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450548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宠物人兽共患病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治要点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人类目前已知最为烈性的传染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截止到2012年5月,共报告人感染埃博拉出血热2299例,死亡1540例,由于其对人类危害极大,国际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已将埃博拉病毒列为潜在的致死性生物试剂;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高的生物性危害等级(第4级),要求与活病毒相关的试验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P4)中进行。该病是1976年在苏丹的西赤道省和扎伊尔(现今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流域首次发现,故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

2、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靠近热带雨林的边远村庄流行。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大暴发,首次报道该病可以通过国际旅行传播。我国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患者,但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不排除该病通过引进动物或通过隐性感染者及病人输入的可能性,应提高警惕。一、病原(一)分类地位埃博拉病毒(EBV)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IoViri-dae)丝状病毒属(Filovirus),与马尔堡病毒为同一科。埃博拉病毒包括5种不同的种属: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ire)埃博拉-苏丹(EbOIa-SUdan)、埃博拉-本迪布焦(Ebola-Bundibugyo)、埃博拉-科特

3、迪瓦(Ebo-Ia-CotedtI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O前3个种属的埃博拉病毒与在非洲发生的大型疫情有关,具有很高的病死率(25%90%);科特迪瓦种属病死率较低;莱斯顿种属感染人后尚未发现引发严重疾病或死亡的报告,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有致死性。不同种属的埃博拉病毒毒力不同,Ebola-Zaire对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高度致病,Ebola-Sudan次之,Ebola-CotedIvoire对黑猩猩有致死性,对人具致病力中等,EbOTa-ReSton只在猿猴间流行,至今未有人类感染发病报告。(一)形态学及基本特征埃博拉病毒呈长丝状,包括杆状、丝状,及L形、U形、“6

4、”字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300150Onm,长度平均100Onm,直径7090nm,长度差异较大,感染能力最强的病毒长970nm0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样整齐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突起长约7nm,相互间隔IOnn1,染色观察内部有交叉条纹。埃博拉病毒的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长度为189kb,含7个“开放阅读框二(三)培养特性埃博拉病毒可以在多种哺乳动物(如人、猴、豚鼠等)细胞中增殖,并且可引起一些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株如vero细胞、恒河猴肾细胞、地鼠肾细胞(BHK)、人胚肺纤维母细胞等发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其中以Vero-98,Hela-229,MAT0

5、4和VerO-E6细胞最敏感,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但仅在Vero细胞中形成空斑。受感染的细胞在细胞质内能形成内含纤维蛋白原或颗粒状物的包涵体,包涵体主要由核衣壳组成,成熟的病毒通过宿主细胞膜以芽生的形式释放。病毒在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节肢动物细胞中不能复制。(四)理化特性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度抵抗力,56加热不能完全灭活,60。C加热Ih大部分病毒被灭活,-70。C条件下病毒十分稳定,可以长期保存,4。C可存活数天。对紫外线、Y射线和。C。照射敏感,紫外线照射2min可完全灭活。对过氧乙酸、高氯酸钠、甲基乙醇、乙醛、B-丙内酯、福尔马林和去氧胆酸钠等多种化学试剂敏感;苯酚和胰

6、酶不能使其完全灭活,只能降低其感染性。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来源该病患者或潜伏期排毒者以及感染该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均可成为本病传染源,病毒可以通过各种体液分泌途径排出体外,如血性粪便、尿液、呕吐物、鼻咽分泌物、精液、汗液以及血液等均可传播该病。此外,患者用过的衣服或床单也可成为传染源。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及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清楚。目前人类发现黑猩猩、大猩猩、森林羚羊、称猴、豪猪、蝙蝠可自然感染该病毒,还有学者通过研究病毒蛋白质外壳,推测鸟类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传播者。(二)传播途径1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汗液、精液等,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

7、(如粪便、尿液)等,以及患者的衣物、被褥等用具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医护人员、护理人员或处理尸体的人员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医疗条件落后地区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2 .气溶胶传播埃博拉出血热可以通过吸入感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等的飞沫造成感染。有学者报道用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恒河猴、赞猴作为实验动物,将含有感染动物分泌物、排泄物的飞沫通过空气感染了健康猴,证实气溶胶可以传播埃博拉出血热。3 .注射途径过去在非洲医疗条件落后地区,共用未经彻底消毒的注射器是埃博拉出血热的重要传播途径。1976年扎伊尔暴发的疫情就是由于当地的教会医院每天只给每名护士发放5

8、只注射器和针头,使用后仅在温水中漂洗后就再次使用,导致85人被感染。4 .性传播有研究表明,在1名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发病后的第39天、第61天,甚至第IOl天的精液中均检测到埃博拉病毒,故认为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三)易感动物目前,已发现黑猩猩、大猩猩、桃猴(食蟹猴)、森林羚羊、豪猪、蝙蝠可自然感染,其中果蝠被认为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有报道称,埃博拉病毒可引起猪群无症状感染。(四)流行特征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该病具有明显的地理流行病学特征,在非洲流行区域主要位于赤道5度线内,莱斯顿型埃博拉病毒是唯一一种在非洲以外地区暴发的亚型,在美国、菲律宾和意大利均出现过病例

