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议题安排,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阅。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公共文化重点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丰富公共文化活动内容,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覆盖城乡、发展均衡、共建共享、实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健全。目前,我市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其中,市级层面,建设了图书馆新馆、大剧院、吕剧博物馆
2、、黄河文化博物馆和奥体中心、青少年宫等设施;县级层面,各县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文体广场等设施齐全;乡镇层面,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了国家一级标准的综合文化站;村级层面,各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文体广场,横到边、纵到底的文化设施网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服务标准和制度。通过免费向社会开放等措施,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确保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实现,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普及,引领了群众思想道德
3、建设和文明素质的提升,营造了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三)公共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按照“群众文化抓普及,品牌文化抓提升”的思路,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重点培育出一系列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品牌,打造了黄河口之春系列文化活动、放歌黄河口广场文化活动、黄河口文化艺术节、孙子国际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各县区立足区域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招牌。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实现了“一村(社区)五场戏”的公益服务目标。二、存在问题一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想认识不足。部分基层组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高,以为经济发展了一切矛盾和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4、,公共文化建设不是刚性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缺乏推动公共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公共文化建设人才队伍不强。目前全市文化队伍整体力量薄弱,年龄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不高,高水平作品创作少。基层文艺创作、管理、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活动带头人不多,专业艺术团体制改革滞后,影响和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公共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受制于日常活动经费不足,部分乡镇街道文化站不能很好地发挥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已建成的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缺少必要的管理、维护和运行经费,特别是农家书屋,除所配送的图书、报刊外,补充更新较少,导致服务质量不高。
5、三、意见建议(-)切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市政府制定了包括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内的文化发展整体规划,明晰了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思想认识,特别是基层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和重点工程,纳入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对基础设施的运行和活动经费的保障、专兼职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发挥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要在既有的投入基础
6、上,逐步提高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提高用于乡镇和村居的比例,重视中心城区等贴近群众工作生活区域的文化设施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投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文化建设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兴办文化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开发建设。(三)不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发展和运营的关键。要完善文化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强文化服务人员培训I,探索实施从业资格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公
7、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要切实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落实编制,稳定基层文化队伍,培育基层文化骨干。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建设领域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引导大学生、高素质的人员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四)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目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备。今后,工作重心要转移到丰富文化内容、提升文化服务、加强文化管理上来,妥善解决重建轻管、重建轻用问题,管好、用好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要发挥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级文化室的阵地作用。要加大对大剧院、奥体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的市民性、日常性功能配置,提高利用率。市文化馆、镇级综合文化站等要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扩大群众参与。要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制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