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861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1 .课程说明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标准承担单位()制定日期)批准)批准日期()(I)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小学教育类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小学教师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小学教师岗位的科学素质,使其具备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树立爱国思想、尊重科学,了解科技强国的重要性,成为小学教育中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和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方面的基本技能。(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大学生思想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基础,化学与生活等,无后续

2、课程。2 .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小学教育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素养有所提高,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2)具体目标1)、了解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成就2)、了解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3)、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3 .课程设计本课程以“

3、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教学项目课程体系;根据小学教师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教师对科学技术史有深入的见解,注重从文化视角分析科学技术,力图揭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4、表1学习领域的内容与学时分配项目一科学技术的起源1 .参考学时:10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技术的起源2、对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科学技术有初步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古代科技的发端和萌芽模块一古代科学技术起源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古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模块二古代巴比伦的科学技术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古代巴比伦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巴比伦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模块三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古代埃及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埃及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模块四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古代印度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古代印度科学技术的主

5、要成就模块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 古希腊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 古希腊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项目二近代科学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1、参考课时:10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科学技术兴起的历史背景2、 初步认识近代科著名科学理论体系3、 初步认识第一次技术革命教学重点:掌握近代科学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模块一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 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2、 哥白尼日心说的内容3、哥白尼日心说的历史意义模块二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参考学时21、经典力学体系的内容学习目标2、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历史意义模块三近代数学、化学、生物学的形成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

6、1、近代数学的形成2、化学的建立模块四第一次技术革命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的过程2、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贡献模块五近代科学的发展与第二次技术革命参考学时21、了解近代科学技术各学科的发展学习目标2、了解第二次技术革命项目三现代高技术与社会1、参考课时:10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高技术2、 了解现代高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现代高技术的基本理念,了解全球问题模块一信息技术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2、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块二航天技术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空间技术的发展历程2、航天技术的应用模块三生物技术参考学时21、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学习目标2、生物技术的应用

7、模块四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世界经济格局的关系2、认清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热情。模块五现代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1、全球问题的概念2、全球问题的背景和现状3、现代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的关系4 .教学设计指对某一个具体学习情境的实施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按学习领域(或任务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说明学生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素质。5 .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课程成绩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习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期教学评

8、价二过程评价X30%+知识技能评价X70%(2)考核标准:以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科学素养,以小学教师上岗条件相结合,与相对应的小学教育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6 .课程资源(1)硬件要求:多媒体与网络(2)师资队伍:教学小组(3)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主教材,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教材:科学史十五讲,江晓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主要参考书目1)张密生:科学技术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王鸿生:科学技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美J.E麦克劳伦第三哈罗得.多恩:世界科学技术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4)李约瑟(JosephNeedham)、汪受琪: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20087 .编写依据该课程标准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教学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课程要求教师对科学技术史有深入的见解,注重从文化视角分析科学技术,力图揭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