9、。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从出生后3d的婴儿到70岁以上的老人均有发病,但成年人居多,主要是因为成年人与患者或野生动物接触机会较多。女性感染率略高于男性,可能由于当地传统习惯,妇女护理患者、处理尸体。研究人员通过对2次人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研究,发现在当地野生动物尸体中存在该病毒,提示该病先在野生动物中流行,然后传染给人类。野生动物是这些地区人们的主要蛋白质来源,食肉者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埃博拉出血热。故第一代患者都与非人灵长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接触有关,大多数第二代患者与家庭内传播有关。在职业上,医务人员、实验工作人员是主要的高危人群,有报道称医护人员感染者占患者总数的25%。三、致病性(一)对宠物

10、的致病性非人灵长类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可产生与人类相似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前额、面颊、四肢、胸部出现瘀斑、疹块,出血,伴有虚脱,48d后死亡,耐过猴精神沉郁、发育不良。恒河猴和食蟹猴对埃博拉病毒高度敏感,常被用作埃博拉动物模型;狒狒对所有种属的埃博拉病毒均有一定程度的耐受。猪对埃博拉莱斯顿种存在无症状感染,通过病毒接种试验表明埃博拉莱斯顿种不能在猪群中引起疾病。仓鼠与豚鼠在实验室条件下需经多次传代才能出现发热、脱水、死亡症状,但不出现出血症状。(一)对人的致病性本病潜伏期为221d,一般为512d,非重病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康复。患者早期症状与流感、霍乱和疟疾等疾病相似,表现为前额剧烈阵痛、高热

11、、畏寒、肌肉关节疼痛、结膜充血及周身不适。发病23d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可为黏液便或血便,有些患者可有咽痛及咳嗽。重症患者发病数日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如咯血,呕血,血尿,鼻、牙龈、结膜、胃肠道、阴道和皮肤出血。出血是该病毒主要致死原因,但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是多数患者死亡的原因。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可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迟发症状。在病程第57天可出现特征性的斑状丘疹,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34d后消退并脱屑,部分患者可较长期地留有皮肤的改变。部分患者神经系统受损,出现意识障碍、情绪失常等神经症状,有的可以持续至恢复期。四、诊断(一)临床诊断该病要依据流行病学

12、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具有流行病学史(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和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可以定为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具备实验室检测任一项检测阳性者可以确诊。此外,由于该病与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伤寒、疟疾、斑疹伤寒等疾病症状比较相似,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一)实验室诊断要点1 .血清学检测(1)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IgM、IgG抗体最早可在患者出现症状后710d检出,IgM抗体可持续3个月,I

13、gG抗体可持续很长时间。有些重症患者至死也没有检测到抗体,所以IgG抗体检测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IgM抗体检测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指标,但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需要。IgM抗体多采用捕捉ELISA法检测;IgG抗体多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2)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时可以确诊。2 .病原学检测埃博拉病毒对人类危害严重,与活病毒相关的实验操作必须在BSL-4实验室内进行。(1)病毒抗原检测。由于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免疫组化法应用也很广泛,它可从死者皮肤、活检皮肤样品以及感染动物肝、脾中检测病

14、毒抗原。(2)核酸检测。采集患者的血清、血浆或全血样品,应用RT-PCR、荧光RT-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RNAo一般发病后1周内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3)病毒分离。采集发病1周内患者血液、尿液或尸检组织悬液接种VerO-E6或MA-104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之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其他特异性免疫检测手段进行鉴定。五、治疗目前,无论对人还是动物都没有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或特异性治疗方法,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干扰素治疗也无效。治疗主要采取支持疗法,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

15、治疗。新的药物疗法在实验室研究中显示出了具有前景的结果,目前正在加以评估。如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应100%死亡的感染猴存活33%。目前人们正在对几种疫苗进行测试,希望若干年后可为人所用。六、防控措施(一)监测由于埃博拉疫情在猪群和猴子中要早于人间感染,通过监测动物的死亡情况可以提醒人类警惕埃博拉病毒的逼近,一个地区猿类动物死亡率突然升高时,可视为埃博拉病毒活跃的信号,所以建立以发现新病例的动物卫生监测体系是必要的。(一)预防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无有效的疫苗,控制传染源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最重要的措施。1.加强对人的宣传教育在流行地区应对民众和医护工作者进行防病知识的宣传和

16、培训,避免接触果蝠或猴子/猩猩以及食用这类动物的生肉;处理动物时应当戴上手套并穿上适当的防护衣物;在医院接触病人时要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在猪群已经报告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所有动物产品包括血、肉和奶应在食用前彻底煮熟。2.加强输入性埃博拉出血热的监控未发生过该病的国家对来自非洲疫区的人员和易感动物应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及时发现和隔离控制输入性病例是有效控制措施。卫生部门要加强与检验检疫、旅游、交通等部门的合作,及时发现来自流行地区的输入病例。口岸检疫部门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和动物,要及时通报卫生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理。(三)疫情处置疫情发生后,应立即封锁疫区,严格控制疫区人口流动。对患者和感染者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与患者及其体液有过接触的者(如照顾患者、参加葬礼、处理潜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