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广“合约食堂”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深入推广“合约食堂”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黔东南州关于深入推广“合约食堂”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州委农村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广我州“合约食堂”,鼓励、引导“合约食堂”规范运行管理,通过村规民约合约的方式,倡导控制宴请天数、桌数、菜品数、礼金数,减少办酒成本、办酒门类、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的“四控四减”效果,鼓励群
2、众自主商议约定办理红白喜事宴席规模和标准,有效整治农村滥办酒席、减轻群众负担、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实现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目标和乡村文化振兴。结合我州实际,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在农村办理红白喜事宴席中的自律自治作用,创新工作措施和方法,通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扎实推动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推动乡村
3、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依规。推广“合约食堂”应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行使民主权利。“寨管委”“红白理事会”“合约食堂理事会”“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和易地搬迁社区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台的有关村规民约、合约等措施要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以及村民自治章程和规范。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充分发挥政府指导和教育引导带动作用,建立部门间分工协作机制,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相结合,把握力度节奏,做好思想工作,反映群众诉求,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强化群众主体,创新工作措施
4、和方法,让群众真正成为“合约食堂”推行者和受益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推进“合约食堂”,要与当地现有资源条件和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尊重民族习俗,充分考虑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支持有条件的村寨率先推行,不提倡新建楼房,不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三、工作目标到2023年底,全州以县为单位推广“合约食堂”的自然村(寨)力争达到30%以上;到2025年底,全州“合约食堂”得到广泛推广,村“两委”号召力和村民凝聚力不断增强,农村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
5、制,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减轻,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四、工作重点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群众集体协商,以村规民约合约的方式,自主约定办酒天数、桌数、菜品数、礼金数等具体事宜,减少办酒成本、办酒门类、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的“四控四减”效果。(一)倡导控制宴请天数。在充分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倡导约定红白喜事时限,严格控制宴请天数。(二)倡导控制宴请桌数。根据当地风俗,倡导约定宴席桌数。(三)倡导控制菜品数。按照不铺张浪费的原则,倡导约定宴席菜品数量。(四)倡导控制礼金数。结合当地实际,倡导约定本村(寨)群众内亲内戚和
6、街坊邻居人情礼金礼品上限。(五)倡导减少办酒成本。提倡荤素搭配,倡导约定每桌菜品,约定烟酒标准和符合卫生安全的质量标准,避免铺张浪费、互相攀比,减少办酒成本。(六)倡导减少办酒门类。倡导只办理婚丧嫁娶类红白喜事,引导不办子女升学、搬迁新居、生日庆典或满月、周岁、开业等其他酒席,鼓励统一办酒规模、标准,减少办酒门类。(七)倡导减少安全隐患。严格把好食品、消防等安全监督关,固定烟花爆竹燃放点。建立完善行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报告、调查和处置程序,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减少安全隐患。(八)倡导减少环境污染。在合约食堂附近设立垃圾收集点,安排专人及时清理垃圾,避免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降低一次性餐饮具的使
7、用量,严格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烟花爆竹燃放所产生的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各地可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实际情况,围绕农民群众的意愿,自行约定“四控四减”具体标准,增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五、运行管理(一)明确管理主体,确保管理规范。村民委员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是“合约食堂”的管理主体。村民委员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可指导“寨管委”“红白理事会”“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合约食堂理事会”和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具体负责“合约食堂”的运行管理。(二)入户走访摸底,充分征求意见。以自然村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为单位,由村民委员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组织“合约食堂”管
8、理主体成员、寨老、易地搬迁社区楼栋长等人员深入本自然村(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逐户进行宣传解答,倾听群众意见,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制定合约条款、约束性措施、办事流程和建设方案。(三)细化村规民约,召开会议决议。由村民委员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合约食堂”的合约条款、约束性措施、办事流程等进行讨论表决,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动员,明确告诉农民群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红白喜事等应该怎么操作、不该做什么。六、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乡、村是推广
9、“合约食堂”的主体。县级党委书记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要将“合约食堂”治理模式作为推动本地区移风易俗工作重要内容,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乡、村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深入组织发动和宣传教育群众,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履行好“前哨”职责,守好第一关。(二)加强工作指导。州、县成立工作指导组并下设办公室,定期对推广“合约食堂”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工作指导和统筹调度。指导组由乡村振兴指挥部牵头,组织、宣传、民政、乡村振兴、生态移民、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自然资源、民宗、住建、环保
10、、教育、司法、计生协会等部门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县级工作机制,重点研究解决本地区推广“合约食堂”治理模式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倡导性标准。(三)加强阵地建设。本着勤俭节约和资源整合的原则,不提倡新建楼房,支持有闲置学校、家祠、老村委办公楼等集中场所的村寨,由村两委和“寨管委”“红白理事会”“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等同有关部门、家族协商,通过无偿转让、流转、免费使用等方式,落实“合约食堂”楼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可充分利用安置区原有闲置用房建设“合约食堂”。通过整合村级专项经费、部门项目资金和社会捐助、群众自筹等多渠道筹资,落实“合约食堂”建设和运行管理经费。做好相关制度上墙,接受群
11、众监督,规范管理。(四)加强分类指导。推广提升“合约食堂”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优化,充分听取和尊重村民群众的意见和意愿,加强党建引领,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不搞齐步走、一刀切。注重将红白理事会有机融入到村民委员会自治体系中,可以与“寨管委”、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共建共治,鼓励基层探索和丰富“合约食堂”治理模式内容,将“合约食堂”与计生协家庭服务中心、村民文化活动室、休闲娱乐室、道德讲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旅游接待中心、网络直播中心等有机结合,共建共管,形成“合约食堂+”模式,不断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和水平。.(五)加强宣传激励。各地要将推广“合约食堂”工作纳入加强乡村治理行动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多种宣传形式,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推进“合约食堂”的重要意义、服务时效和典型做法。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挖掘、总结和提炼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凝聚广大群众推广“合约食堂”的价值认同,促进“合约食堂”不断扎实有效推进,确保抓出实效、抓出特色,打造品牌。每年12月底,各县(市)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要形成推广“合约食堂”年度总结,报送州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州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推广“合约食堂”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工作报告,报州委、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