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
2、技能水平的培养方向,认真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各学段劳动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劳动教育资源优势、中小学校及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和劳动实践活动,全面有序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让学生增强对劳动生产过程的认知,增强劳动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贯通中小学各学段,在全县中小学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二、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3、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结合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劳动新形态,确定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一)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指导学生适当参与班级和学校的集体劳动,主动维护环境卫生、保护公共财物、进行垃圾分类等活动,学会个人物品整理及清洗保护、简单手工制作、简单的家庭清洁等活动,从小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
4、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图书整理等工作,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学会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照顾老人小孩、进行小件家具或其他生活物品的简单修理、“变废为宝”小制作等活动,初步体验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二)初中要注重围绕提高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与校内外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职业意识。指导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照顾老弱妇幼等劳动,积极参与校
5、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图书整理、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适当体验包括木工、电工、陶艺、布艺、雕刻、竹编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三)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劳动锻炼、磨炼意志,养成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品质,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指导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
6、,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四)职业学校要重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校内、校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
7、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三、工作措施(一)系统开设劳动教育课程1 .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要注重劳动习惯养成,初中要注重职业劳动体验,普通高中要注重社会劳动实践,结合各学段学生特点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思维、劳动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学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
8、要载体,将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要点、评价方式、安全保护等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和课程。适当融入茉莉文化课程,讲述茉莉“前世今生”,教授茉莉茶艺,盆栽技艺,手工艺品制作等文创技能,茉莉花产区教授茉莉花种植劳动技术。(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2 .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要围绕全面发展,致力于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进行劳动,要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劳动体验。中小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职业学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责任单位
9、:县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二)切实开展劳动实践活动1 .统筹策划劳动教育实践。各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内劳动教育资源,统筹安排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规划好劳动周等集中劳动活动。融合学校日常管理,指导学生开展个人学习用品整理,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绿化美化、宿舍、功能室物品整理与放置等劳动;充分利用劳动功能室,适当体验包括烹饪、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雕刻、竹编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农作物,尝试开展无土栽培,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和“责任田”。职业学校要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引导
10、学生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劳动新形态、新形式,推动劳动教育与生产、市场相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2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设立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组织,结合“我们的节日”、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志愿者日、环境保护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校刊校报、专题报告、宣传栏、新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责任单位:县
11、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3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各中小学校要利用校外劳动资源规划设计劳动实践系列课程,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组织学生到校外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实践。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贫困家庭及劳动力缺乏的家庭适当开展农业生产劳动。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职业学校要组织学生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增强职业认同感、增强学生公共服务意识,厚植爱国爱民情怀。(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三)多元扩大劳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教室、操场、食堂、宿舍、环境绿化等资源,拓展校内劳动
12、实践场所。县教育局要协同有关部门遴选认定一批山林、农场、厂矿企业、种养殖场、福利院、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手工艺传习基地等场所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劳动教育场所,要重视劳动文化传承,突出民族传统、地域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创新性劳动实践需求。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场所,推动学生深入农村、社区、福利院、养老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公益劳动,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民宗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体旅局、县总工会、
13、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人民政府)(四)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可以配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校外技术辅导员,积极探索建立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县教育局要发挥县职教中心的专业优势,协同培养劳动教育师资,建立师资交流共享机制,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相关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老师。县人社局要明确劳动教育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教育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要加强劳动教育教师专项培训1,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财政局
14、、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各乡(镇)人民政府)(五)充分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引导学生家庭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引导家长结合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鼓励学生进行劳动实践,针对其年龄特点教会孩子洗衣做饭、照看孩子、购买日用品、清洁卫生、照顾老人或病人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教会孩子1至2项生活技能。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委会等引导家长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劳动及实践活动。鼓励学校(家委会)、村(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责任单位:县教
15、育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妇联、团县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六)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研究县教育局要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学区教研、网络教研,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学区推进,提高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在课题研究、教改项目方面大力支持劳动教育研究。各学区遴选一批试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以项目形式推动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七)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各学校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是要做好平时表现评价。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注重从学生
16、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分析把握劳动观念形成情况,并及时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等他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二是要做好学段综合评价。学段结束时,要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结合综合素质档案分析,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三是要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将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职业学校质量评估,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学生劳动素养状况调查,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的监测。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引导、反馈改进等功能。(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单位、各学校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履行劳动教育的职责,加强组织协调、配合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