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8349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古诗词的学习对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和文学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要加强诵读,多读多背积累古诗词;教师也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展开教学,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魅力。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一、部编教材古诗词分布分析1 .年级分布低年级基本以五言绝句为主,到了中高年级,古诗的学习以七言绝句为主,呈现一种五到七言过渡的态势;而律诗的学习全部安排在高年级,词和文言文的学习也遵循着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规律。2 .古诗文的年代分布教材中的古诗词以唐宋两个朝代为主,约占到87.5%o编

2、者试图用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让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审美、民族的文化代代相传,从而保护并加强我们中国人血脉当中的中国文化与基因。现在罗列出篇数占的较多的12位诗人:排第一的是“诗仙”李白共九篇;紧随其后的是苏轼六篇;白居易、王维和杜甫三位诗人各五篇,这样的编排凸显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他们试着用仙人、圣人的佳作提升学生们的审美,发展他们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想象;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小学六年当中,我们会和李白相遇9次。我们怎么从相遇走到相知,再走向相惜?如何做到层层递进,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3 .古诗文呈现的方式课文板块只有三首诗是单独呈现的,而

3、且全部集中在一年级,分别是江南和汉乐府,其他所有古诗的呈现都是以二首或三首组合,或者十首整体呈现。与古诗的编排相比,文言文因为学习有难度,所以单独呈现的一共有七篇,两篇组合呈现的有三篇,五年级有一篇课文是文言文,叫古人谈读书,它虽是一篇课文,其实是以三个短篇组合的方式呈现的。而这种情况在语文园地中恰恰相反,语文园地中单篇大于组合,这对我们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二、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文本解读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1 .老师对必备古诗75首以外的古诗文普遍不太熟。这个结论有点武断,但是我们读一些文章就会发现。比如一年级的古诗,如果不去看教材,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唐寅写过画鸡,虽然它的文字看起

4、来不难,但是以白描的手法把鸡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这种诗前很少见。再比如:当我们说到“梅”往往会想到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J也许有部分老师会记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但是对于宋代的卢钺,我们却知之甚少。所以对于课程标准中与75首不太相同的诗歌,我们老师往往是陌生的。2 .对于两首或三首集中呈现的古诗文类比研究不足。通过统计发现,古诗二首或古诗三首在教材中呈现的一共有21篇,编者为什么要把两三首古诗放在一起?大概有这样一些原因:他们有的描写内容相近,有的表现手法相似,还有的主题思想存在着某种关联。3 .对多次碰面的诗人及其作品研究不足。很多老

5、师对某一位诗人的了解,是借助参考书的作者简介。而这些简介过于死板,只是整体觉得简介。俗话说知人论诗,如果我们不去读他的众多作品,不去了解这个人的经历,不去了解他生活的时代就无法做到知人论诗。(二)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1 .古诗文教学流程的安排未能很好的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日常的古诗文教学,一般是40分钟的教学能够面面俱到,希望可以给学生呈现更多,但是这样看似完美的教学设计,有时候可能忽略了学生的自读自悟。诵读可以说是各个年级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而领悟大意是在中年级才开始的要求,以声传情是到高年级才有的要求。很多老师都拔高了低年级的教学目标,更多强调对古诗文精准完整的理解,忽视了诵

6、读过程中的想象和在诵读过程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 .教学方法的选择,未能关注到不同文本的类型。大多数时候,老师都采用讲授法。理解某一个字,为了帮学生疏通某一个句子,我们要把它讲的很清楚很通透,但如果我们和诵读比一比,会发现古诗文的教学,诵读法更好。3 ,光影交错,以多媒体代替学生的想象。温儒敏教授曾说:“施教是不宜依赖多媒体的,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对于想象力以及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甚至说是灾难。”但是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似乎已经离不开多媒体,不知道离开PPT该怎么教学。古诗文中涉及到的情景、人物,有的离我们当下的小学生的生活较远,这种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就更多了。比如教授“一道残阳

7、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时必然会有一些景物图片,而这些图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诗句呈现的画面从丰富的能指变成了唯一的所指。刚刚简单分析了日常教学中潜在的一些问题,接下来谈一谈古诗文教学的一些粗浅建议。三、古诗文教学的建议(一)加强对古诗文的研究,提升自身的古典文化修养怎么去提升?下面我提供一些方法:1 .确定研究重点。首先,我们87.5%的重中之重部分是唐诗宋词,所以我们可以把唐诗宋词作为一个研究重点。第二,重点研究名家,他们的名篇因为反复多次出现,我们要对一些多次出现的诗人及他的作品有研究有了解。第三,研究知识盲点。对不太见过又是在必背75首以外的比较偏的诗,我们要提前做研究。2 清晰研究方

