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人兽共患病毛细线虫病的诊治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宠物人兽共患病毛细线虫病的诊治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宠物人兽共患病毛细线虫病的诊治要点毛细线虫病(Capillariasis)是由毛细线虫(Capilliaria)引起的一类寄生虫性疾病的总称。毛细线虫种类较多,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各器官和组织。不同种的毛细线虫可感染家畜、家禽、野生哺乳类、鸟类、鱼类及人类。人兽共患的毛细线虫主要有:由肝毛细线虫(CapilIariahepatica)引起的肝毛细线虫病,肝毛细线虫可在鼠类和多种哺乳动物体内寄生,偶尔感染人,肝毛细线虫直接危害宿主的肝脏,影响宿主的生存,预后差,且卵不排出体外,因此,肝毛细线虫病的诊断也比较困难;由菲律宾毛细线虫(Capillariaphilippinensis)引起的肠道毛细线虫病
2、;此外,嗜气毛细线虫(Capillar-iaaerophi1a)可引起寄主的鼻气管炎、支气管炎,称为肺毛细线虫病,寄生于犬、猫、狐狸和人类的支气管、细支气管和鼻旁窦。1970年FaUSt首次报道人体病例后,相继在世界各地发现人体感染病例。1979年徐秉馄首次报道国内病例。该病病死率高,确诊主要靠肝活检或尸检。一、病原(一)分类地位毛细线虫属(Capillaria)是线虫纲(Nematoda),无尾感器亚纲(Aphamidia),嘴刺目(EnoPlida),毛细科(CapillariidaeNeveru-Lemaire,1936)的一属。菲律宾毛细线虫、肝毛细线虫和嗜气毛细线虫皆属毛细科,毛细属
3、(Capillaria)o(二)形态学与基本特征1.形态特征虫体丝状,口简单。杆状带(baciIlarybands)有或缺。食道长,其后端逐渐增大。雄虫肛门端位或在亚末端,通常有小膜状尾翼膜或伞状结构。交合刺长而细。交合刺鞘具刺或光滑。雌虫:阴门在食道的后端附近。卵生,卵椭圆形,两端具盖。2.主要种类我国已有数十种的记录,如福州毛细线虫(C.fuzhouensis)麦穗鱼毛细线虫(C.PSeUdoraSborae)、福鼎毛细线虫(C.fudingensis)、蹶毛细线虫(C.sinipercae)、洪湖毛细线虫(C.Hunghuenis)等。其分布较广,宿主为多种鲤科鱼类。目前已知因毛细线虫的
4、寄生,可造成夏花草鱼的死亡及危及鳏鱼的生长发育。菲律宾毛细线虫的雄性成虫长2.33.2mm,雌性成虫长2.54.3mmo肝毛细线虫成虫,圆柱状,比鞭虫纤细。雌性长5378mm,尾端呈钝锥形,食道占体长的1/3,在食道稍后方有膜状隆起的生殖孔。雄虫长2437mm,尾端有1个凸出的交合刺被鞘膜所包裹,食道占体长的l2o该虫虫卵较大,大小(5168)mx(2735)Un1,卵圆形,卵壳厚,分两层,两层间有放射状纹。外层有明显的凹窝,两端各有透明塞状物,不凸出于膜外。嗜气毛细线虫成雄虫长1525mm,宽约62Um;成雌虫长1832mm,宽约105Umo(三)生活史肝毛细线虫的成虫寄生在多种动物尤其是鼠
5、类的肝组织。产卵于肝的实质内,虫卵沉积在肝组织中不发育,直至宿主死亡。若其他动物捕食已感染的动物肝脏时,肝组织被消化,使虫卵释出,虫卵随粪便排出,在土壤中发育成卵囊。肝组织中的虫卵也可在动物死亡、尸体腐烂后散于体外,然后在土壤中发育。虫卵在潮湿的土壤中,30。C经过4周,或23。C经过7周,发育成含胚胎的卵,即感染性虫卵。宿主由于食入含有被幼虫的虫卵所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入体24h内虫卵于盲肠孵化出的第一期幼虫,在6h内钻入肠黏膜,经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在感染后52h达到肝脏。感染后约9d,经3次蜕皮发育为第四期幼虫,雄性的幼虫在第18天,雌性的则在第20天,成为童虫。感染后21d,出现孕
6、卵雌虫。一般在感染后的2030d,肝脏出现虫卵。雄虫的寿命约40d,雌虫的约59do毛细线虫主要侵害宿主肝脏,也可异位寄生于宿主其他组织、器官,甚至脑组织。二、流行病学感染并发病的宠物,野生动物和人是主要的传染源,患病动物是人类感染的自然疫源。对肝毛细线虫易感的动物有20多种,包括麝香鼠、松鼠、土松鼠、土拨鼠、犬、野兔、家兔、猴、黑猩猩、猪、野猪和猫等,主要是由于采食者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肝毛细线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目前已有报道的国家包括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捷克、德国、意大利、南非、西非、巴西、印度、土耳其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国鼠类的感染率不尽相同,有些地方鼠的感染率
