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静夜思 一等奖创新教案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静夜思 一等奖创新教案_2.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7静夜思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静夜思为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人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只有短短的20字,却成功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这首诗流传广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朗读或背诵,但对于古诗字词、朗读节奏、内容感情往往不了解。因此,课上重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识字,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了解背景等方式体会诗人“望月思乡”的情感。教学目标1.认识“静、夜、思”等10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3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思念
2、故乡的心情。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教学内容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1.出示古朗月行:孩子们,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4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你了解多少呢?(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5 .李白小的时候,最喜欢躺在妈妈怀里看月亮。在他的眼里,月亮像什么?(指名说:白玉盘、瑶台镜)后来呀,李白长大了,离开了家乡。那此时在他的眼里,月亮又变成了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古诗。6 .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7 .理解课题,识记“静、夜、思”三个字。(1)板书课题:在课题中有一
3、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就是思。思的读音是平舌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思”?田+心二思“思”的下面是什么?(心字底)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心字底”的字?出示:想、念、忘观察这些带有心字底的字,你发现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了吗?小结:心字底的字,和思想、思考有关。因为古人造字的时候,认为人是用心思考的。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人其实是用大脑进行思考的。(2)孩子们,看看课题,你们猜猜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晚上的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个字?(夜)是的,他会从题目中寻找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夜”是上下结构。看图拓展带“夜”的词语:根据图片,我们来给夜找几个小伙伴吧!很黑的夜晚一一黑夜,有月亮的
4、夜晚一一月夜,夜里上班一一夜班,夜里吃东西夜宵(3)李白这首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夜晚?从哪个字看出来的?静组词:安静、静夜8 .引导学生释题并齐读课题。二、识记生字,反复诵读1 .第一关:读准字音(1)听读:请小朋友们听读课文。注意你们可是带着任务去听的,一定要听准字音哦!(2)同桌读、指名读、正音,齐读。2 .第二关:读对节奏(1)请你先听老师朗读,注意听清楚老师的停顿。(2)出示前两行:谁能像老师一样带着节奏读一读前两行?(3)出示后两行:孩子们,后两句的节奏和前两句可不一样,要小心哦!(4)师生合作朗读。3 .第三关:读出韵律(1)发现押韵:孩子们,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咱们的古诗读起来总
5、是那么的顺口,那么的好听,这究竟是为什么?那是因为,古诗里藏着一个秘密。老师读黑色的字,你们读红色的字,找一找这个小秘密吧!谁发现了?指名说孩子们看,在本首诗的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光,霜,乡这三个字都有后鼻韵母ang,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古诗有了押韵,读起来就会特别的好听,特别的顺口。(2)瞧一瞧,在古朗月行这首诗里,你能不能找到哪两个字是押韵的?盘和端。(3)谁能试着把这首诗读出韵味?小提示:可以把第一、二、四行这三个韵母都是ang的字拉长一些。指名读(4)孩子们,如果你能像老师一样,把一声二声拉长一些读,三声四声的字读短一些,古诗就更有韵味啦!师带生练习,带手势齐
6、读。三、聚焦关键,读懂古诗1 .聚焦“明月”(I)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在这首诗中,有一个词语出现了两次一一“明月”,请你用圆圈在古诗中圈出来。1 2)孩子们,其实在我国古代和月亮有关的诗太多了。光李白提到月亮的诗就有300多首,在他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占到了三分之一呢!那李白究竟为什么如此钟情于明月呢?我们先看第一处“明月二2 .学习前两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齐读(2)诗句里写到李白在哪里看明月光“床前”识字:“床”: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加一加)找小伙伴组词(木床,床上)。咱们现在一说起到床,就会想到睡觉的床。可是在本首诗中却不是这样的,请看视频。可见,本诗中的“床”是指“
7、井边护栏”。古时候,家家有院落,户户喝井水。一到晚上,人们喜欢在井边乘凉、聊天。院落里、井边有太多美好的记忆。(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一个静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了一地,让李白想到了什么?“霜”李白看着此时的月光想到了厚厚的霜。孩子们,深秋的夜晚,特别特别的冷,空气中的水滴遇冷就会凝结成这样的霜。你们能从这个字里看到那些水滴吗?就是上面的雨字头。李白从睡梦中醒来,他看到床前有一片白茫茫的霜,多冷!谁来读这个字?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告诉我李白看到的真是霜吗?不是。他看到的是什么?是啊,他看到的其实是明月光。(出示光生字)什么叫做光?光就是照亮周围使人能看见的光。这个字的上部分一撮小火苗。月亮发
