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实施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强化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实施方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为3.93人,医护比达到1:1.2,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每万人接受公共文化设施服务1.8万次,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5平方米,城市10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到95虬普惠性生活服务实现提质扩容。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在实现1.5个的基础上,有大幅提高,普惠性托位占比达到60%。生活服务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到2025年,培育10个以上生活
2、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一批消费商圈、特色商业示范街、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康养度假区等,生活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供需适配性持续提升。一、强化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引导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联合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支持开展养老、育幼、家政等相关专业紧缺人才订单式、套餐制培养,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加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鼓励护理、康复、家政等相关专业毕业生提升学历。推进落实重点就业群体培训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和
3、生活费补贴。继续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并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缴费的2/3给予最长不超过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推进生活服务多样化发展。顺应城乡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趋势,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加大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重点领域投入,开发从衣食住行到身心健康、从出生到终老各阶段各环节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生活服务,进一步丰富服务供给和消费场景,提升服
4、务质量,培育和挖掘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加快生活性服务业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推动生活服务与公共服务互嵌式、阶梯式发展,形成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功能协调的现代生活服务发展格局。推进生活服务业态融合创新。在生活服务领域推进服务跨界融合发展,鼓励发展体验服务、私人订制、共享服务、智慧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推进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示范机构建设,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多点执业,支持各类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医养服务。发展养老服务联合体,支持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在居家、社区、机构间接续养老。充分发挥旅游+融合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与文化、健康、养老、研学、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5、高质量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服务+制造融合创新,支持企业开发、设计、销售适合不同生活场景的特色产品和服务,推动新材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制造服务化和服务产品化。促进城乡生活服务消费。支持银川市深入推进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在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积极探索,放大试点效应。开展自治区特色商业示范街和旅游休闲街区创建活动,提升生活服务消费承载力。推进智慧商圈建设,集成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健身、餐饮住宿、生活便利服务,打造综合服务载体。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聚焦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加快推动电商、快递进农村,进
6、一步畅通农村生产、消费循环。完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开设乡村便民连锁经营网点,建设乡镇商贸中心,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供应链服务平台,带动产供销协同发展。到2025年,每个县(区)打造一条核心品牌街区,实现乡镇商贸中心和村级便民商店全覆盖。推进行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围绕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制定具有宁夏特色优势的服务标准,初步搭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制定相结合、系统发展协调配套的生活服务标准体系。支持各地立足自身特色,开展区域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创建行动,建设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打造黄河文化、星星故乡、酒庄休闲、红色主题、长城遗址等
7、文化旅游品牌。持续开展宁夏老字号宁夏优品认定、宣传和推广,打造辨识度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生活服务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引领和示范效应的养老、育幼、家政服务品牌。到2025年,制定修订生活性服务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15项以上,培育30个以上特色浓、信誉高、竞争力强的服务品牌。三、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推动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达标。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新建住宅小区按每户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服务设施用房,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到社区总建筑面积10%以上。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提升工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综合设施配建不足的社区统一规划、集中配建
8、。鼓励通过置换购买、产权移交、租借租赁等方式,统筹利用各类存量房屋资源增设服务设施,按照一室八中心标准整合社区服务功能,完善基本保障类业态。完善农村社区服务站设施设备,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村群众多样化需求。到2025年,每百户居民拥有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优化融合社区服务。推进社区服务场所和活动阵地功能融合,提倡一室多用,促进各类服务设施功能差异互补、内容衔接配套。探索社区一老一小融合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养老、托育、助残、公共卫生等专项服务设施与社区综合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毗邻建设,互嵌发展,支持引导社会专业机构在街道、社区设立托育点,为居民提供就近便利、有偿普惠服务。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推动社区、物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设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推进社区治理与物业服务互促双强。推进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鼓励发展社区家政、餐饮、零售、美容美发等生活性服务业,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建设智能快件箱(信包箱)和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配套设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供销合作社等服务载体,为村民提供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生活物品销售等服务。探索建立社区生活服务好差评评价机制和质量认证机制。到2025年,城市社区基本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农村生活服务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