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工业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工业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工业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安排,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将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为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3月27日至28日,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丰刚带领下,到兰山区、罗庄区、临沐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工业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听取政府情况介绍、相关部门座谈、走访重点企业、征集意见建议等方式,全面了解情况,认真分析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
2、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整体部署,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题,坚持以政策为引领、企业为主体、人才为保障、服务为导向,突出抓好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育、资金投入等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市各级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措施有力,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创新驱动发展氛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工作,市经信、科技、发改等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一是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全市经
3、济转型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持久动力。同时,市里出台了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临发201220号)和市科技创新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等,从政策上保障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二是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10+6”产业计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对新能源、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提出了扶持政策,2013年五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6.1亿元,同比增长21.1%o三是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培植骨干企业的若干意见(试行)和市双“50”计划实施办法。一手抓骨干企业培育,一手抓创新成长型企业发展,培育了一批终端高端型、技术创新型、行业引领型、龙头带动型
4、、职业管理型“五型”复合式骨干企业。2012年市财政设立了3000万元“双50”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进行改造。四是深入实施工业调整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将全市工业产能划分为重点支持类、一般允许类、约束控制类和淘汰关停类四个梯次类别,开展了重点支持类企业做大做强、约束限制类产能倒逼转型、淘汰关停类产能集中整治三项行动,形成了有利于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产业导向。兰山区在土地、人才、资金要素等方面加大对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服务力度,促进企业在兰山区老城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企业注重
5、发挥自身内在动力,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所调查的企业都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创新,长期管用“现在不创新,以后必然负增长”。在紧迫感、危机感之下,企业自觉地加大投入,努力挖掘内在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科技水平。一是加大技改力度。2013年,全市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427个,完成投资614.2亿元,同比增长36.3%。常林集团重视科技创新,通过攻克核心关键技术,集团自主研发的高端装备液压件产品,已顺利通过国家级鉴定和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目前已进入产业化推广应用阶段。二是积极引进人才。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560多人次、创新团队15个,年破解各类技术难题1000多项
6、。三是强化产学研用联合。截止目前,全市55%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实质性产学研合作,合作院校达到120多所。“十二五”以来,我市企业在全省产学研展洽会上共签订项目62项,成交金额27.41亿元,项目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7项。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瑞典、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了科技合作,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0多项。中瑞电子“复合软磁材料技术引进”项目已获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专项支持。“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有5个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三)加快载体和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一是建设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平台。20年以来,新获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重点实验室3
7、家、院士工作站14家。截止目前,全市共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63家、市级171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省级1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44家,院士工作站17家,为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取得实效。目前,我市共有500名博士、3000名硕士,8.28万名高技能人才聚集在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其中,242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拥有285名博士、1190名硕士、309位省级以上专家,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骨干力量。同时,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初步建立了一只能够跟踪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动态、实现超前研发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创新成果转化
8、取得实效。“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有788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总投资13亿元,共有295个项目通过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临工集团坚持按照市场需求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新产品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有效地解决了新技术、新产品由于投入大、价格高、市场推广不畅的难题。(四)强化服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加大争取科技资金力度。各级政府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项目计划列入和优惠政策扶持,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促进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十二五”以来,共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各类扶持项目资金6.2亿元,市级资金9000万元。二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
9、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0家,2013年实现产值21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4.67%。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1年以来,全市共鉴定科技成果650多项,受到市级以上科技奖励表彰558项,全市共申请发明专利2877件、授权发明专利1077件。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创新意识亟待加强。部分党政领导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感认识不到位,工作中热衷引进“短平快”项目,不愿花大力气、大投入扶持培育时间长、见效慢的创新型项目。部分县区工业园区高耗能企业数量偏多,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少。许多企业对创新有畏难情绪,更多企业存有小富即安、小富即成思想,缺
10、乏长远发展的目标。有些企业在资金投入上,主要用于扩大传统产业生产规模、购置机器设备,而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投入不足。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创新工作离开政府支持,很难成功”。(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市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较全省低近0.6个百分点,工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1.08%,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的企业仅有鲁南制药、金正大等少数企业。全市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比济宁、淄博分别少69家、113家。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全省低近6个百分点。(三)研发成果转化及新产品上市面临多种困难。受机
11、制、政策、市场的影响,企业经过创新攻关取得的新技术、新产品市场推广难度大,影响了创新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研发前期投入较大、风险较大,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受到影响。(四)对外联系分散、力度不够。企业与市外院校合作、院所合作、对外接洽联系,市级没有统一的对外联系平台,各县区各自为战,对外联系力度不够,联系对象层次低、科技水平不够高,难以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需求。(五)科技投入不足,高端人才偏少。财政科技创新投入总量偏少,2011年至2013年,我市市级应用研发资金三年共计7667万元,而全省各市同期平均水平约为19057万元。社会资金、金融资金、风险资本进入科技领域的步伐相对较慢,科技银行、专利质押
12、等尚未开展实质性工作。没有建立起全市统一的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企业怕担风险不愿投入资金,影响了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和引进,这也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的一个“短板”。企业中高职称、高学位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顶尖人才比例偏小,高层次科研人员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大企业。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对策与建议(-)提高思想认识,把创新驱动放在工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要充分认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绕不过去的根本途径,是应对经济下滑风险、抢占发展先机的根本出路,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新驱动放在我市工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
13、合的创新体系,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科技创新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高度,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把主要依靠土地、资源等要素投入发展工业转到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上来,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上予以倾斜,切实做到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二)强化政府引导和机制创新,以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中的引导作用。紧紧围绕“10+6”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计划,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大力推动机
14、械、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发展六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产业选择导向性,舍得在引进高端项目、高新技术上加大投入,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不再引入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关联度不强、综合效益低下、能耗较高、污染较重的项目。二要加强统一协调,进一步整合资源。建议在市一级层面成立专门机构,统一组织科技创新方面的争取、对接和招引活动,解决各县区、相关部门在向上争取科研项目,对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时各自为阵、力度小等问题。整合全市各类扶持创新政策和资金,彻底改变面广、量少、分散的扶持方式,集中有效地发挥政
15、策、资金的引领激励作用。三要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加大科技创新考核指标权重。完善创新成果应用评估机制,以产业带动性和质量效益提升为导向,延长市场考核期限,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全面对接。(三)进一步做强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确立企业在研发、转化、投入及政策扶持等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加大财政科技经费用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比重,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具备先进技术的企业合作,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实现再创新,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要发展
16、壮大创新型骨干企业。围绕1531骨干企业培植计划,督促引导每个企业在同领域、同行业中进行技术对标,做到分业施策、分类推进。鼓励企业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和自身需求,制定技术创新改造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更加重视本土优秀企业的培育壮大,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投入、并购重组,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升级。三要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紧紧围绕我市现有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面向高校、院所和企业,加大招商引智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创新项目,孵化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四要加强企业管理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国家、省级技术中心,支持企业核心技术制定成行业、国家标准,积极抢占行业话语权和市场主动权。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伐,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提升管理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指导企业以品牌创建促进科技、管理和营销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四)加大人才引进、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