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教材下古诗词教学小议 论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30484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新教材下古诗词教学小议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统编新教材下古诗词教学小议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统编新教材下古诗词教学小议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新教材下古诗词教学小议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新教材下古诗词教学小议 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统编新教材下古诗词教学小议摘要:高中语文的古诗词的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其教学目标的双翼,如何让二者完美融合联动,平稳着陆于高中语文课堂,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统编新教材的新的设计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本文试图从人文角度阐述一点自己的思考。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人文关怀语文素养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总体框架要求强化立德树人教育,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组织单元,以新时代高中学生应具有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作为隐性的精神主线,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精神,重视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提升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进而达成高中

2、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因此,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相比,新教材更应相对凸显文本的美育德育功能,注重古诗词的内在意蕴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和心得感悟,我现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作一点浅显的教研总结,主要从诗歌的美读、情思和德育三个方面去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对真善美的感悟能力。经典美读诗词,是美的化身,她用音乐般的声韵节奏去打动人,美读是诗词本身的内在诉求,何谓“美读”?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

3、的感情。”显然,诗歌的美读是一种文本情感的回归,通过美读将作品扣人心弦的情感力量唤起,去生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如在琵琶行春江花月夜和将进酒的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极具情感特色的音乐或朗诵带(例如播放焦晃朗诵的将进酒等),让学生在音乐的诗性欣赏中感受诗歌的艺术内在之美,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同时也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琵琶行描写音乐的绮丽缥缈、诗人内心的苦痛凄楚;春江花月夜那夜月的空明纯净、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还有将进酒那自信豁达、傲然风骨都跳跃在情感的音乐之上。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些古诗词,虽然不能依乐而歌,但如若能再三吟咏,也会让人尽情尽兴,共鸣沉思,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4、一诗,学生通过沉浸式美读,就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灵动文笔中流动的音韵美感,这种美感有起有伏、有进有退,有悲有喜、有情有理,进而体会到作者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是如何借李杨的爱情悲剧表达对朝廷对天下的一片赤诚之心。诗歌富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种内在的音乐旋律,在古代,古诗词本身就是配乐而歌的,诗与乐本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或奔放或豪迈、或浅吟或低唱,或落寞或凄凉,她一种无形的力量浸染着读者,但也要注意的是,诗歌的美读不是一字一眼,板板正正的朗读,美读是要富有感情的,根据其缓疾、抑扬、轻重、起伏与韵律,把自己的情感和领悟融入于文本中。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读出情读出味,从这个角度来看,诗歌的美读

5、实际上是一种再创作,是文本感情的延伸和外溢,在不违背大的原则上,有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美读。另外,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提示,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游离到深入,并通过语势的徐急、重音的高低、语调的抑扬、语气的强弱、停顿的长短等方面的变化,还可以根据文本特点适当地运用一些重音、叠音、拟声、拖音等美读技巧,巧妙传神地传达出心中所感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文本的诗性的魅力,达到一种临其境、感其情的美育效果。情思细呷所谓情思,包括感情与思想。如果把意象比作诗歌的血肉,那么情思则是她的灵魂,这些流淌在古诗中的情思是名族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教学可能更加注重对意象和意

6、境的分析和解读,注重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技巧的运用,但是在新教材的人文关怀下,更应该强调诗词的情思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和人格健全的加成,这也是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新思想的最切实的体现;特别是诗歌文体的特点是以委婉动人和形象可感见长,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普通说教无法替代的,我们读杜甫的登高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博大胸襟,他那家国一体、命运相连的悲吟,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能深刻的体会到为了国家统一,渴望北伐、收复失地的名族爱国深情,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更能真切的领悟他那种在挫折中不屈不挠,旷达超脱的坚定意志。有些诗词的情思还能引申出一些发人深省的哲理

7、,诗人在描述意象,抒发情思的同时,可能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哲理的思索。如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寓含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王之涣的登鹳崔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理想。按理说,诗歌本来耻于直接的议论和说理,但由于这些哲理是诗歌意象的不经意的自然流露,有的甚至作者本人都没有意识到,所以人们不仅不会否定和排斥,相反,还会以赞许的眼光加以咀嚼和品思,甚至这些理性的思考会影响我们如何去认知我们所处的世界,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对江月和生命的哲学思考,诗人一洗

8、前代的悲沉与感伤,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征服了读者、赢得了共鸣。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重知人论世,侧重对人物生平中重大事件进行剖析,注重对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行深挖,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形象的立体认知,进而能深刻的把握文本内容,如讲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教师就无法回避青年时代的李白就有功名济世的抱负,以及遭受权贵排挤而得不到重用进而被“赐金放还”这段历史。另外,还可以联系实际中现当代人物的讲解、比如在讲杜甫的作品,我们可以联系“扶贫之花”黄文秀的英雄事迹,读辛弃疾的作品我们可以联系陈祥榕同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伟大事迹等,贯古通今、以古衬今、让学生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些大爱之中的崇高。德育

9、渗透优秀诗歌是生活的真实凝练、更是人性中美好思想品德的真情流露,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推进历史文明的发展、也才能在大浪淘沙的洪流中为人们所铭记,因此古诗词教学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的品德进行熏陶。古诗词中所写的爱国情感教育就是一笔珍贵的财富,爱国情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主要也是最为浓郁而强烈的情感。比如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他一生爱国忧民,“位卑未敢忘忧国”,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每遍诗歌都是字字珠矶、椎心泣血,爱国爱民之情喷涌而出;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的诗句让我们看到了为国而战的豪迈之情,其本质是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也正是这样的爱国情怀

10、,感召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还有象屈原、岳飞等等,数不胜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把握文本主旨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浸润的爱国情思,要教育学生,爱国情感是最可贵的品质,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去积淀的。古诗词中还有大量描写优美山水田园景致的作品,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寥寥几行就写出了乡村独有的风情与雅致,也把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高尚的情操表露无遗;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的山林风光悠然自得、恬静自然、更是令人神往;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青箸签,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的诗句,让我们眼前即可出现一幅江南水乡烟雨朦胧的早春垂钓图,这些作品

11、,一方面能教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乡村,培养高尚的情趣、避免沉沦于功利化的漩涡;同时可以联系习主席“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的思想,让学生生发对农村的情感,关爱农民,甚至投身农村的伟大事业之中。另外古诗词中那些大量的感恩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等都是可以作为德育的优秀教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人认为新教材下的古诗词教学应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人文体验中去获取古诗词的工具性这一教学目标,这个过程是水到渠成的,这样,以美育为导向,以古诗词为窗口,让学生视野开阔,情操高尚,情趣优雅,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从而使诗歌教学达到一种“其情也泄泄,其乐也融融”的审美境界,进而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参考文献:用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