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制要求大型工程车辆安装盲区影像系统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强制要求大型工程车辆安装盲区影像系统的建议.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背景情况机动车辆的“盲区”问题由来已久。据称,全球每年有50万例交通事故是因为盲区而引起的,而大型工程车辆酿成的交通事故中,约有30%是与视觉盲区有关。大型车辆驾驶感受如同坐在二楼开车,盲区面积远大于小车,其他交通参与者又对这样的盲区体会甚少,如果遇上交通意识淡薄的人乱穿抢道,事故难以防范。加上重型车辆体形较大,重载下制动性能差,与之擦碰的行人、非机动车,死伤率非常高,每年都能在媒体上看到很多相关的新闻。为了尽量减少因为盲区引起的事故,国家已经有了相关的政策及标准。如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GB15084-2013)。根据这些标准,
2、现在出厂的大型车辆都带有视野很宽的后视镜、补盲镜、照地镜,只有车尾后面确实属于完全看不到的。同时,很多车辆也安装了发声装置,在低速倒车、转弯时候有声音提醒。以上这些举措确实降低了事故发生率。问题及分析虽然有了各式盲区反光镜,但在高高在上的驾驶室里面利用反光镜看车还行,看人或非机动车并没有多大帮助,不注意一般看不到的。而且在人口密集地区,为了避开交通高峰,很多大型工程车辆工作时间是在晚上,更加视物不清。盲区不仅仅是大型车辆有,小车样也有。对于小车,解决方案已经很成熟和普及。基本上十万元级的车标配就有倒车雷达、倒车影像,高配的车型很多都有360度全景影像,夜摄的画面比人眼看到的还清晰明亮。但对于大
3、型工程车辆来说情况则有不同,首先是不适合安装车身雷达,因为工程车辆运输的货物可能超过厢板尺寸,内轮差大,反应距离长,有的还是挂车,导致其外廓运动轨迹变化很大,雷达安装位置和数量难以控制。更重要的是大型车辆的工况要比小车差很多,每天走工地泥路,很多车一年也不一定洗一次,而雷达对脏污很敏感,一旦被泥浆糊住就会出错。其次因为车身大,装全景摄像头的话,除非是原厂设计时就优化过外形,普通的车为了完整显示整个车身及周围环境需要装较多摄像头,调试复杂成本不合算。所以现在针对大型工程车辆推出的影像系统基本都是4摄像头带行车视频记录功能,72OP分辨率带红外防水夜视摄像头覆盖前后左右,7T0寸显示器安置于中控台
4、上不阻碍视线的位置或直接接入原车屏。经过这几年的产品迭代,技术很成熟,价格大大降低,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价格从五六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这个价格相对于价值几十万的大型车来说占比极小,也远低于每年的保险费。所以随着对安全的重视和喜欢科技产品的年轻司机越来越多,加装倒车影像的企业和司机也在逐渐增多。但现在对于大型车的摄像头加装还处于无序和自发状态,基本都是通过第三方汽配城或修理厂安装,会影响到车体外观以及电路系统。在有的地区,因为车体外观有了变动,有被当做非法改装处罚的风险。建议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将大型车辆安装摄像头的事项规范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对此有以下建议:1、在法规上强制要求达到一定标准的大
5、型工程运输车辆必须安装盲区影像系统,保证盲区的完整覆盖,并纳入年检范围具体操作中可以像推行国六标准样,在一个规定的期限里要求未来达到标准的车辆出厂带有这些功能。对于现已正常使用中的车,除了年检,也可以在年审办运营证的时候强制安装。每年不定期执行重点车辆行车记录仪检查时合并检查,一旦发现没有安装且经多次通知后拒不整改的车主,可以列入征信、保险黑名单。2、提供改装的规范性文件和具体标准及法规,经济适用,有章可循,避免非法改装车辆盲区影像系统作为间接视野装置的种,技术层面国家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技术性能要求,只需要根据当前市场上的设备实际情况稍作增加即可,比如对视频画质、存储方式、远程调用的接口做规定
6、。但在执行层面还需要有更明晰的说法,比如怎样改装才不算非法改装,摄像头至少要覆盖到哪些位置,只装后视摄像头是不是可以等。另外,国家多年前就有规定大型工程车必须强制安装符合标准的GPS车辆联网定位系统,这个GPS车辆定位系统本身是带有行车记录仪功能的,故可以考虑在新版的GPS系统标准里面增加影像系统和视频记录的功能或者预留对应设备功能扩展接口。这样从车主角度来看成本能够降低,需要安装布线的设备减少,可靠性提高。从管理者角度来则简化了管理,因为监管系统只要在一个系统里远程检测一次,就能同时知道GPS和盲区影像系统是不是正常工作。通过这样整合功能、提高管理效率,是提升安全运输监测产业的发展的方向之O3、注意法规执行的公开、公正、透明,避免成为有关部门或个人据此敛财的依据和机会比如规定运管部门不能参与收费或是指定机构安装,只要符合验收标准,正规厂家的产品都可以安装。靠弱势方单方面躲避来减少盲区事故是远远不够,大型车辆应该主动做好足够的预防措施,强制加装盲区影像系统可以在成本不高的情况下很好地解决盲区问题,既能提升行车安全性,也是加强对驾驶员管理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