩大抗病毒适应证为助力实现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提高HBV感染的治疗率并降低死亡率,本

8、指南进一步扩大了抗病毒适应证,尤其强调对有潜在疾病进展风险的患者要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大型队列研究提示,有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zHCC原族史的CHB患者发生HCC的风险显著升高(比值比=32.9X10o基于疾病负担数据库的中国研究提示,年龄30岁者发生HCC及HCC相关死亡风险明显升高11。以上证据表明,CHB肝硬化或HCC家族史和年龄30岁分别是疾病进展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但2019版指南要求同时满足上述2个条件、ALT持续正常的HBV感染者才能启动治疗。在本指南中只要求具备二者之一,即只要有CHB肝硬化或HCC家族史,或者年龄30岁,即可启动抗病

9、毒治疗。这T修改扩大并简化了ALTLN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抗病毒适应证。肝硬化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强化对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2019版指南建议对HBVDNA阳性的代偿期肝硬化和HBsAg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有研究发现,HBVDNA阴性的CHB肝硬化仍可能继续进展,甚至失代偿或发生HCC12,13,且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中仍存在共价闭合环状DNA,可导致慢性HBV再激活14。因此,本指南对于临床诊断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无论其ALT和HBVDNA水平及HBeAg阳性与否,只要HBsAg阳性均推荐启动抗病毒治疗。但也同时提出,应特别注意寻找并治疗肝硬化

10、的其他病因(如酒精、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或遗传代谢性肝病等1五、增加了一线推荐药物与2019版指南相同本指南仍首先推荐选择强效低耐药NAs抗病毒治疗。除仍包括恩替卡韦(entecavirz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alafenamidefumarate,TAF)外,还将艾米替诺福韦(tenofoviramibufenamide,TMF)列为一线推荐药物。TMF肝细胞靶向性较高,已发布的III期临床试验显示,TMF安全性较好,治疗96周后TMF病毒学应答率与TDF相似15/6。但因尚需更

11、多证据,暂未推荐TMF在肝硬化及其他特殊人群中应用。此外,对于长期应用TDF治疗CHB是否较ETV在降低HCC风险方面存在优势的争议,本指南也在正文中加以描述和总结。目前发表的多个队列研究及荟萃分析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研究地域、既往NAs用药史、基线时疾病分期的差异,以及不同用药组队列建立年代和随访时间长短的差异等,即荟萃分析结果的混杂因素17,18,可能都会影响研究结论。六、NAS停药标准更严格考虑到停药后病毒学复发、临床复发率高,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NAs治疗19。本指南较2019版指南进一步严格规定了NAs停药标准。对于HBeAg阳性CHB患者,也建议最好治疗至HBsAg消失且巩固一段时间

12、才停药。近期发表的全球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显示,停药时HBsAg100IUml的患者停药后随访48个月内需要重启治疗者明显增加20,21。故本指南建议,如因各种原因希望停药,除要求治疗1年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外,还要求HBsAg100IUml,同时强调了停药后应严密监测。对HBeAg阴性CHB,建议在HBsAg消失和/或出现抗-HBS,且HBVDNA检测不到后,再巩固治疗6个月仍检测不到者,可停药随访。七、对优势人群可尝试加用干扰素NAS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latedinterferon,Peg-IFN

13、)的联合应用,可在强效抑制病毒、恢复宿主免疫应答方面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临床(功能性)治愈率。有关研究显示,干扰素治疗前HBeAg阴性且HBsAg低水平(1500IUml)的患者更有可能实现临床(功能性)治愈。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情况(治疗24周时HBsAg1IogWIUml)可以预测联合治疗4896周HBsAg清除22。本指南推荐对临床治愈优势人群可尝试加用干扰素治疗:NAS治疗后HBVDNA定量检测下限、HBeAg阴转,且HBsAg1500Iml时,结合患者意愿可考虑加用Peg-IFN-a台疗,以追求临床(功能性)治愈。治疗24周后,若HBsAg1IogWIUmlz建议继续NAs联合Peg-I

14、FN-a台疗至4896周;治疗24周后,若HBSAg仍200IUml,可考虑停用Peg-IFN-,继续NAs治疗。八、更强调对疾病进展风险人群的监测在既往指南中,慢性HBV感染者的监测和随访管理原则,主要根据患者的自然史分期、抗病毒治疗的用药以及抗病毒治疗是否结束来制定。考虑到定期筛查和监测对提高HcC早诊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23,本指南建议在制定监测和随访管理方案时,需对患者的HCC发生风险进行评估。现国内外有多个HCC风险评估模型发表,其中我国学者研发的aMAP评分(age-Male-ALBI-Plateletsscore),可将慢性HBV感染者划分为低、中、高风险组24。对于高风险人

15、群,建议应至少每36个月筛查1次,必要时做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或增强磁共振成像。九、对低病毒血症的处理更积极2019版指南推荐对应用NAS治疗48周后应答不佳;HBVDNA2103IUml)的患者,排除依从性和检测误差后,可调整NAs治疗。近年来有大量证据表明,治疗48周后低病毒血症(HBVDNA可检出,但2000IUml),仍是CHB疾病进展(包括肝纤维化进展、发生肝硬化失代偿事件及HCC)的危险因素,需要引起重视25,26。我国一项前瞻队列研究显示,对经NAs治疗仍有低病毒血症患者,调整方案后病毒学应答率和ALT复常率升高27。基于此,本指南将治疗后仍存在低病毒血症者与应答不佳者均列入特殊人群,并推荐采用与应答不佳者相同的治疗调整策略。十、治疗儿童患者更积极2019版指南仅推荐进展期肝病或肝硬化患儿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我国研究显示,既往临床诊断为免疫耐受期的患儿(ALT1.5ULN,HBeAg阳性,HBVDNA107Iml)高达90%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显示有一定程度的炎症和/或纤维化。17岁免疫耐受期患儿接受干扰素序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后可显著提高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28,29。基于此,本指南建议对于HBVDNA阳性,ALT1,应抗病毒治疗;对于年龄17岁的患儿,即使缺少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咨询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