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XXXX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目录电子产品装配技术课程标准1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标准5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2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17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20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24维修电工课程标准28电子产品装配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电子产品装配是中职教育层次机电应用专业的校本教材,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电子装配技术的常识,熟悉具体电子装配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常用仪器仪表及其工具的使用、焊接与电子产品整机安装的基本技术,具备中级电子装配技能人员应具备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
2、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独立且不可或缺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应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本课程分常用元器件的认识、常用仪器仪表及其工具的使用、焊接以及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共四大技术项目,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任务,每个任务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
3、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含实验)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电子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三、课程目标(一)技能目
4、标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装配一个电子产品的基本方法,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通过电子产品装配的练习,掌握焊接技能及其工艺要求,从而实现设备的生产。(二)素养目标1.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技术的能力。知识目标1 .了解电子装配的一般程序。2 .熟悉常用的元器件。3 .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4 .熟悉常用电子工具的使用。5 .掌握焊接技能及其工艺要求。6 .掌握多孔板的安装技能及其工艺要求。四、课程内容及要求项目序号任务名称课时项目一概述任务一简单操作6项目二
5、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任务一电阻器的认知与运用任务二电容的认知与运用任务三电感器的认知与运用任务四晶体二极管任务五晶体三极管30项目三焊接工艺方法介绍任务一手工焊接技术焊接的基础知识任务二手工焊接技术焊接的基本技巧任务三手工焊接技术拆焊的基本技巧任务四表面贴装元器件的焊接技术表面贴装元器件的手工焊接任务五表面贴装元器件的焊接技术,表面安装技术34项目序号任务名称课时任务六表面组装的焊接工艺,波峰焊与再流焊项目四收音机的组装任务一收音机的安装任务二收音机整机调试任务三日光灯的安装任务四声控开关电路的组装与调试任务五简易广告跑灯的组装与调试任务六简易计数器的组装与调试任务七简易电子琴电路的安装与调试2
6、6五、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任务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或操作)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以产品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认识电子产品,熟练使用电子仪器仪表、电工工具,装接与调试电子电路。(二
7、)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验实训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术工种的考证,加强考证要求部分的实训I。这样,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电子技能,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程资源的积累与使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对于部分设备及元器件的内部结构甚至是微观结构,通过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可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三)教学评价1 .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
8、的发展。2 .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模式。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主要研究PLC的结构原理及在逻辑量、模拟量控制方面等的应用,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课程从原理上讲,需要有一些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需要有一些数字电路的知识,需要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从应用角度讲,涉及的范围更宽更广,基本的逻辑控制、模拟量控制,高速的位置控制、脉冲控制以及联网通信控制等。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课程内容涉及到的每一条指令都
9、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面对任意一个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指令编写程序,以满足生产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使学生掌握一种基本机型,掌握PLC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今后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二、设计思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通用自动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专门为工业控制而设计。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好、编程简单、使用方便以及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一系列有点,因此在工业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通过三菱F
10、x2N型PLC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本课程从实际工程应用和中职教学需要,以Fx2N型PLC为背景,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解决培养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课程标准(内容选择、内容排序、能力标准、考核标准等),合作开
11、发课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二在实训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可从工程实例或生活实际方面选择适合的综合项目,(如四层电梯的PIC自动控制、交通信号灯的PLC自动控制、水塔的自动控制等)通过任务描述一相关知识一任务实施一任务评价与考核等环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三、课程目标本课程以三菱系列PLC为学习载体,重点掌握梯形图编程方法,将控制系统常用到的各种输入元件、输出元件、与被控对象一起构成应用项目,进行工学结合式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梯形图语言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外围接口元件及设备与PLC的连接。掌握可编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方法,能利用PLC
12、的资源实现一些基本的测量与控制。进一步掌握一些基本的信号检测、处理、变送方法。为专业课程打下学习基础和能力训练基础。(一)知识目标1 .能根据PLC的性能、特点及控制功能正确选用PLC、懂得PLC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2 .能够熟练连接PLC的输入输出设备、懂得PLC内部存储器分配情况。3 .能够使用逻辑指令及定时器/计数器指令编写逻辑控制程序。4 .能够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懂得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步骤。(二)能力目标1 .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2 .能够通过
13、一种类型PLC的应用迁移到另一种类型的PLC应用,对不同类型PLC的内存分配、输入输出端子及指令系统具有较强的理解运用能力。3 .能够对生产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进行电气控制要求的分析,并能通过分析提出PLC解决方案,开展PLC系统的设计、调试工作。4 .面对PLC控制的各类机械设备,能够很快了解其工作过程,了解其电气接线,能够诊断、处理各类系统故障。(三)素质目标1 .对从事PLC应用设计工作,充满热情。2 .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PLC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完善成果中体验喜悦。3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通过亲历实践实现,检验、
14、判断各种技术问题。4 .在工作实践中,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担当和责任感。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PLC应用设计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应用PLC技术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四、课程内容与要求通过实际制作过程完成教学内容,课程建议总课时为170,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项目一可编程控制器PLC(8学时)任务一可编程控制器PLC的选用(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常用plc的品牌和型号及工作原理2 .掌握PLC的组
15、成,电路接线和开机步骤知识点:1 .可编程控制器简介,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2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技能点:根据机型,容量,输入输出模块、电源模块等几个方面选择满足自己需要的PLC。任务二plc工作原理(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PLC典型I/O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要点。知识点:PLC的工作方式,PLC的输入输出电路技能点:在PLC与典型现场设备之间进行导线连接的动手能力。任务三PLC控制电机的起动与停止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传统继电器控制与PLC控制的比较知识点:FX2N系列PLC的编程元件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逻辑指令及其应用技能点:PLC-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动手能力任务四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教学目的与要求:要对接触器硬互锁,正反转程序:要对内部继电器软互锁知识点:常用电器控制元件;梯形图编程注意事项;PLC外部接线图。技能点:1 .初步掌握用PLC实现电机的起停、转反转等电气接线及简单程序编写;2,能将简单的输入、输出部件与输入输出端口连接起来任务五交流异步电动机Y起动控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电动机丫一启动的PLC控制技术、及相关指令。知识点:三菱梯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