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X小学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创新制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优化教学管理,推进生态性课堂建设,特制定如下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将立德树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学科育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第二条各学科教学要基于课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生态性课堂和生本化教学项目的研究和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和综合能力。第三条本规范包括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备课管理、上课管理、作业管理、课外指导、校本研究、检测反思、教师成长、学生素养、督导评价等,是本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底线,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第二章课程管理第四条开全课程、上足课时。深入实施
2、语文阅读提升工程、数学阅读工程、英语素养提升工程、艺术素养提升工程、体育健身工程。重视艺体特色项目的打造,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名学生练就两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项目和一项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拥有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第五条加强实验课程管理,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第六条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和各学科项目特色,开发语文、数学、英语课外拓展阅读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少先队活动纳入传统文化课程,用好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落实教育理念,彰显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
3、性。第七条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个性化。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多元、丰富的社团与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申报。做好创新教育课程的开设扩大艺体、科技、书画社团涵盖量,鼓励学有专长的学生开发微社团,赋予学生展示和发展独特个性的权利。第三章教学管理第八条完善学校教学管理机构。建立以校长为核心,教导处、科研处、学科处、教研组、备课组等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的教学管理体系,确保教学管理有序高效运行。第九条健全学校教学督查视导制度。各学科主任制定具体的学科规范细则及相关的计划、备课、作业等检查、反馈制度与活动流程校长、各分管校长、学科主任定期参加学科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经常深入课堂观课,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加强教学指导。第
4、十条规范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执行国家和省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发行使用管理规定,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严禁以学生会、班委、家委会等名义统一订购教辅材料,严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允许范围以外的教辅材料,不得在省定教辅材料之外的任何教辅材料上布置作业或作为作业批改。第十一条建立完善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制订教学事故鉴定与处理办法,对学生造成学业损失或身心伤害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第十二条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支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课程教学活动,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指导中心每学年为家长开设不少于8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组织家长对学校、教师
5、进行满意度评价。第十三条完善教育教学公开制度。在学校网站、公示栏或微信平台等实行学年、学期教学工作十大公开:教学管理制度公开、学校课程设置公开、学科教学计划公开、学生评价方案公开、课外活动方案公开、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情况公开、教师教学活动评价方案公开、学校考试安排公开、学生节假日安排公开、学生作业和作业量公开。第十四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各学科根据学校规范要求,制定各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课外指导、校本研究、检测评价、学生素养等方面均要有具体的细则和标准要求。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学科教研计划、检测反思计划,保障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第四章备课管理第十五条深入
6、开展集体备课,完善集体备课流程,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制定备课组活动制度、备课组管理与工作考核制度(含常规检查、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培养、巡课听课、绩效考核等),以此作为评价优秀备课组标准。第十六条根据生本课堂推进项目,各学科制定单元备课模板,包括单元学习目标、学习资源、核心任务、评价任务、过程设计。第十七条语数英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学案,学案中要明确所属单元、课时目标、评价任务(1、2、3)、评价标准。第十八条各学科备课要基于课标、立足学情、目标定位精准,评价设计到位、过程步骤清晰条理。聚焦训练目标,有关键问题或情境的统领。第五章上课管理第十九条课前三分钟候课,课中教学语言注意教育性、科学性、
7、启发性、鼓励性,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上课衣着得体,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上课讲普通话,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富有启发性。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鼓励性。板书清楚,书写工整,用字规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上课关闭手机,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无故不得随意调课、缺课。禁止酒后上课。第二十条围绕目标和评价任务展开教学活动,评价任务镶嵌于教学活动之中。课堂练习设计科学,起巩固、迁移作用。第二十一条注重导学技能、学习技能指导,教学情境设置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课外延伸,引导学以致用。杜绝讲练式教学。第二十二条教学过程注重精、细、实。注重教学细节,
