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4968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泌尿系统疾病-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泌尿系统疾病-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泌尿系统疾病-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泌尿系统疾病-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泌尿系统疾病-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泌尿系统疾病-学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泌尿系统疾病-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泌尿系统疾病-学习笔记.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生成尿液肾触能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及酸碱平衡内分泌功能,可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肾小球肾炎简称为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1 .内源性抗原(1)肾小球本身的成分:基膜抗原、内皮细胞膜抗原、系膜细胞膜抗原等(2)非肾小球抗原:核抗原,DNA,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肿瘤抗原,甲状腺球蛋UH白抗原等病因2 .外源性抗原(1)感染的产物:细菌、病毒、白色念珠菌和寄生虫等(2)药物如青霉胺,金和汞制剂等(3)异种血清,类毒素等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炎症介质的激活有关1、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肾小球

2、肾炎基本上有两种方式: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抗体直接与肾小球本身的抗原成分或植入肾小球的抗原成分发生反应,在肾小球内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并激活补体造成肾小球损伤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机体在非肾小球抗原物质的刺激下产生相应抗体,当抗原与殳打丙抗体比例合适时在血液循环内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随血液流经肾并在肾小制球内沉积,进而激活补体而造成肾小球损伤2、引起肾小球损伤的介质:(1)肾小球内出现抗原抗体复合物或致敏T淋巴细胞是肾小球肾炎的始动环节,并不直接损伤肾组织,而是继发产生的致肾小球损伤介质才是引起肾小球损伤的直接原因细胞性成分(2)可溶性介质(-)增生性病变1、肾小球固有细胞成分增多:肾小球

3、固有细胞包括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基膜内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时,可导致毛细血管受压狭窄或闭塞基膜以外的细胞(球双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时可形成新月体,导致球囊腔闭塞或毛细血管球受压基本病理变系膜细胞增殖,导致系膜区增宽化2、基膜增厚和断裂3、玻璃样变和硬化:在HE染色光镜下肾小球有均质嗜酸性物质沉积,称为肾小球的玻璃样变,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是各种肾小球病变发展的最终结局(二)渗出性病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渗出,血浆及纤维素亦可渗出(三)变质性病变毛细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常伴有微血栓形成及红细胞漏出,有出血现象(1)急性肾炎综合征(2)快速进彳亍性肾炎综合征临床表现(3)肾病综

4、合征(4)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5)慢性肾炎综合征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为特概述征,又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故又称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双肾对称性肿大,包膜紧张,易于剥离,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肉眼观病理变化镜下观 若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粟粒大小的出血点如蚤咬状,称蚤咬肾 肾切面可见肾皮质由于炎性水肿而增宽,条纹模糊与髓质分界明显,纹理不清 病变为弥漫性,两侧肾同时受累,并累及大部分肾小球 肾小球体积增大,毛细血管球细胞数量明

5、显增多,主要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伴有多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压迫毛细血管腔使之变狭窄,肾小球呈缺血状态,球囊腔狭窄甚至闭塞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腔内可见管型 肾间质常见充血,水肿和少量炎细胞浸润尿的变化临床病理联系水肿局血 压 少尿或无尿:由于肾小球细胞肿胀,毛细血管受压狭窄,造成肾小球缺血,滤过率低,出现少尿或无尿,引起氮质血症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由于基膜受损,红细胞KI血浆蛋白漏出,出现蛋白尿或血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在肾小管内浓缩并因酸度升高而发生凝集,最终形成各种管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凹陷性水肿,主要与肾小球滤过减少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变态反应引起毛

6、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关与水钠储溜引起血容量增加有关转归儿童大部分痊愈,成人预后较差,可能转为慢性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以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而形成新月体为特征,又称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基加皿皿膜出现裂孔及缺损是触发新月体形成的关键环节,多见于青年人及中年人,起病急,进展小球肾炎4快,预后差AKL心为血尿蛋白尿,并迅速出现少尿、无尿。如不采取措施,常在数周至数月内发生肾功能主要症状衰竭,死于尿毒症,故又称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1)肉眼观:双肾对称曲中大,色苍白,皮质表面可有点状出血,切面见肾皮质增厚病理变化(2)镜下观:出现大量新月体为特征,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

7、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组成,还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上述成分堆积成层,在球爨腔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形或环状结构,故称为新月体或环状体,肾球囊内的纤维蛋白可刺激上皮细胞增生,是促使新月体形成的原因(3)临床病理联系:以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为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血尿、伴中毒蛋白尿及管型尿,并有不同程度地高血压和水肿,常迅速出现少尿、无尿和氮质血症(4)转归:预后差,可转为尿毒症膜性肾小球病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弥漫性增厚为特征,一般不伴有细胞增生或炎性渗出变化,又膜性肾小球病称为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起病缓慢,

8、病程长。肉眼观:双肾肿大,颜色苍白,称为大白肾,晚期体积缩小,表面细颗粒状由田亦V镜下观: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基膜内出现许多空隙而呈虫蚀状,通透性显著增高,毛细血管腔因增厚的基膜压迫而逐渐狭小甚至闭塞,最后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及坡璃样变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临床病理联系(氐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和脂尿转归预后较差慢性肾小球肾炎2H,ll皿火以大量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为特征,又称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病理类型,病程长短不一,呈慢性进行性经过,预后差(1)肉眼观:双侧肾对称性缩小,重量减轻,颜色苍白,质地变硬肾表面呈弥漫性的细颗粒状,称为继发性颗粒状固缩肾切面

9、肾皮质萎缩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病理变化(2)镜下观: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其所属肾小管由于缺血而萎缩,消失病变较轻的肾单位发生代偿性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其所属肾小管上皮细胞亦呈代偿性大,管腔扩张呈囊状,管内各种管形肾内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和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晚期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肾炎综合征:尿变化:多尿、夜尿、低比重尿:由于大量肾单位结构被破坏,功能丧失,肾小球临床病理联系滤过率增加,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尿浓缩功能解氐高血压:肾小球硬化,肾素分泌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而致血压升高贫血:肾EPo分泌减少和毒性代谢产物积聚均可抑制

10、骨髓造血功能或促进溶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转归本型肾炎病程较长,晚期患者预后差,可采用肾替代治疗,因尿毒症、心力衰竭、脑出血或继发感染而死亡肾盂肾炎是指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症,多由细菌引起,对于免疫低下的患者也可由病肾盂肾炎毒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腰痛、脓尿、菌尿,血尿以及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女性患者多见1、上行性感染:是肾盂肾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以大肠杆菌为主病因及发病入血源性感染:由败血症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的致病菌,病变累及双侧肾机制尿路梗阻是重要诱因,前列腺增生等所致尿路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引起尿路不畅,或尿道发育畸形易引起尿液反流,使病菌不易被冲走和引起尿液潴留而有利于细菌繁殖,均可促进肾盂肾炎发生(1)肉眼观:肾肿大,充血,表面及切面可见肾实质内多个条索状、大小不等的黄色病理变化脓肿肾盂黏膜充血,水肿,上行性感染性可见肾盂黏膜有脓性渗出物(2)镜下观:组织学特征为灶状间质性化脓性炎或脓肿形成,肾小管腔内充满脓液和肾小管坏死,肾小球较少受累发热、寒战、白细胞增多等症状,是急性化脓性炎引起腰痛和肾区叩击痛临床病理联脓尿、菌尿、管型尿,是肾间质脓肿破坏肾小菅和肾盂黏膜表面化脓,使脓细胞和细菌系随尿排出引起,白细胞管型对本病有诊断意义血尿:为肾组织和肾盂黏膜出血所致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为下尿路感染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预防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