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陶瓷产业发展根基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夯实陶瓷产业发展根基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材料.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夯实陶瓷产业发展根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材料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将陶瓷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积极建设“一带一路”陶瓷企业总部,聚力构建千亿陶瓷闭合循环产业集群,坚持走“文化+旅游+工业”融合发展之路,为陶瓷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陶瓷产业发展还相对缓慢,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陶瓷产业发展缺乏总体统筹和系统性支持政策,陶瓷企业分布零散,发展合力不足。二是陶土资源利用率不高,工艺陶瓷品类单一,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传统陶瓷产业发展瓶颈突破困难。三是大项目缺乏,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产业基础薄弱,先进陶瓷产业发展短板明显。四是大师级人才作
2、用发挥不够、队伍后继乏人,骨干领军人才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引进困难,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等。为此建议:一、加强整体统筹,推动陶瓷产业协调发展。一是按照全市一盘棋思路,结合我市陶瓷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准确定位发展目标。同时,修改完善我市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文件,出台操作性较强的方案和措施,形成我市陶瓷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二是进一步明确各陶瓷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一园区一主业”,实现各园区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三是理顺体制,明确职责,压实任务,充分发挥“链长制”的引领作用,形成各级各部门相互协调、密
3、切配合,共同推动陶瓷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合力。二、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传统陶瓷做优做精。一是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我市优质陶土资源,加快建立泥料研发中心或引入原材料加工企业,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陶瓷泥料加工配送基地,在原料的开发生产上取得突破,从源头把控耀瓷产品品质。二是以弘扬耀度文化为引领,以打造陈炉古镇和耀鎏小镇为着力点,加强对耀瓷文创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作坊)的倾斜扶持,引导企业在做精做优耀发“老字号,产品的同时,通过高新技术改造和应用,不断推出创新设计,助力产品从低端走向高端,提升核心竞争力,打响文化品牌,使传统耀瓷焕发新的活力。三是在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对陶瓷作坊、
4、小企业和国家级、省级大师、智能制造工作室等进行全面整合,实现技术共享,资源共享,使耀瓷在器型方面有所突破,工艺水平全面提升。三、聚力重点项目,推动先进陶瓷做大做强。一是以耀州窑文化基地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陈炉陶瓷工业园区为依托,主动对接广东、江苏、山东、湖南陶瓷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先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其他陶瓷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大招商力度,联系招引陶瓷大集团、大企业来我市布局重大配套项目,加快培育先进陶瓷“链主”企业,积极打造高新陶瓷产业园。二是坚持“链长制”推进,严格落实项目包抓机制,逐项目制定推进方案,对落地项目做好闭环服务,畅通产业政策扶持渠道,落实好新出
5、台的*市促进先进陶瓷产业发展措施,精准生产要素保障,确保项目迅速落地达产,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三是强化面向先进陶瓷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科技孵化、技术创新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市先进陶瓷产业做大做强。四、建强人才队伍,推动陶瓷产业创新发展。一是制定陶瓷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目录,坚持“刚柔”并济的人才政策,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及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建立产学研基地、高校实训基地或开展学习培训交流活动等,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培养。三是充分发挥“大师工作室”作用,激发大师创新、创作热情,通过“传、帮、带”建立师徒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大师级人才培养力度,壮大大师队伍。四是与省内外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尤其是要发挥*职业技术学院优势作用,“订单式”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和管理、销售人才,为*陶瓷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