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十四五”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孜州“十四五”循环经济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甘孜州十四五”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十四五”时期,是全省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打造全国内陆高质量发展标杆、奋力书写全国现代化发展四川篇章的关键时期。坚持节约集约优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保障全省资源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强省和生态强省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四川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四川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甘孜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
2、孜州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作措施等,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L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快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着力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绿色发展,推广普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保障体系,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二)基本原则k坚持
3、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推动构建产业间相互耦合、生产生活相协同,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回收与资源循环再利用全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体系。着力提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重点区域、重点品种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强化法规标准、政策激励约束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增强循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聚焦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健全循环发展长效促进机制,补齐资源回收利用设施能力等方
4、面的短板,着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坚持创新驱动,产业支撑。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加强科技、机制和模式创新。强化产业支撑,以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为手段,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循环转型。(三)发展目标L到2025年,现代化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主要资源产出率显著提高。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域覆盖。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绿色循环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基本健全,种植、养殖、农业产品加工、生物质能产业循环链接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到2025年,到达全省
5、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降低14.5%、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达到9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45%,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要求。二、主要任务(一)推动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L1 .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鼓励各地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合理延伸产业链,体现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物尽其用,促进原
6、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责任单位:州经济信息化局、州商务合作局、州发展和改革委。各项工作均需各县(市)参与推动,不再单独列出,下同)2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要求,推动产品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深入推动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环境友好型原料,推广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的产品设计方案,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小生态环境影响。聚焦建材等高碳行业,加大低碳技术应用和绿色低碳产业
7、替代,推进产业低碳转型。推动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提升,“一行一策”制定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责任单位:州经济信息化局)3 .推进园区绿色循环化发展。优化园区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突破循环经济关键链接技术,合理延伸产业链并构建循环链接,持续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园区内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支持创建省、州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鼓励园区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绿色化。鼓励园区建设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加强企业之间的统筹管
8、理和协同链接。(责任单位:州经济信息化局)4 .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以炉渣、污泥、尾矿、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为重点,健全工业固废资源化、循环化综合利用体系。加大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拓宽利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展示范性开发和推广。鼓励企业配套建设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责任单位:州经济信息化局)(二)推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L推动养殖业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创新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集成种养循环、农业清洁生产等绿色发展模式。鼓励发展畜禽规模化生态养殖,推动养殖专业户实施粪污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以种
9、定养、以养定种、就地消纳、种养循环,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培育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积极争取沼气工程种养循环利用项目,在规模养殖重点区域推广“生态养殖业+沼气工程+高效种植业”模式。探索和推广适宜我州的堆肥处理、有机肥生产技术。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推进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循环链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2 .提升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深入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构建种养结合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推动农产品加工过程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林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结合我州实际,以秸秆饲料化
10、、肥料化为主攻方向,不断提高全州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探索秸秆综合利用主体培育和收储运体系建设,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州林草局)3 .构建废旧农用物资回收利用体系。鼓励生产使用高效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生物降解农膜,推进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用物资减量化。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膜回收处置行动,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长效回收机制,不断提高农膜回收率。鼓励和引导有关责任主体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主动参与回收,依法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旧农用物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现金回收、回收保证金等多种模式,加大废旧农用物资回收处理
11、力度。建立健全化肥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农用物资回收处理体系,推进废旧农业物资资源化利用。(责任单位:州农牧农村局)(三)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L1 .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加快建设新型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将废旧物资回收设施纳入商业网点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切实保障回收站(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交易市场和回收利用基地(园区)建设用地需求。放宽废旧物资回收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并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大回收与物业保洁、家政服务、便民超市、快递物流等便民服务融合力度。健全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物流体系,引进和培育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责任单位:州商务合作局、州自然资源局、州经济
12、信息化局)2 .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发展,提升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水平。推动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塑料等废旧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鼓励废旧电子电器、废旧电池等领域回收企业与利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回收与利用的有效衔接。(责任单位:州商务合作局)3 .促进二手商品市场健康发展。加强二手商品流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推动二手商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在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探索定价、交易、售后全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鼓励运用新兴技术,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与二手商品流通行业有机结合。推动线下实体二手商品交易市场规范
13、建设和运营。鼓励社区建设二手商品寄卖店、寄卖点,组织二手商品交易活动,促进居民家庭闲置物品交易和流通。(责任单位:州商务合作局)三、重点工程(一)企业循环化改造提升工程k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积极利用余热余压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推动能源梯级利用。建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及回用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积极探索推广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典型模式。(责任单位:州经济信息化局、州发展和改革委、州生态环境局)(二)生活污水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k以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积极开展废水高效循环利用创新、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
14、、污水近零排放、污水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着力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相互融合、相互匹配,实现生活垃圾统一分类交投、分类收运和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效。(责任单位:州住房和建设局)(三)畜禽养殖绿色循环发展工程k持续推进规模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支持养殖场配置环境控制、节水养殖、粪便清理收集等设施设备,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粪肥处理服务能力。实施农村沼气综合利用项目,探索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示范,积极推进“三沼”综合利用,鼓励沼渣、沼液就近还田和厌氧发酵制备有机肥利用推广。(责任
15、单位:州农牧农村局)(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k以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处理为目标,推动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建立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垃圾堆放、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和运营管理。(责任单位:州住房和建设局)(五)塑料污染治理与循环利用工程L加大塑料污染源头管控,建立健全塑料制品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塑料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推进快递物流包装物绿色转型,推动减量包装、绿色包装、循环包装、包装物回收,推广使用低重高强包装箱、“瘦身胶带”和免胶带纸箱,减少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的使用。健全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加强与社会回收体系有
16、机衔接。(责任单位:州商务合作局、州邮政管理局)(六)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工程L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动绿色消费。有序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加快完善全社会绿色物流和配送体系,积极推广可循环包装和物流配送器具。坚持做好垃圾分类,规范垃圾投放行为,推动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新风尚。(责任单位:州机关事务局、州商务合作局、州住房和建设局)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调k发展改革部门统筹协调全州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掌握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工作经验。经济和信息化、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农牧农村、商务、邮政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对接落实省各行业部门的重点任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