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构造设计的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构造设计的原则.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框架构造设计的原则框架构造设计的原则?1、刚柔并济合理的建筑构造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构造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构造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构造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刚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我个人认为刚多点使工程不经济,造成造价过高,而且应变能力差。柔多一点虽然造价便宜但是必然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是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这些问题历来都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现今的规范给出的也只是一些控制的指标,但无法提供准确答案。2、多道防线
2、安全的构造体系是层层设防的,灾难降临,所有抵抗外力的构造都在通力,前仆后继。这时候,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如土建构造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表达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3、抓大放小在框架构造构造体系中具有“强柱弱粱”、“强剪弱弯”等的说法也是钢构造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问:为什么不是“强柱强梁”“强剪强弯”呢?为什么所有构件都很强的构造体系反而不好,甚至会有安全隐患呢?这里面首先包含着一个简单的道理:绝对安全的构造是没有的。简单地说,虽然整个构造体系是由各科,构件协调组成一体,但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一样,按照其重要性也就
3、有轻重之分。一旦不可意料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毁,这时候牺牲在所难免,让谁牺牲呢?明智之举是要让次要构件先去担负灾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平均用力,可能会“玉石俱粉。损失则更大矣!在钢框架构造中,柱倒了,粱会跟着倒;而梁倒了,柱还可以不倒的。可见柱担负的责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为了保证柱是在最后失效,我们故意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如果梁柱等同看待,企图让他们都“坚不可摧”,则可能会造成同时破坏,后果会更糟糕,损失会更大。所以关键时刻要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也就是要取大
4、舍小。有舍才有得,舍是为了得。4、打通关节理想的构造体系当然是浑然一体的一也就是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构造体系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基于这个思路,设计者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构造中各种各样的关节“打通”,使力量在关节处畅通无阻。中医上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构造就像一个人,气穴若不能畅通,症结和隐患就会产生。在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中,“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大放小”是设计概念中的战略问题,但要想得让这些战略思想得以实现,靠的是“打通关节”这个原则作为保证的,构造设计的具体操作,最后全都归到“打通关节”的贯彻和实施上来。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目的其实就是使其永远处于原始的静态,当力量不能畅通时,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的组成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静态平衡一旦被破坏,构造变成机动,“动”即是死,即为终结。可见设计者是协调者,其任务是让所有互不相关的静态构件相聚之后依然处于静态(也就是使其保持常态),或者是处在相对的静态之中。其实处理和成就世间万物,必须使动为动,静为静,才能平衡:必须动者动之,静者静之,才能持久;必须知其本源,施以规则,顺之导之,才能达至繁荣昌盛。一切的一切,以顺应自然为始,到达平衡为终,诸多规贝,只是手段,只为平衡,只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