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平台试点案例: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教育平台试点案例: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典型分享:常州机电职业技术 学院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六维共举虚实结合助力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一、背景“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 化升级”,202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 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将进一 步推动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破解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资 源瓶颈,加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常州市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建成常州国家高 新区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5个,拥有比亚迪等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 上企业近300家。2022年
2、1-9月,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实 现产值2023亿元,同比增长58.6%。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和江苏 省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先后建成了工业机器人仿真平台、智能制造虚 拟调试实训平台等10余个,具有较高的虚拟仿真平台建设基础和能力。针对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实训教学中设备风险高、实训效率低、实 训过程评价难等痛点难点,结合疫情常态化下实训教学无法有效开展的 现状,学校主动对接常州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和行业 企业的智能制造技术资源,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训体系,建设虚拟仿真实 训场所,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打造虚拟仿真多功能师资队伍,建立 虚拟仿真实训
3、管理共享平台,助力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二、举措图1六维共举,建设模具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一)构建“虚实结合、资源目标一致”的实训体系开发路径体系为纲。研制“专业群一产业链对接谱系”,构建“培养规格与 职业能力对接谱系”,开发专业群能力素养集,以专业群能力素养集为 起点,建立专业实训教学资源如实训课程、实训项目、主讲教师和辅助 人员配备、每组实训人数等支撑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要 求的关联矩阵,根据“三高三难”原则,梳理资源配置不充分的实训项 目,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加以替代,绘制“虚实结合、资源目标一 致”的专业实训教学资源配置图,指导日常实训教学与资源更新。(二)建设“
4、设备多元”的模具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设备为基。智能制造生产环节多、操作复杂、工位数少,学生在不 熟练的情况下实训,极易将设置好的智能产线的参数设定、排产布局打 乱,恢复成本高、时间长,也会带来学生安全风险。针对前述“风险 高、效率低”的难题,学校主导,科教城支持,企业参与,集聚整合各 方优势资源,在科教城工业中心模具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中,建成集实践 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产业培育于一体的智能制造虚拟仿真中 心。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场景,采用沉浸式头盔、MR大屏等虚 拟现实交互设备,建成MR大屏交互教学区、多功能机房、虚拟仿真资源 开发体验区。图2模具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思路
5、(三)开发“三层递进”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资源为本。学校联合江苏省模具行业协会、海克斯康、上海曼恒等公司,跨学 院组建结构化资源开发与应用团队,根据模具实训中心真实场景,融入 职业认知、课程思政、安全与劳动教育元素,搭建包含智能制造区(含 三坐标测量)、线切割加工区、电火花加工区、数控加工区(加工中 心、数控铳削和数控车削)智能制造虚拟工厂,学生通过厂区遨游实现 智能制造认知利职业素养教育;引入模德宝公司模具电极智能制造生产 案例,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按照智能 制造生产工艺环节,融入智能制造单元运行与维护、多轴数控加工、数 控车铳加工等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六个融思政内容
6、的专项虚拟仿真实训 项目,实现对智能制造产线应用能力的全覆盖。馀一个平台且修制造虚拟仿艮实训中心(IM)认知实训I实训-批源模IB管帼制造实训中心(Btt)i机实训图5模具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资源分布(四)打造“专兼混合、虚实结合”多功能师资队伍师资为魂。打破传统实训体系师资团队结构,外引虚拟现实技术骨 干,校企共建“专兼混合、虚实结合”的集实训教学、社会服务、资源 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师资队伍;制定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培训计划,内培 校内专任教师,探索制定虚拟仿真实训师资培训标准;采用项目制方 式,探索师资激励制度,保障资源开发与日常教学开展。依托虚拟仿真 资源研创中心,开展对内、对外服务,实
7、现“基地自我造血,资源持续 升级”。(五)构建“智慧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机制为根。基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管理云平台,通过远程评价,采 集学生实训资源使用情况数据,生成实训资源使用分析报告,为实训教 学资源持续更新提供依据。借助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建 设“感知全面、传送可靠、处理智能”的基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管理云 平台,实现教学、实训、科研、竞赛等数据融合,将线上平台、虚拟仿 真资源和教师课程三方混合打通,让虚拟现实资源真正帮助学生和教师 解决学习和教学中的难点和问题。建立目标和任务清单制度。对项目建 设的进程、资金投入与使用进行动态监测,按照“科学论证,专家评 审,项目
8、预算,绩效考评”的原则,重点考核项目建设所要达到的功能 和效果,每半年由“项目监控组”牵头,以校内专家为主,对照项目建 设监测点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论作为奖惩的依据。(六)形成“多方位、立体化”应用场景应用为王。国内,中心依托科教城,对常州及周边4个兄弟院校的 机械设计与制造等12个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学;面向企 业技术人员、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教师,开发优质虚拟仿真 教育教学资源包,依托虚拟仿真实训共享管理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 合培训,实现碎片化学习,提升其职业适应能力;面向中小学生,依托 省级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开发沉浸式体验资源包,提升中小学生职业 教育认同感。国外
9、,依托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与东非国际大学 等共建东非海外“知行”学院,与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等共 建“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发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一站式”国 际化实训教学培训解决方案,制作双语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包,在云端开 展数控铳削实训等课程实训教学,服务“走出去”企业,培养具有 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图6 “多方位、立体化”应用场景三、成效(一)引领了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期内,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获批江苏省职业教育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 省职业教育智能机械加工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
10、、江苏省中小学职业 体验中心1个。(二)驱动了场景化学习,塑造教与学新生态开发并应用了虚拟仿真实训项目17个,总学时数达42144学时,疫 情期间总学时达25120学时,校外院校达15664学时,总人数达15000余 人;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省优秀毕业设计3项、省级以上 创新创业获奖7项,学生授权专利11项,学生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 业训练计划项目21项。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为关键载体,获得国家级教 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获奖3项;立项国家课程 思政示范课程1门,立项省级精品在线课程9门;获批“十四五”规划教 材3部、江苏省重点教材2部;教师参与虚拟仿真应用技术类技能大赛15 人次。(三)深化了产教融合,拓展协同育人新路径获批江苏省校企合作示范组1个;协办国家级、省级师资培训26项, 培训智能制造类相关专业师资182人,其中虚拟仿真总学时6256学时; 中心承办各类社会培训18项,惠及3581人;开发6个双语综合培训包, 为走出去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各类组织机构培训各类人员 45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