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永远是写作的本质!不掌握需求就不会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求永远是写作的本质!不掌握需求就不会写作.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需求,永远是写作的本质!不掌握需求就不会写作构思,就像做串手链的手工,把一颗颗小珍珠,经过有序组合、排列,用丝线规则地串联成精美饰品。手链制作的工艺过程,就是文章构思的过程。手链上的每颗珍珠,代表的是现实中一项项分散的工作或一个个零星的观点。手链上的丝线,代表的是串联工作与观点的文章主线。丝线串珍珠的过程,就是一个材料完整的构思过程。构思,就是用一条主线,把各个工作或观点串联成作品的过程。那么,手链该如何设计,才能与颜值相称呢?公文其实是一个命题作文,最终是要呈现给考官看或听的。因此,公文本质上也是一件商品,决定商品销量的,不仅在于商品本身的质量,重点在于需要契合受众需求。如果是一件谁都不需要
2、的商品,即便价值连城,也只能孤芳自赏。公文写作只有准确把握受众需求,才能把稳构思的“方向盘“,从而避免盲目下笔、自说自话。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摸清“考官”需求,构思一篇符合商品属性的材料呢?O1.从任务上把握任务是决定材料写作方向的重要因素。材料构思需要从任务的性质、特点、效果上权衡把握,才能确保构思方向不偏。1.从任务性质上把握就是要搞清楚任务是什么类型的活动,从而确定材料的“性别”。比如,任务要求写成总结、报告、讲话稿,还是写成简报、会议纪要、计划。如果承担试点任务,那么材料就要写成经验类汇报材料;如果是搞专项活动,那么活动初期材料就要写成部署类材料,活动结束时就要写成总结类材料,活动过程
3、中也许需要写成简报类材料,甚至是新闻“消息、通讯、评论”等稿件。不同“性别”材料,构思角度和方法当然也各有曲通。2 .从任务权重上把握就是要从全局上把握任务的“质量”与“重量”,从而确定材料挥洒笔墨的侧重点与方向。比如,构思年终总结材料:第一步,需要把全年大大小小任务按时间顺序列清单,为全面把握任务权重提供参考;第二步,就是对年度工作按权重进行分类,确定哪些工作是领导常讲常提的任务,哪些工作是一般性任务,哪些工作是专项或阶段性任务,哪些工作最能展现单位特点风貌只有准确把握任务的权重,才能确定材料构思的着力点与方向。3 .从任务成效上把握公文材料按成效和目的分为三类:一类是汇报需求和工作;另一类
4、是总结经验和成果;再一类是宣扬典型和做法。公文材料的分类,决定了材料在构思时的思考方向,这样写出来的材料才具亮点、价值和意义。以撰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阶段性汇报材料为例,在构思时就应当考虑,在这一活动中,单位做出了哪些突出成绩?有什么先进经验值得推广?有什么打破常规的创新性做法?有什么典型人物值得宣传学习?尝试带着这些“问号”构思,那么材料针对性就很强,就能自带“光环”,在材料质量上更上一层楼。02从领导上把握材料能否过关,最终得领导说了算。这一特性决定了材料务必要领会领导意图、符合领导身份、适应领导特点。因此,在材料初期构思时,就应把“领导”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只有准确把握领导“脉
5、搏”,才能下笔对路、一气呵成。1 .充分领会领导意图有经验的写作者从不会盲目下笔。他们在下笔之前,会根据领导指示和意图对材料完整构思,找准材料写作方向与突破口后才挥洒笔墨。如何领会领导意图呢?第一种是依赖领导指明方向,这个层次的写作者还不具备独自构思能力,对如何领会领导意图一头雾水,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与领导沟通,在重复多次交流中逐渐掌握领会领导意图的途径与技巧。第二种是在主动与领导讨论材料时领会领导意图,这类写作者比较有经验,能领会领导七八分意图,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但最终还是需要领导点拨才能把准构思方向,完全领会领导意图。第三种是具备独立的成熟的构思能力,能够在不询问领导前提下,准确领悟意图
6、,敲定写作方向与重点,构思思路完全符合领导意图。第三重是公文写作的最高境界。写作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逐重升级打怪,最终才能得道成仙!2 .把握领导职能职权屁股决定脑袋。这不是对现实的讽刺,而是务必遵循的官场法则。领导坐什么位置?其职能是什么?职权范围有哪些?这些因素往往决定了材料构思的准确性。只有把自己屁股放到领导座位上,才能把这些因素考虑周全,不至于做无用功。比如,某单位有三位副职,因其职能不一样,分管领域不一样,那么,我们在材料构思时就要根据职能职权的区别,构思出符合领导身份的材料框架。特别是综合办公室的同志,服务对象复杂,更需要在构思时准确把握。3.了解领导特点爱好材料一定程度代表了
7、领导“脸面”,关系领导公众形象。如果材料符合领导身型尺寸,就会让领导形象受损,甚至台上献丑。所以,我们在材料构思时,应充分考虑领导性格、习惯、爱好及语言特点,根据领导需求“量体裁衣”,只有构思完全符合领导身份和“身型”,才能保证领导在公众场合的台上的良好领导形象。有的领导作风干练,材料就尽量用铿锵有力的词句;有的领导附庸风雅,材料就多多引经据典;有的领导讲话抑扬顿挫,材料就多采用“四六句”。只有摸清领导“脾性”,构思的材料才不会回炉返工。03从受众上把握受众,就是听、看材料的人。通俗地讲,材料写给谁听谁看,材料就要“长得”跟谁一样。公文通常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不同对象决定了公文不同的“
8、样子”。1 .面向上级其对象是领导或上级机关。材料在构思时要尽量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考虑,既要站在上级机关层面全局思考,也要立足单位需求务实思考,还要站在领导角度换位思考。比如,某县委书记向市委述职时,材料构思主要从“履职期间工作特色和亮点、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三个层面进行准备。在材料结构上力求精练简洁,在行文上尽量用事例与数据说话,在文风上避免大道理、空话套话,在内容上涵盖党性、立场、思路、方法、责任、业绩、作风等方方面面,全文千余字即可,力求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不能引发反感。2 .面向同级某市宣传部长参加“传承华夏文明,筑牢精神家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时讲话。在
9、提前构思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参加会议的群体对象。材料把院校教授、学校老师和学生定位为主要受众,因此讲话材料充满了浓烈的文学与儒雅气息,非常符合人群特点与属性。比如,文章引用的“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的观点,就非常符合听众“身份”,受到大家广泛认同和好评,根本原因就在于构思的材料符合受众群体特性。3 .面向下级需要充分考虑受众学历层次、年龄阶段、工作属性等因素,让受众对材料内容感兴趣,听得懂,听得进,有回应,这样的材料才有价值与意义。比如,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我军政治宣传非常接地气,很多文章、标语采用的都是大白话、土话和口水话,乡土气息特别浓烈。这样的文章在当下看来,算不得有文采,但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愿意听,而且听得懂的实在话。正因如此,这些宣传标语像春风细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夜之间便浸润了广大贫苦群众干涸的心田,迅速点燃了红色革命的蓬勃斗志和力量。这些做法已成为尊重受众、以受众为主体的经典宣传教范。由此启迪我们,材料能否实现组织意图,很大成份就在于材料构思与受众的贴合度和思维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