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制度.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制度一、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我校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全面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为支撑、学校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实现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的转变。面向我县电动车产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我校电气专业办学的基本方向。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的同时,全面提升电气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正在多方筹集资金,建立起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重点,兼顾电子技术应用、机电
2、一体化、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相关专业的实训设施,要求齐全先进、功能多样并集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为一体,具备社会技术培训与服务的区域资源共享,且在苏北相关专业职业群的教学和技能培训中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二、建设目标建设苏北地区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育人为根本,创新为动力,按照环境职场化、设备生产化、功能多样化、使用开放化的思路,扩建和改造原有实习实训室,使其成为“学、训、赛、培、考、产、研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达到企业与学校互惠多赢,从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长久运转。通过校企合作整合不同资源,促使双方资
3、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渗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改建初级电工实训室,新增网孔板多功能电工实训设备25台;扩建高级电工实训室、PLC实训室和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室,增添新电脑60台,新添电气综合实训设备28套。三、建设任务在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专业群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围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采取新建、扩建、改建、与企业共建共管等多种形式建设:L一个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教学平台;2 .一个面向地区企业和周边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的人才培训平台;3 .一个以“电动车技术研发
4、为中心的产学合作、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应用与推广平台。力求在教产协同创新、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技术引领产业、专业服务产业发展方面起示范作用的职业教育实践基地。力求该基地服务于专业群建设,服务于产学研,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使之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技能教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推广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四、建设思路L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提高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方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企业共建、共管“校中厂,营造职业岗位的真实场景,建立现代化实训基地。现代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有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践项目锻炼,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创业
5、型人才的培养,依据课程改革及实施需要,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和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要求,配足、配齐、配优实训设备,满足基础性实训、生产性实训、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和现代学徒制项目培养需要,满足技能教学研究、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生产与技术服务和创业孵化项目需要。建设与现代企业生产服务场景相接近的实训场景,营造与现代企业文化相对接的实训文化。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需要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技能教学资源库,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1)落实“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2)课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3)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工学结合实践教材等。引导学生从实
6、践中发现问题,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型实践教学平台对外开放,为周边地区电气相关专业技术工人提供培训服务。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以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为突破重点,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紧密相合。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合作育人。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推行实践育人。在现有的“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基础上,增设“高级维修电工和“高级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考点,对社会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服务,包括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等,计划起步阶段培训300人次/年。利用现有的电动车技术研发中心,整合各培训资源,
7、建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教学课件库、职业技能训练和试题库等,构建本基地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的人才培训平台。平台将现代制造业专业群(含电气技术、机电技术和数控技术)相关的职业技能网络培训和实操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基地所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70%以上。3 .产学合作、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应用与推广平台建设依托现有的由电动车技术研发中心,将现有的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在行业内搭建产学研技术应用与推广平台。平台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改造老产品、研发新产品,为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更新换代作贡献,实现产学合作共赢的目标。计划开
8、展:(1)电动车行业动态和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推介、技术咨询服务;(2)产学合作联合申报教科研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与企业联合申报专利,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等;(3)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相结合的优势,支持电动车电机和控制器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承接机电产品研发、装调、维修、加工等业务;4 .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结合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开展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熟练掌握实训基地核心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落实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着力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专业实训基地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兼职教师6人。基地配有专
9、兼职管理人员,其中专职管理人员不低于管理人员总数的20%,均有大专以上学历、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拟采用“引培并举的方式,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打造一支“数量够用、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具体措施:优化专职教师团队。拟充分利用本校制定的“人才引进机制、“稳定与激励机制、“考核与退出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稳定现有的骨干教师,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和有经验的电气类骨干教师,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教师获取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考评员资质、攻读硕士学位、下企业锻炼和联合开发项目提高实践能力等。5 .优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坚持把人才培养作
10、为实训基地首要任务,着力提升实训基地生产、科研功能。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充分保证实训教学要求,着力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围绕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核心技能,推进学生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实习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实现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转变,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大力开展实训基地社会化培训和企业化生产,全面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实训基地实际到账资金不低于30万元/年,年培训人数与基地所服务专业在校生数大致相当。五、主要保障措施(一)机构设立为保障现代化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项目建设各小组的工作,督促
11、各小组编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监控、通报各小组的建设进展情况。保障小组负责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人才引进、基地建设等各项政策的落实,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成立建设项目咨询小组,负责对建设项目的指导,保证建设项目如期完成。(二)保障机制1 .推进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保证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不断推进精简、高效的内部管理机构建设,建设精干、高效的教职工队伍,完善教育教学、行政、后勤保障、监督、责任追究等各项工作制度,细化管理人员的目标责任和管理权限,签订协议,层层落实;建立责、权、利协调统一的管理体系,建立起科学的自我保障机制,调动和保护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 .建立实训基
12、地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建设工作程序规范、科学、高效、有序建立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制订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制度、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招投标管理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为基地建设和运行提供全面科学的制度保障。3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修订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关于引进、培养优秀人才暂行规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订倾斜政策,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人事分配导向机制,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实施科学规划,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完善培养制度,促进骨干力量快速成长;建立激励机制,有效激励重点建设专业团队。()经费保障学校加大专项投入力度,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学校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课程改革和科学研究。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科学规范的经费投入机制,合理的办学成本分担机制和办学效益评估机制。学校建设预计总投入380万元,其中申请政府财政投入3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投入80万元。学校将建立严格的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和监控制度,制订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建设资金完全用于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