7、高达50%90%o我国鼠类的感染率为7.14%54.95%o鼠类因种类多,繁殖快,多滋生于人居的环境中,是造成肝毛细线虫传播给人的重要因素,应引起重视。肝毛细线虫虫卵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大多数虫卵能耐受冰冻12周,在冬季-15。C的低温仍可存活。在室温和相对湿度较低(约50%)的条件下,可存活12周。在湿润的鼠粪和肝碎片中也能发育。菲律宾毛细线虫主要感染犬、猫、鱼、食鱼的鸟类及野生肉食动物。肠道毛细线虫病最早发生在菲律宾和泰国,曾在菲律宾引发大流行,造成数百人死亡,随后日本、伊朗、埃及、中国台湾、韩国、中东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陆续出现病例。但是感染、发病最多的是菲律宾和泰国,也有少数病例发生
8、在亚洲其他国家以及中东和哥伦比亚。近年来,在东南亚局部地区发病个案有增加的趋势。嗜气毛细线虫寄生于犬、猫的支气管和气管。宿主动物有狐狸、猫、犬,其他动物不易感。嗜气毛细线虫遍布全世界,犬、猫及大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均有感染的报道。作为宠物的犬、猫在欧洲和北美的发病率接近10%;野生哺乳动物,如狐狸等的最高发病率可到88%;人类感染,发病者少见,仅在欧洲、伊朗和摩洛哥有报道。文献表明,人类、宠物及其他各种动物的感染与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少儿及幼龄动物发病例数多于成年者。三、致病性肝毛细线虫轻度感染者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中、重度感染者起病较急,可表现为发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白细胞增多及高丙种球
9、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性贫血,严重者可表现为嗜睡、脱水等,甚至死亡。若肝毛细线虫侵袭肝以外的其他组织,如肺和肠道,患者则表现为咳嗽及少量的痰,或便秘或腹泻,粪便带血等。肝毛细线虫成虫寄生于肝组织,产卵于肝实质中,导致虫卵肉芽肿和脓肿样病变,肉眼可见肝表面有许多点状、珍珠样白色颗粒,或灰色小结节。突出于肝脏表面,肝肿大,质地较硬,肝表面可见肝毛细线虫从肝表面拱出。脓肿中心由成虫、虫卵和坏死组织组成,虫体可完整或崩解,虫体或虫卵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菲律宾毛细线虫寄生在整个肠道,偶尔也寄生在咽喉,它们可以穿透肠壁,生存于肠壁的组织内,引起寄生组织的肉芽肿和局部的炎症。菲律宾毛细线
10、虫病起病较缓,仅有隐痛与肠鸣,腹部胀气显著,可有腹部压痛,26周内发展为腹泻,初为间歇性,后为持续性,表现为严重肠功能紊乱,吸收不良,水和电解质大量丧失以及血浆蛋白由肠道排出等,东南亚或西太平洋地区的病例表现流行性顽固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的“非孤菌霍乱”应考虑此病。嗜气毛细线虫引起的肺毛细线虫病在临床上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大多数犬、猫感染嗜气毛细线虫数量少时,临床症状不明显,偶见患病宠物轻微咳嗽。重度感染者可导致鼻道炎、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咳嗽和呼吸困难,也可能继发呼吸道的细菌感染,引起支气管肺炎,病猫逐渐消瘦,贫血,被毛粗乱等症状。人类感染嗜气毛细线虫可引起咳嗽、发热、支气管炎、咳血和嗜酸性细
11、胞增多等症状。四、诊断不同种毛细线虫的感染致病可根据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由于肝毛细线虫寄生在宿主肝脏,且虫卵不排出体外,肝毛细线虫病的诊断较困难,大多数病例系在尸检时查出。对患者可通过肝组织的活检,发现成虫或虫卵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肝组织活检发现病原体,且患者伴有贫血、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可高达56%85%者,可考虑用免疫学方法作进一步检查。在粪便中查出虫卵,多因食入含卵的动物肝脏所致的假性寄生,并非真的感染。肝毛细线虫患者,肺部X线显示支气管和肺门阴影增加及肺炎病灶。菲律宾毛细线虫的特异性诊断主要是在粪便或肠内检出虫卵、胚囊、幼虫和成虫。嗜气毛细线虫的特异性诊断基于在粪便或肺活检中查出虫卵。五、治疗治疗毛细线虫病,犬、猫及其他动物可用伊维菌素、芬苯达嗖,人可用丙硫咪嗖、甲苯达嗖及左旋咪嘎。六、预防(1)及时治疗患病及带虫的猫、犬。管好犬、猫的粪便,常清洁犬、猫被毛,保持畜舍卫生并清洁食具。(2)对犬、猫每季度检查1次,并定期驱虫。污染比较严重的场地应保持干燥,充分日晒,以杀死虫卵。(3)人类注意饮食、饮水的清洁卫生,不吃生或半熟的肉食品。少年儿童特别是幼儿园的儿童养成常洗手的习惯,不吃可疑食物,并定期驱虫。搞好居住环境卫生,提倡灭鼠和防止鼠类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