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诊治要点(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诊治要点(全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2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诊治要点(全文)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TACs)是一组以单侧头痛、通常伴有显著同侧头面部副交感自主神经症状的原发性头痛。丛集性头痛(CH)作为其中的一种亚型,临床表现为严格单侧眼眶、眶上和/或颗部的极重度疼痛,伴痛侧自主神经症状和(或)不安、躁动感,由于其发作时疼痛程度剧烈,又被称为自杀性头痛。CH易并发焦虑、抑郁和攻击性行为,并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和自杀倾向等),导致了CH的极大疾病负担。同时由于CH的低患病率,许多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程度欠缺,常导致CH患者无法被正确诊断。近日,我国关于CH诊治的第一部临床实践指导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重磅发布,内容
2、涉及CH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一起来学习相关要点吧。一、发病机制CH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主要缘于三叉神经血管通路、三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下丘脑三大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步异常活动。二、临床特征CH主要分为发作性CH(eCH)与慢性CH(cCH工(一)时间特点CH发作常有一定的季节节律性,具体表现为季节交替时容易发生,如春秋季多发、冬季少发。同时,CH发作具有昼夜节律性特点,多数患者的每天头痛发作时间相对固定,故有闹钟性头痛之称。(二)发作特点1 .诱因在丛集期内,饮酒、天气变化、气味刺激、情绪因素、精神压力、睡眠不足、药物(组胺、硝酸甘油)等均可诱发发作
3、,其中最常见的诱因是饮酒、天气变化及睡眠不足。2 .发作前(前驱)症状CH发作前1020min可出现头痛侧的不适症状、颅脑自主神经症状等前驱症状(最常见为头面部不适、颈部僵硬感、焦虑、情绪低落、畏光等3 .先兆症状先兆症状偶可见于CH,其中视觉先兆是CH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4 .头痛特点CH表现为发作性单侧的眼眶、眶上和/或颗部的重度或极重度疼痛,疼痛剧烈时可波及前额、顶、枕或面部,多表现为锐痛、搏动样痛、挤压痛或炸裂痛,可突发突止。头痛部位始终固定于一侧是其重要特征(亚洲人群出现右侧疼痛频率较高),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丛集期之间或同一个丛集期内头痛侧别的转换。头痛时伴有同侧自主神经症状是C
4、H的重要特征,超过90%的CH患者至少伴有下述症状之一: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眼睑浮肿、上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出汗及潮红等。(三)共病CH患者常伴有抑郁、睡眠障碍等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ICHD-3中CH的诊断标准如下:1 .符合24发作5次以上;2 .发生于单侧眼眶、眶上和/或颍部的重度或极重度的疼痛,若不治疗疼痛持续15180min;3 .头痛发作时至少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1)至少伴随以下症状或体征(和头痛同侧)中的1项:结膜充血和/或流泪;鼻塞和/或流涕;眼睑水肿;前额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和/或上睑下垂;(2)烦躁不安或躁动;4 .发作频率隔日1次至每
5、日8次;5 .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发作性CH:丛集期持续7天1年,头痛缓解期至少持续3个月。诊断标准:发作符合CH诊断标准,且在丛集期内发作;至少2个丛集期持续7天至1年(未治疗),且头痛缓解期3个月。慢性CH:丛集期头痛至少1年内无缓解期或缓解期小于3个月。诊断标准:发作符合CH诊断标准,且符合标准;至少1年内无缓解期或缓解期小于3个月。(二)鉴别诊断CH的诊断需首先排除继发性原因,并与其他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相鉴别,如阵发性偏侧头痛、短暂单侧神经痛样头痛发作伴结膜充血和流泪等,同时需区分伴有同侧自主神经症状的偏头痛、睡眠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四、治疗CH的治疗分为3种
6、:急性期治疗、预防性治疗和过渡性治疗,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及神经调控技术也逐渐用于CH的治疗。(一)急性期治疗1 .治疗目的:快速缓解头痛,尽早终止急性期头痛发作。2 .常用的评价治疗有效性标准常用的评价治疗有效性标准包括:15min内无痛;30min内头痛程度(由中重度或极重度疼痛转化为轻度或无疼痛);疼痛改善持续时间达60min;治疗15min内无需再次服药。3 .急性期治疗推荐及评价。(二)预防性治疗1 .治疗目的:预防性治疗目的为降氐丛集期内的头痛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并提高急性期治疗的疗效。2 .预防性治疗的有效性指标预防性治疗的有效性指标包括:丛集期内头痛发作频率降氐;头痛持续时间
7、减少;头痛程度减轻以及对急性治疗的反应转佳等。3 .预防性治疗指征当CH致使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预防性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或学业严重受损(根据患者本人判断);丛集期内头痛发作频繁;急性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患者无法耐受。(三)过渡性治疗1 .过渡治疗目的及指征曲于预防性治疗药物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药物剂量才能有效发挥治疗作用,对于每日头痛频率2次的高频发作患者,在预防性药物开始使用或增加剂量时可使用过渡性治疗,治疗周期通常持续不超过2周。2 .过渡性治疗的有效性指标过渡性治疗的有效性指标包括:CH的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发作急性期用药的次数;丛集期时间。(四)神经调控治疗1
8、.治疗目的: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CH或对常规治疗不耐受时,可使用无创或有创的神经调控治疗,以减少头痛对于患者的严重不良影响以及致残性。2 .常用的神经调控治疗方法:蝶腭神经节射频消融术;蝶腭神经节刺激;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侵入性枕神经刺激;下丘脑深部刺激术。(五)新型治疗药物相关研究表明,CGRP单克隆抗体、麦角酸二乙胺对CH的预防性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多证据。五、预后eCH和cCH患者的长期结局有所差异。eCH与cCH之间可相互转化,eCH如控制不佳通常易转化为cCH,而cCH在规范管理下可转为预后较好的eCHo研究表明发病年龄晚、男性、病程超过20年可能为影响CH预后的关键因素。总结鉴于CH的高致残性及高疾病负担,需结合其病理生理学及疾病特点形成规范化诊疗体系,通过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高其临床管理质量。然而,由于丛集性头痛相对少见,其临床证据仍相对缺乏或不充分,部分推荐意见的级别为弱推荐,因此临床医师在使用本指南时,需结合所在医院环境及具体的患者情况,如疾病严重程度、患者治疗意愿、患者对药物反应及病情进展等方面综合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