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2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学习心得体会在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强调“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高国家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随着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着越来越多的方法与途径,各地融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反映了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把握住现代传媒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就一定能够抓住现代传媒发展的历史机遇,就一定能够创新国家传播话语体系,提高国家传播能力,让世界更多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为中国
2、的媒体乃至个人,都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历史使命和职责任务,但是在社会中,个别媒体为了所谓的西方新闻价值和新闻奖项,不遗余力地挖掘、放大社会阴暗面,甚至于国际中报道中国负面信息甚至造谣来诋毁中国。“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国内的每一个媒体和个人都应当清醒认识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并坚决地同敌对势力作斗争,才能向世人展现真实而蓬勃向上的中国。当然,媒体和个人都应当有信心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中国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走过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大的底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3、其器。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高国家传播能力不在硬件、而在软件,国内在摄像机、演播室、录音器等等方面早已赶上并有的已经超越了外国,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长期以来人文学科的渗透和对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霸权,掌握了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并将民主、法治等作为随意指控、霸凌他国的工具,而以其自身的国家治理水平和社会表现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早已配不上民主、法治、自由等等,而最让人诧异的是,通过其强大的传播媒介、话语体系等,仍然让部分国家和人民对其精心修饰的传播内容深信不疑。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对国际表达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并有与之配套的掌握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表达的人才队伍,
4、实现体系的构建和队伍的建设就是实现国际传播中新突破的火箭发动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离不开每个国人的努力,讲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自己勤劳双手实现人生价值的每一位中国人,都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张张名片。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的人民交往日益频繁,在一次次的交往中,世界认识了勤劳、质朴、向上、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塑造了对中国的整体印象。在不能被西方话语所忽悠的同时,要将中国的价值理念解释给其他国家,以最大的诚意交往交流,至于西方的傲慢与偏见,大可不必理睬,正如毛泽东
5、主席所说,“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地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2022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学习心得体会近日,在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中新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70年来,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为新的起点,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推动中外文明
6、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员干部当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的殷殷嘱托为指引,明大势、扛重责、知行止,以全球视角、平民史诗、历史回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以“全球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永葆海纳百川、投身时代浪潮”的中国声音。从古文明的灿烂辉煌,到贫困潦倒的近代血泪史,再到今天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新冠疫情肆虐、俄乌冲突不断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球村”变成为座座“孤岛”。在这种时代浪潮下,“全球视角”下行稳致远的巍巍中国巨轮正劈波斩浪、勇毅前行。作为
7、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长期致力于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平合作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愿意了解中国、探究中国、点赞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现代化发展进步,传播好了“永葆海纳百川、投身时代浪潮”的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这是主流媒体的历史机遇。党员干部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以“全球视角”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生态观;带头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海纳百川、吹沙见金”的胸怀,注重把握好基调,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全世界看到“风景这边独好”。以“平民史诗”讲好中国故事,
8、传播好“坚持人民至上、心怀国之大者”的中国声音。中国故事是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源自让世界更和谐、更美好的民族文化深厚滋养,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泽被后人,离不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托举。讲好新时代的“平民史诗”,就要坚持人民至上、心怀“国之大者”,善于从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中描绘新时代的恢宏史诗,善于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积累实践经验,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善于将人民立场贯穿于故事全篇,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更加鲜明地展现塑造心怀大爱、勤劳勇敢、团结拼搏、智慧担当的中国人民故事及其背后的民族精神力量。党员干部要以“平民史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坚持人民至上、心怀国之大
9、者”的中国声音;在凡人俗事中彰显出不平凡的力量,用经过岁月荡涤和历史淬炼后历久弥新、民心相通的“平民史诗”,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实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以“历史回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推动文明交流、传承红色基因”的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读懂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回望百年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天辟地”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翻天覆地”,从曾经国际论坛的“旁观者”到现今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从百废待兴到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都在用心聆听中国故事,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把学习中华文化作为新潮。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习近平主席强调,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
10、进步。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百年党史是一部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中国故事书。党员干部讲好中国故事,要深挖百年党史富矿,当以“历史回音”叩响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焕活红色精神,不惧山高路远、不畏艰难困苦,在文明交流中始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古老华夏文明,虚心学习他国文明,从中汲取奋进的精神力量。2022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学习心得体会在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中新社全体同志
11、致以诚挚的祝贺。习近平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为新的起点,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新社被誉为“新闻战线的奇兵”o在新时代里,我们要用好这支“奇兵”,让“奇兵”出奇制胜。坚持爱国主义报道方针,彰显凝聚力。从成立之日起,中新社就秉持爱国主义报道方针。爱国主义是其最鲜亮的精神底色。因为对祖国和人民爱得深沉,所以能够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所以能够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中新社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
12、湾同胞和与之有关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其“侨”之色彩十分鲜明,能否团结华侨大多数、能否形成华侨爱国统一战线、能否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和力,成为检验其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曾记否,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篇中新社记者手记那一夜,我们没有采访,直击心灵。任何时候,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爱国主义报道方针,因为这是让新闻战线“奇兵”在新时代里出奇制胜的“法宝”。牢记为侨服务报道初心,提升传播力。70年,大道如砥,向史而新,在中新社从涓涓细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中,很多事物在不断改变,但永恒不变的是其“为侨服务、以侨为桥”的报道初心。70年间,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读着这家特别的通讯社、新闻战线上的“奇兵”发
13、来的一封又一封温馨“家书”。中新社像一位媒人,不断提升着自己的传播力,将这些“家书”用电台、航邮、传真、卫星专线、互联网等各种方式,传递到五湖四海的“亲人”手里。无论收信阅信的“亲人”相距多遥远,它都能跨越山海完成搭桥牵线的使命任务。传播力就是其为侨服务的能力。早在中新社成立伊始,那里就聚集了一批熟悉海外华侨心态、具有丰富华文报刊从业经验的新闻专业人士。突出中新体报道特色,增强亲和力。在新闻界里,中新社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渐创新出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话语和叙事体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新体”。“实、宽、短、快、活”“官话民说、中话西说、长话短说、空话不说是对其写作风格的概括凝练。“中新体”的形成与存在,就是为了打破刻板语态,尊重传播规律,革新话语方式,从而能更好地贴近海外华侨内心,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文字是肉做的,有亲和力的文字,才能把故事讲生动,把情感讲进人民心坎中;失去亲和力的刻板文字,就像“天书”一样,那样的文风都不易于人民接受和理解,形同人们语言上的障碍,更谈不上能达到文以载道实效、推动中外文明交流和民心相通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