8、法。(1)多读多背。除了教材中的一百三十多首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宽,都说给学生一滴水,我们要有一碗水,因此老师可以进一步读论语,读诗经,读古文观止,读唐诗宋词来增加我们的文学素养。(2)阅读桥梁书。借助桥梁书比单纯自己无辅助的读更好。比方说唐诗宋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那我们怎么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唐诗宋词?我们可以看看蒋勋说唐诗、宋诗选注等。或选择自己喜欢的桥梁书,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古诗文底蕴。(3)看纪录片或名家讲坛。可以看看大型纪录片唐之韵和宋之韵,通过40集的纪录片,我们对唐诗宋词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当然也可以走进百家讲坛,以视听的方式增加我们的知识。(4)定向查阅文献。(二)设定适

9、当的目标,保护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1.与学生能力相匹配。一年级我们能够做到正确、流利诵读古诗,想到些许画面就可以了;中年级在理解大意和反复读的基础之上,要能够了解大意;高年级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且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诵读表达出来。3 .与古诗文特点相结合。不同的诗体我们要抓住不同的点进行教学,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把目标设定得更准。4 .与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适当关联。认真读每一首古诗,会发现每个单元的古诗与单元页上的语文要素和基本上人文主题是完全对应的。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淳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他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呢?抓住语言,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

10、这三首诗的学习目标,就避不开通过诗句感受乡村的独特画卷和淳朴生活,并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三)在各种类型诵读活动中,发展学生学习古诗文能力怎样教好古诗文课,温儒敏教授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反复诵读,读的滚瓜烂熟。不用进行过多的阐释,不要进行过多的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天,那学生到底怎么读呢?1 .自主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注释有这样几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介绍出处,如司马光砸缸选自宋史司马光传;第二种是介绍文体的常识;第三种是介绍创作的背景;第四种是介绍古诗文当中出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第五种是非常常见也是最多的一种,解释古诗文当中出现的难理解的字词;第六种是

11、介绍用典。如果古诗文教学有意无意向学生渗透注释的功能或作用,学生就可以把注释当做自主学习古诗文的拐杖,理解古诗文大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展开教学,就会轻松许多。2 .聚焦读,核心问题推动理解。三年级司马光和四年级杨氏之子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文本就要抓住人物的品格教。司马光的品格是机智冷静,那么他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种品格的,我们只要抓住动作“光持石击之”,这节课上的就不会特别差。杨氏之子人物的品格是“甚聪慧”,在这节课上老师和学生抓住孔君平与杨氏之子二者之间的对话读,初读二读三读,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老师不用过多分析其中的细节,而是在读中感受二者语言中的智慧和情绪。学固有法,教无定法,

12、古诗文的教学以诵读为主,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结合文本的特点,以其他的方式,发展学生古诗文学习和理解能力。3 .想象读,创生画面丰富理解。很多老师上古诗文公开课的课件都非常简单,有时候简单到就是一个个白屏,然后有几行文字,重点部分标红,他们这样的处理就留给学生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我们在读古诗词时,有时需要对人物形象想象,读着标红的句子,加之老师适当的资料补充,一个饱满的诗人形象就会自然浮现在学生的眼前;有时候我们需要对空间景物做出丰富的想象,“草色遥看近却无“你看到的是什么?学生要对这样的画面有自己的想象。4 .共情读。体会情感,活化理解是古诗当中最打动我们的,也就是情味儿。我们读的时候

13、,能够去感受离别,感受奋发,感受一种闲适和恬淡,感受那些民俗风情和乡间的野趣。我们好像耳朵随着诗人在听,眼睛随着诗人在看,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非常丰富的体验,怎么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最好的方式还是读。读书过程中有多种类比方式,比如同主题的类比,同景物的类比,还有同作者的类比,因为有些作者是多次出现的。同样是苏轼,我们教到浣溪沙的时候,可以把它之前出现的诗词拿出来读一读,也许在重温他过去的诗词时,学生的感觉会更丰富。(四)两首或三首组合的古诗,类比教学在教古诗二首或古诗三首时,除了精准的了解每一首诗,还要试着去分析古诗二首或古诗三首中这两三首诗的异同点。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分析,我们的教学才会更丰满更

14、丰富,比如: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很多老师是先教登鹳雀楼,再教望庐山瀑布,没有去分析这两首诗编者把它们放在一起的原因。通过对比会发现它们有共同的人文主题,有共同的结构,但它们又有不同,有的是这样子的俯视,有的是这样的仰望,在诗作的描写手法上也有所不同。再比如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这三首诗分别是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和墨梅。很多老师在备课时教学设计是一篇设计一首诗。其实这三首古诗可以放在一起对比教学,这三首诗分别通过“一片冰心”、“雪满弓刀”、“只留清气”表达诗人的情感;另外在结构上,这三首诗都是在叙事当中自然的言志。当我们比较这三首诗的时候就会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只有我们静心去体会,用心发现这两首三首诗组合在一起的秘密,才能让我们的日常古诗文教学精准到位。(五)丰富评价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1 .定期举办班级或者校级的诗词大会。2 .结合本学期教材中的古诗文,围绕着一个主题或者一位诗人开展综合性学习与展示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