8、出来的光一一月光,太阳发出来的光一一阳光,灯发出来的光一一灯光。我们来回忆看看,李白小时候看到月亮想到了什么?(出示:古朗月行)李白小时候看到月亮,想到了美好的“白玉盘、瑶台仙境”,而此时,他却想到了厚厚的白霜,这又是为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李白会把明月光看成地上霜呢?生:因为他们两个很相似。都是白色的。所以这里疑的意思应该是好像。孩子们,还有一个原因,跟李白现在的心情有关,他的心情就如同这冰冷的霜一样。你知道他此时心情如何吗?(伤心、冰冷、悲伤)这是为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来思考: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正住在扬州的一家小旅馆里,他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过父母,也没有回过家了。他的
9、心里非常非常的想家,为什么他不回家看一看?孩子们。看,这是他住的小旅馆,这是他的家乡,这中间有一千多公里的路。他想回家,可是他能立刻回家吗?是的,人悲伤的时候,看什么东西都是冷冰冰的。明月光像霜一样的白。明月光在李白的眼里也像地上的霜一样的冷。所以,李白说一一齐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4)孩子,现在你是李白,你写下了这样一句诗,你读给大家听。(5)小李白,老师来采访你。从扬州的小旅馆里醒来,你的周围没有一个亲人。你的心情怎么样?(伤心)小李白,我要告诉你,你可不是孤单的一个人,有一个朋友从小陪着你长大,现在他正在天空中静静地看着你。它就是一一明月。3 .学习第三、四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10、故乡。(1)请你大声喊出它的名字:明月。李白望着他的老朋友,写下了一句诗。指名读:举头望明月。(2)孩子们,最初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举字的意思是一个大人用双手抬起了一个孩子,他在逗这个孩子玩。你能从举这个字里找到大人的两条胳膊吗?伸出手来写一写,就是一撇一捺你能找到大人手里举着的那个小娃娃吗?写一写,点点撇横。这首诗里的举头是什么意思呢?哪个小李白来做动作?对了,举头就是把头抬起来。小李白,请问你抬起头看到了什么?又想起了什么?我看到了天上的明月,想起了小时候自己躺在妈妈怀里看月亮。是的,李白看到了天空中的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也就是诗中的故乡。理解“故乡”:a.出示词语:故乡b.讲解生字:故
11、,你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吗?(加一加)新偏旁“反文旁”,对比“折文二组词:故事、故乡c.你知道什么是故乡吗?(3)就这样,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李白孤孤单单,望着天上的月亮,开始思念自己的故乡,他想到了(故乡的家人,小时候的情景)所以他低下了头,写下了这样一句:(指名读)低头思故乡。(4)是呀,孩子们,月亮这个老朋友从李白小的时候就一直陪伴着他。小的时候,李白躺在妈妈的怀里看月亮,离开家之后,孤单的时候,月亮陪着他,安慰他。后来,李白又经历了很多事,去过了很多地方。月亮这个老朋友一直跟着他。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后两句,感受李白的思乡之情吧!(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带上动作再来读一读。4 .
1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不止是李白,古代人写思念家乡的诗,经常写月亮。跟着老师读一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1)请猜猜看,为什么古人看到月亮,就容易思念家乡(2)是啊,在古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话,离开家乡后,就听不到家人熟悉的声音,见不到家乡的一草一木唯有天上的那轮圆月,是和家人能同时看到的,有“团圆”的意思。5 .所以,大诗人李白在远离家乡的扬州看到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才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孩子们,现在你们都是李白,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播放思乡曲,全班齐读)想一想你现在最思念
13、的亲人,再来读这首诗。四、课堂总结,布置任务1.课堂总结:静夜思被称为中国第一思乡诗,直到现在月圆之夜,想家之时,无数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都会眼含热泪吟诵这首诗。后来人们把这首诗谱成了歌曲,让我们听一听,唱一唱。2 .课后任务:(1)把静夜思背诵给自己的家人听。(必做)(2)课后和家人收集一首有关思乡的古诗,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选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大方面完成教学:1 .回顾诗人幼时观月的作品古朗月行,关注诗人以及月亮两个重点,从而引入静夜思古诗。2 .解题,抓住“思”这个字,组词理解,鼓励自主识字,观察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加深印象。3 .朗读,
14、分为三项闯关,依次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进行训练,为接下来的古诗内容学习打下基础。4 .古诗静夜思,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我选择再开始以文带文,引出本诗,在讲解中以“月为主题,适当拓展,在读中学,突破识字难点。怎样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我没有逐字逐句地讲解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更真切地领会了诗的灵魂,并与诗人在富有创造性的诗意情境中相会。不足之处是课堂环节的设计,再生动活泼一些,评价再丰富一些更好,并且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当取舍效果更佳。今后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课上应多激励引导,剌激和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丰富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