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总结,更为新征程上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保护与修复工
2、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理论和实践中,自然恢复一般指不依靠人工干预或者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措施达到生态恢复的目标,而人工修复则是指依靠人工干预或诱导达到生态恢复的目标。无论是自然恢复还是人工修复,其目的都是协助已退化、损害或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获得改善、恢复或重建,进而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发挥。具体采取何种措施,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和分区分类施策。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有着坚实的法律基础。例如,对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
3、工修复相结合的措施,科学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J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强调要遵循天然林演替规律和发育阶段,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保育并举改善天然林分结构,注重培育乡土树种,提高森林质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全面提升生态服务功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适应于不同退化阶段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改善、自我适应、自然恢复的能力,这也就是生态系统的韧性或者弹性、恢复力。对于大部分区域的生态系统,在其结构与功能尚未达到严重状态并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自我恢复能力时,应当实行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措施,最大限度保留和维持原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而对于已经受到严重损害或
4、者破坏的生态系统,由于其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被打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经无法正常发挥,仅仅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已经不可能或者很难使受损的生态系统发生逆转,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施以科学的人工干预,借助适当的人工修复措施,尽快遏制生态系统的退化趋势,加速生态修复进程,为自然恢复创造条件。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采取自然恢复措施,并不是完全放弃顺其自然;采取人工修复措施,并不是忽略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目的是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在编制具体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规划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尊重自然生态
5、系统演化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针对主要生态问题及风险,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禀赋,科学评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和主要驱动因素,因地制宜编制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和确定工程措施,提高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应当着眼于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总体格局、生态安全屏障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气候变化总体趋势,以本地原生性生态系统为基准,参照生态系统的属性特征以及未来环境变化因素,遵循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原则,宜保则保、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以实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心得体会7月17日至18日,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国之大者”,主动做生态环境保护路上的忠诚“卫士”,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源头”“核心”,锚定工作目标、拿出务实举措、坚持长效久治,以实际行动促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群众身边最常见的“日用品”。一、找准
7、“发力点”,铺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底色,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主人翁”意识,扛起生态环保职责重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篇布局”,高效发挥中省环保督察“利剑”巡视作用,推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要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抓手”,不断加强区域间生态保护开发与协同治理,坚持在力度、深度、广度上“下深水”“涉险滩”“出实招“,打好生态环保监管“组合拳”,畅通生态环保共治
8、“最后一公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起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共识。二、找准“突破点”,研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底墨,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画卷。荀子王制篇有言,“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J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J广大党员干部要找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点”,正确把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既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面子问题”,又从根本上解决“里子问题”。要以更高标准抓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
9、、关键指标起“质变”。要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智慧,保持强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抓实、抓细、抓好生态环保领域各项工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擦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程亮“成色二三、找准“契合点”,执笔“生态利民,泽披万世”的生态底卷,绘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画卷。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不负殷殷嘱托,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带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具体工作。要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加大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加快中省督察问题整改,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存在的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生活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全面彻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要努力建设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既要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要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