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州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州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州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州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月*日一*日,由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组长,教科委和及相关人员组成调查组,深入到*市、*县、*县、州中医院对全州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情况开展调查。对部分中医院、中医馆、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室、个体中医诊所和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和成效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特色和优势与现代医药互补,在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研究制定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在发挥中医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州、县(市)成立了发展中医药工作协调领导组和中医药管理局,先后下发了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推进全州中医药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 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延伸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全州共有*所中医医疗机构,其中,公立中医院*所(所三甲一等*所,二级甲等*所),社会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所。全州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科、中医馆,九成以上
3、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就医需求。(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州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设施设备不断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明显,中医特色传承有所突破,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个,州级重点专科*个。建成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个(国家级*个、省级*个、州级*个)、国家级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个。建成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个。(四)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积极争取,筹措资金,将中医药发展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州级实行定额补助,各县市实行差额补助),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
4、中医医疗机构的运行、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人才培养、制剂研发、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设等,积极支持全州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年至*年*月,向上争取中医药事业补助资金*万元(其中:中央资金*万元,省级资金*万元);州级年初预算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万元(其中:基本支出*万元,项目经费*万元)。(五)产业发展不断推进。制定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养殖。全州中药材资源种类*种,省级中药材种养植科技示范园*个,良种繁育基地*个,“定制药园”*家。种植红花、滇重楼、当归、附子、白及等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中药材生产企业*家,*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六)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注重队伍建设,加大培
5、养力度,采取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师承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等多种形式,培养各级各层次中医临床技术、名老中医、传承管理、适宜技术等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涌现出等先进典型,评选出*名“*名中医:全州拥有国家级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人才*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名、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名、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名;全国基层名中医*人、云南省名中医*名、省级基层名中医*人。二、存在困难和不足(一)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倾斜力度仍需加强,投入机制不够完善,经费保障不足,中医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和设施设备薄弱。如,州中医院空间不足,发展受限,医院占地和业务用房小,严重影响和制约
6、了医院的发展。医疗机构中重西医轻中医现象仍然存在,未能充分体现“中西医并重”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药监管工作薄弱,监管与服务措施仍有待加强。有些中医药服务项目尚未列入医保报销范围。中医药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二)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中药材发展规模不大,质量不优,没有龙头带动效应,尚未形成产业链。种养技术水平滞后,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市场竞争力弱,高科技附加值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对中药材系列产品的研发加工的力度不大,知名品牌不多,高端产品缺乏,产业融合发展有待深化。(三)人才队伍亟待加强。全州中医药人员数量不足,管理机构专职人员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特别是基层中医药人
7、员尤为紧缺,各级中医药机构普遍存在“引进难”、“招不到”、“留不住”的情况,队伍老龄化,尤其是名老中医、重点学科、拔尖人才等中医药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培养传承力度不够,断层严重,后继乏人,服务能力不强。三、工作意见和建议(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一是贯彻“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针,重视中医药发展,加大对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的扶持力度和监管工作,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固化疫情防控中西医结合有效的做法,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二是加大本级财政预算投入,建立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设备,强化人才培养,提高保障水平。认真研究州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积极
8、推进相关工作,尽早解决医院发展受限问题。三是完善医保和中医药价格政策,医保支付政策向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倾斜,积极探索争取在现有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目录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四是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使广大民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提高社会认可程度,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和健康养生环境。(二)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充分发挥州、县市中医院的龙头作用,加大对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指导帮扶,加强特色中医学科建设,打造一批重点中医名科,增强中医辐射能力。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在诊疗过程中用中医辨证思维渗透至西医诊疗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价
9、廉、便捷的中医药服务。三是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优势作用,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四是创新“医养结合”,充分发挥区位、生态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中医药与健康、养生、养老、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对中医药特色护理技术和特色服务认真研究,形成技术规范,提供特色鲜明的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多元化需求。(三)进一步抓实产业发展。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给予重点支持,优化产业布局,采取有效措施,发展中药材规模化、品质化的种养植,加大科研力度,推进中药制剂和中药材系列产品的研发,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拓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空间。二是引进培
10、养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指导,壮大中药材产业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科技产业基地。三是相关职能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共谋发展的共识与合力,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市场监管,打造集交易、仓储、物流一体化的现代化交易市场。四是在品牌塑造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中医药教育、医疗、人才、产业、健康服务五大品牌。(四)进一步注重队伍建设。一是制定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当倾斜人员编制,科学合理地充实配备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管理人员,以适应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坚持引培结合,研究完善中医药人才引进、招聘、培养、考核等机制,解决基层中医药人员紧缺的问题,特别是“招不进、留不住、水平低”等难题,稳定人才队伍,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重视传承培养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师带徒”等方式,发挥名老中医的引领传承作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娴熟的优秀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队伍,推进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规范化管理,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健全师承教育项目与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工作挂钩具体政策。四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学术技艺、收集整理民间验方、传承中医药技法,重视对名老中医医案和学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并编辑成册,以利后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