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35962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风(急性脑梗死)中医护理常规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睿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证的疾病。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言语表达等情况。(2)了解患者饮食,生活方式、休息及排泄等情况。(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5)中医证型:中脏腑:a.痰蒙清窍证。证候: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睿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b.痰热内闭证。证候: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睿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

2、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苔黄腻。c.元气败脱证:证候: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中经络:a.风火上扰证。证候: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b.风痰阻络证。证候: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c.痰热腑实证。证候;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咳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d.气虚血瘀证。证候: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清,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阴虚风动证。证候: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

3、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3)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运动以利气血运行。(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肢体良肢位摆放,防跌倒、坠床等意外。(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四肢活动等情况。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6)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Q及时记录服至宝丹、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药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生。使用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注意安全防护Q(7)饮食护理:宜进低盐低脂饮

4、食,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饮食有节。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证营养。(8)情志护理: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防止七情内伤。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控制情绪。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消除不良情志Q针对病情较重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对能力。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心。(9)临证(症)施护:突然昏迷、不省人事者,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急救

5、,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昏迷和吞咽困难者,遵医嘱放置胃管,采用鼻饲,以保证营养。半身不遂者,协助医生进行良肢位摆放。遵医嘱按摩穴位或给予艾条灸促进康复。言语蹇涩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敲打穴位。鼓励患者多与人交流,进行语言康复指导训练。痰多息促者,室内应空气流通,取头高足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实施循经拍背法。(10)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意识障碍:a.遵医嘱取着香、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b.遵医嘱贴敷头部腌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半身不遂;a.协助康复医生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

6、寒。b.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极泉、尺泽、肩鹘、合谷等穴;患侧下肢取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穴。C.遵医嘱给予艾条灸。患侧上肢取极泉、尺泽、肩鹘、合谷等穴;患侧下肢取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眩晕:a.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适用于风痰阻络、阴虚风动引起的眩晕头痛,取百会、太阳、风池、内关、曲池等穴,每日45次,每次30分钟。b.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C.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取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痰多息促: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取肺俞、膏肓、定喘、天突等穴。高热: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取大椎

7、、合谷、曲池等穴。二便失禁;a.遵医属给予艾条灸,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神阙、气海、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等穴。b.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肾俞、八醪、足三里、天枢等穴。便秘:a.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取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脱、关元等穴,腹胀者加涌泉穴,用揉法Qb.给予腹部按摩:取平卧位,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每次2030周,每日23次。C,遵医嘱给予艾灸,取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等穴。言语赛涩:a.语言康复指导(失语者):根据病情选做发音训练,如进行汉语拼音训练,数数字训练,读通俗易懂的古诗、歌谣等。要

8、求吐词清晰,不可急躁。b.遵医嘱按摩穴位,取廉泉、哑门、承浆、大椎等。吞咽困难:a.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采用改变食物性状,采取代偿性进食方法(如姿势和手法等)改善患者吞咽状况,一般先用糊状或胶状食物进行训练,少量多次,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b.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C.耳穴埋豆,取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每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三、康复及健康指导(1)禁肥甘厚腻及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

9、习惯。(2)指导患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3)如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肢体无力、吐词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4)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实施家庭照顾方法。四、中医特色康复及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宜进低盐低脂饮食,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饮食有节。(2)活动指导: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探视;病情稳定后适当运动,以利气血运行,注意安全防护。(3)情志指导: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避免精神刺激,防止七情内伤。(4)服药指导:遵医嘱服药,按时按量,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5)中医特色饮食调护;中脏腑:a.痰蒙清窍证:多食辛温开

10、窍、豁痰息风之品。如偏温性的萝卜、油菜、南瓜等。食疗方:石菖蒲猪肾粥。将石菖蒲10g、猪肾(切碎)1对用水煎取汁,与粳米150g、葱白IOg煮成稀糜烂粥,粥熟过梦,分次鼻饲。b.痰热内闭证:多食清热化痰、开窍之品。饮食宜为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鼻饲混合奶、米汤、果子、豆浆、菜汤、藕粉等。忌肥甘油腻之品。食疗方:荷叶麻仁粥。鲜薄荷叶、鲜荆芥穗30g,洗净切碎,水煎取汁,与炒火麻仁50g、粳米50100g煮成稀糜烂粥,粥熟过梦,分次鼻饲。c.元气败脱证:多食益气固脱之品。给予流质饮食。食疗方:人参粥。人参3g,冰糖适量,粳米50100g,煮成稀糜烂粥,分次鼻饲。中经络:a.风火上扰证:多食平

11、肝潜阳之品。饮食宜清淡、甘寒,以米、面、玉米为主,多食绿豆、芹菜、冬瓜、黄瓜、梨、橘、莲子等,忌羊肉、狗肉、韭菜、大蒜、葱等辛香走窜之品,以及烟酒、煎炸、辛辣、肥甘油腻之品。食疗方:芹菜菊花粥。芹菜50g,菊花12g,粳米适量,煮粥。b.风痰阻络证:多食清内热化痰湿之品。少食多餐,食物不要过咸。忌羊肉、狗肉、海虾、海蟹、糯米甜食、生冷瓜果等生湿酿痰之品。食疗方:乌蛇天麻汤。乌梢蛇100g,天麻30g,生姜15g。煮汤,加食盐少许,顿服。c.痰热腑实证:以素食为主,不可过饱。多食萝卜、绿豆、冬瓜、丝瓜、香蕉、芹菜、赤小豆等清热化痰利水之品,禁食油腻、肥甘、辛辣之品。食疗方:贝母粥。贝母粉15g,鲜竹笋(切片)60g,粳米适量,煮粥,加食盐少许调味服。d.气虚血瘀证;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常食牛肉、羊肉、山药、莲子、蕙萩仁、黄芭、白菜、冬瓜、木耳、赤小豆、丝瓜等益气健脾通络之品。食疗方:黄茂桃仁粥,黄黄60g,桃仁10g,水煎取汁后,与粳米100g同煮,待米熟烂后,加入地龙(焙干后研成细末)2g、白糖适量即成,早晚服用。e.阴虚风动证:多食养阴生津清火之品。常食百合、莲子、意或仁、甲鱼、淡菜、银耳、黄瓜、芹菜等养阴清热之品。食疗方:天麻桑藕粥。天麻10g,桑藕20g,水煎约40分钟后,加人菊花10g,再煎10分钟,去渣取汁,与小米IoOg同煮至米熟烂为度,早晚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