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 基坑施工地下水控制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建造师 基坑施工地下水控制全.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级建造师基坑施工地下水控制1K413021地下水控制地下水控制包括基坑开挖影响深度内的潜水、微承压水与承压水控制,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要求及支护结构形式选用截水、降水、回灌或其组合方法。一、基本要求(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开挖面,需要采用降低地下水方法疏干坑内土层中的地下水。疏干地下水有增加坑内土体强度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4)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当坑底含承压水层且上部土体压重不足以抵抗承压水水头时,应布置降压井降低承压水水头压力,防止承压水突涌,确保基坑开
2、挖施工安全。二、截水(5)隔水帷幕宜采用沿基坑周边闭合的平面布置形式。当采用沿基坑周边非闭合的平面布置形式时,应对地下水沿帷幕两端绕流引起的基坑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沉降进行分析。三、降水(一)降水的作用(1)截住坡面及基底的渗水。(2)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并防止边坡或基底的土粒流失。(3)减少被开挖土体含水量,便于机械挖土、土方外运、坑内施工作业。(4)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与基坑稳定性。对于放坡开挖而言,可提高边坡稳定性。对于支护开挖,可增加被动土压区土抗力,减少主动土压区土体侧压力,从而提高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减少支护体系的变形。(5)减小承压水头对基坑底板的顶托力,防止坑底突涌
3、。 (二)工程降水方法的选用工程降水有多种技术方法,可根据土层情况、渗透性、降水深度、地下水类型等因素按表1K413021选择和设计。 (三)集水明排(1)当基坑开挖不很深,基坑涌水量不大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亦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明沟、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5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2)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明沟的
4、坡度不宜小于03%,沟底应采取防渗措施。(5)集水明排设施与市政管网连接口之间应设置沉淀池。明沟、集水井、沉淀池使用时应保持排水畅通并应随时清理淤积物。排水明沟(四)井点降水(2)轻型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3)轻型井点宜采用金属管,井管距坑壁不应小于LO1.5mo井
5、点间距一般为0.81.6m。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91.2m,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应经计算确定。(4)孔壁与井管之间的滤料应填充密实、均匀,宜采用中粗砂,滤料上方宜使用黏土封堵,圭寸堵至地面的厚度应大于1m。中粗砂五、基坑的隔(截)水帷幕与坑内外降水(1)基坑隔水帷幕深入降水含水层的隔水底板中井点降水目的:以疏干基坑内的地下水。位置:降水井布置于坑内。(2)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隔水顶板中井点降水目的:防止基坑底板隆起或承压水突涌。位置:降水井布置于坑外。(3)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井点降水目的:如果基坑开挖较浅,坑底未进入承压水含水层,降低承压水水头为目的;基坑开挖较深,坑底已进入承压水含水层,前期以降低承压水水头为目的,后期以疏干承压含水层为目的。位置:降水井布置于坑内。【例-多选题】当基坑底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保证坑底土层稳定。A.截水B.水平封底隔渗C,设置集水井D.钻孔减压E.回灌【例-多选题】明挖基坑轻型井点降水的布置应根据基坑的()来确定。A.工程演B.地质和水文条件C.土方设备施工效率D.降水深度E.平面形状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