8、小坡度推进、高密度强化。结合评价任务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及时做出反馈与调整。第二十三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以生为本,体现学生学习主体,通过多样活动提升学生兴趣。以学案为载体,适当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十四条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人人通平台为抓手,探索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课堂,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信息化。力戒将教学内容不加选择照搬到屏幕和以教学课件代替板书等现象。第二十五条从上课准备、课上回答语言、小组交流语言、课下收拾、倾听姿势、举手姿势、起立姿势等方面规范学生上课行为。第六章作业管理第二十四条学科、备课组从作业内容、作业种类、作业形式、作业批改等方面统一规范管理,
9、加强作业设计与批改研修,通过作业的精准设计提升教师设计水平、学生学业水平。第二十五条备课组集体作业设计遵循“作业目标、个体作业、资源共享、个性作业”原则,进行作业设计案例展示与评选,转变教师思想,实现成果共享。第二十六条加强对家庭作业量的管理,按“难点分解、题型组合、自主选择、及时反馈、循序渐进”的思路,优化作业布置。第二十七条各学科规范作业批改形式、时间等方面的管理,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要使用明确、实用的批阅符号,增加激励性评语,保证批改的正确率。语数英建立批改记录本,做好批改记录管理。借助批改记录,指导学生做好个人纠错本、群体错题集的建立与应用,通过作业的反馈与指导,
10、教给学生相应的解题方法。第二十八条进行多维视角下的作业批改,可根据作业内容,指导学生参与作业批改。第二十九条进行优秀作业评选,提高作业讲评实效性,利用晨读午练,结合课堂学习,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层次性、新颖性、激励性。第七章课外指导第三十条科研处、德育处联同学科处,统一规范晨读午练内容,做到晨读午练内容具体、责任到人。实施课间休息、午间休息、延时服务个别辅导,分层指导、全面提升。第三十一条各学科结合学科素养工程,做好学科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让课外实践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第三十二条用好班级学情会商,做好对学生的分层分类指导。语数英学科指导备课组长统一制定延时服务时间各学科重点辅
11、导内容。第三十三条通过全员育人活动项目的开展和家长课程的开设,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习惯,通过微信、QQ、通信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断提高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的实效性。第八章校本研究第三十四条创建校本研修文化。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课题开展的需要,各学科每学期一个大的研修主题,分梯次、分系列设计到每周的研修活动中,并通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检测评价等协同推进,开展序列化主题教研活动,实现研修的网格化、系列化。第三十五条丰富校本研修平台,各学科通过专业引领、自我展示、思想碰撞、自主学习等平台的搭建,实现研修的深度推进与专业的不断提升。第三十六条加强研修与课堂教学的联系,通过
12、相关课型设计研修,借助理论学习、实训设计、微格教学实例、集体反馈评价、讨论分析改进、教学技能整合等策略,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十七条提高听评课研讨实效。科研处制定具体的听课量制度,规定具体人员的具体听课数量、标准。学校设计听评课量表,积极开展基于生本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听评课研究,引导教师从主观评课向课堂观察转变,从研究教材向研究学生转变,从教什么向怎么教转变,从为什么教向教到什么程度转变。第三十八条落实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建立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机制,将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纳入校本研修内容,结合系列研修主题,指导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专业阅读、教学实训I、研讨分析、整理归纳,形
13、成生动、详实的研究成果,促进其专业成长。通过“学术表彰”“星级教师”等栏目,对研究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表彰。第三十九条深化智慧课堂研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人工智能为载体,打造智慧校园,挖掘学乐云平台在教、学、评、测、研等方面的应用,优化学习形式,提高学习质量。第九章检测反思第四十条各学科明确试卷编制要求,单元检测评价内容备课组内统一,期末检测评价内容学校统一。第四十一条将命题研究、检测反思研究,纳入校本研修内容,实现诊断教学与考教合一。第四十二条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同级对比,做好精准分析,做好错题归类,实现有的放矢。第四十三条加强教师层面、备课组层面、学科层面的层层反思,由点到面,寻找原因,梯
14、度推进,全面提升。第十章教师成长第四十四条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通过青椒学院、班主任学院、121研究院、黄牛学院的组织与实施,促进不同层级教师发展。第四十五条结合教师分层实施方案,构建研训一体的专业培养机制,拓宽教师成长路径,除日常培训和教研外,重点针对不同层级教师开展不同内容的指导,将“学术表彰”“星级教师”做为教师成长的关键事件和重要平台,实现经验共享与专业成长。实施名师工作室引航工程和学科名师锻造计划,扩大学科优秀教师群体。第四十六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完善师德师风评价和考核机制,落实评先树优、职称评聘师德前置审核制度。组织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活动,宣传典型,树立正气。
15、通过教师文体会、师德关爱等行动,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第四十七条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制定教师成长手册,包括读书笔记、教育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工作、教育科研、进修培训、获奖情况等,把业务档案作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专业成长、考核评估教师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依据。第十一章学生素养第四十九条各学科将写字、阅读、速算、拼读等学科素养活动的内容、训练标准等制定到学科规范中,加强督导反馈,切实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第四十八条各学科规划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具体展示细则,成果呈现质量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一部分。第四十九条注重学科实践活动与闲暇活动、节日活动、队活动的融合,在综合性活动中,提
16、升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第十二章督导评价第五十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导处整体规划学业质量评价内容、方式方法、周期以及结果呈现、质量反馈等,保障教学评价的科学实施。各学科按学科素养提升工程,不定期对学生学科素养与发展水平进行抽测与分析,并进行及时诊断反馈。第五十一条个严格规范日常考试。学科单元测验由各学科备课组进行命题并组织实施,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不组织周考、月考。期末考试,学校统一安排,统一命题。第五十二条科学呈现评价结果。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国家课程考试科目一般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ABCD)四个等级的形式呈现;考查科目一般分为合格、不合格。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以展示为主。第五十二条合理使用考试结果。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及时准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