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3762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省担当与大国蓄力当前这个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经济大省被寄予厚望。8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强调六个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这是继7月28日中央政治局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之后,中央再次向经济大省发出动员令。更早前的7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也要求东南五省市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经济大省”本是民间俗称,今年开始频繁见诸中央正式会议及文件。3月份全国两会后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即提到,经济大省要充分

2、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从总理召集的两次省市政府负责人座谈会看,经济大省主要是指GDP总量排在全国前列的省份,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上海等,更广义的范围还涵盖同样位居GDP前十的湖北、湖南。这些地区在国家经济大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一粤苏鲁浙豫川六省经济体量占全国的45%,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均接近全国的6成,6省里4个沿海省份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东南沿海的粤苏浙闽沪五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过去四十多年,这些经济大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顶梁柱”和“主引擎”角色,强力带动了国家

3、经济总量及综合实力的跃升。若以世界各国作比,每个排名GDP前十的省份,经济体量都大致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这些省份也是国家“钱袋子”的重要来源,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进入2022年,疫情胶着反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使中国经济持续承压,完成全年预期目标面临严峻挑战。6-7月份,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发展态势,但基础尚不牢固。“势要起而不可落”,中央接连“点将”经济大省,就是希望它们在稳增长、稳财源、稳就业、稳市场主体等方面,更好地起到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确保下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根据各地统计报告,上半年,广东、江

4、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六省经济分别增长2%、1.6%、3.6%、2.5%、2.8%、3.1%,仅有三省高于2.5%的全国增速。不过,这些经济大省的基数大、基本面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抗压能力和韧性较强,未来可望释放出更大的经济修复与反弹潜能。1-7月的财政收入数据显示,随着经济企稳回升,一些经济大省的财政收入降幅收窄,正在逐步恢复正常;但几个“头部省份”的财政收入状况仍不理想,转负为正的压力依然不小。经济大省大都是人口大省、制造业大省、进出口大省,也是利用外资大省、民营经济大省、创新研发大省,有的还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这些大省勇挑大梁,要从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稳外贸稳外资等多个

5、维度出招发力。例如,经济大省产业基础雄厚、集聚度高,且多处在产业链高端或关键位置,应当更加着力于强链补链延链,并提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通过传导效应带动国内整体产业链升级。又如,经济大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项目储备相对充裕,在加快成熟项目建设的同时,可聚焦“新基建”等重点领域,推进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再如,十个经济大省与十个人口大省重合度高,这些省份的市场容量大,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较强,有条件进一步刺激内需、拉动消费;另外,东南沿海省市吸纳了全国70%的跨省农民工就业,粤苏浙等经济大省均为劳务输入大省,川豫则是劳务输出大省,这些省份应在稳岗促就业上下更大功夫。稳经济稳就业,最紧要的是

6、稳市场主体。经济大省之所以活力足、实力强,源泉就在于各类市场主体多。粤苏鲁浙川豫六省的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4成以上,东南沿海各省市均为民企、外企云集之地。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李克强总理在两次座谈会上反复强调,要落实政策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恢复活力。经济大省挑大梁,不仅是为了应一时之急,而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必然需要。从隋唐到晚清的千余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呈现“江南独富”的畸形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渐次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以及山东半岛、海峡西岸、成渝、中部等地“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在此过程中,经济大省既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受益者,同时又通过为中央贡献财源助力转移支付、对口支援帮扶等间接或直接方式,带动了国内其他地区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不断增强。新发展阶段,各经济大省担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探索重任,更须持续当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蓄力蓄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军事观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