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空间重构的思考 附江淮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环境中的重构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村落空间重构的思考 附江淮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环境中的重构思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传统村落空间重构的思考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国乡土文明的见证和乡村社会的载体,保护和发展 传统村落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与潜在力量。本文运用民 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阐释“传统村落空间”的文化意涵,并结合具体案例分 析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空间的演化过程,探索新时代传统村落空间生 成实践的策略;具体围绕人类学的“主体性”“核心文化”“日常生活”等概念,提出坚 持以“村民”为核心重构传统村落空间的构想。关键词:全球化;传统村落;空间重构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 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
2、融 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传统村落年代久远,传 统建筑、传统格局、历史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完好,具有历史、文化、科 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重 要资源与潜在力量,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阐 释“传统村落空间”的文化价值,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传统 村落空间的演化过程,探索新时代传统村落空间生成实践的策略。一、传统村落空间的文化意涵在人类学研究中,“空间,既指具体的物理(物质)空间,还指抽象的社会关 系空间、
3、精神空间。现代法国思想大师,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列斐伏尔将“空 间,视为,产物,即“空间”是被“生产”出来的。首先,这是对“空间是与时间相对 的一个维度,观点的驳斥;其次,说明“空间是不断生成的社会历史本身”的观点。 他的“空间”不是“自在的”和“自为的”自然空间,也不是先验的精神空间,而是“具 象空间,“空间表象,和“空间实践”三位一体的自然的、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元空 间”口。法国社会科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把“空间”理解为“场域”,“场域”就是一 个特殊的社会空间,即“一个场域的结构可以被看作一个不同位置之间客观关系 的空间”2。根据上文“空间”概念的梳理,本文将“传统村落空间”界定为一个多重
4、空间的 复合体。即“传统村落空间”是一个由自然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公共空间 构成的“复合空间”(或“一元空间自然空间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主要由气候、 土地、河流、森林、草原、动物等构成,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 空间以人际关系、社会结构组成,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在生产、生活中需要和 “他人”(个人或群体)合作,建立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彼此形成了短暂(或 长久)的社会交往空间。文化空间构成的主体要素是“文化”,既有抽象性的文化, 如易经讲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观察天道规 律,认知时节变化,注重伦理教化的“文化”;又有和人衣、食、住、行、用相关 的具体
5、文化事项;文化的定义很多,最经典的是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文化或文 明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 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31,这个定义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深刻阐释了文化的内涵。公共空间是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场、馆、学校、公园、村落、庙宇等。作为一个多重空间构成的传统村落,“它是物质与非物质结合的、多元自然 与人文因子所构成的多层次的、开放的、高度复杂的系统;这些制约因子本身不 是独立封闭的个体,它们本身也是放的小系统,这些小系统之间也存在多向互 动的机制,如依赖性、制约性和互动性,而这些小系统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就形成
6、上级层次系统的结构,它是制约传统村落文化发展的直接和根本的因素”4。因 此,传统村落空间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具有学术讨论价值的学术空间。不仅如此,“传统村落空间”还可以划分为具体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 空间等,这类划分在政府的村寨规划报告中较为常见,易于常人的理解,可操作 性较强。乡村生产空间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是人们获取生产、 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乡村生活空间是以农村居民点为主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 活服务的国土空间。乡村生态空间是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 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对于乡村建设而言,进行村落空间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分类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
7、乡村建设中的村落空间。关于“传统村落空间的分类,我们可以多借 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的指导,他提出的“社会空间理论“,可以简单概括 为用社会和历史来解读空间,又用空间来解读社会和历史,强调空间动态过程的 实践性。台湾人类学者黄应贵认为空间既是属于社会文化现象中不可或缺的基本 要素而又有其独立自主性或内在逻辑,空间的分类系统提供我们了解该社会的意 象及关系型概念的文化意涵。在人类学,结构功能理论,分析框架体系下,传统村落空间,是一个具备完 整社会结构,具有独特社会功能的整体,“传统村落”和拉得克利夫一布朗描述的 “安达曼岛”有很多相似的性质,“诸多制度、习俗和信仰构成了一个单一的整体 或体系
8、,左右着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与有机体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同样 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就传统村落的“社会功能”而言,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 面:第一,传统村落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潜在的旅游开发价值。传统村 落年代久远,文化特色鲜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一向是许多“城市人”追求“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理想之地;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 如火如荼。第二,中国是农耕文明古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和重要载 体,传统村落孕育着丰富的农耕文化,被认为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第三,对 “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而言,传统村落则是广大村民积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 和社会资本的重要
9、载体,一个村落是一个完整的小型社会,生活在村里的村民, 他们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有自己的一套生活秩序;在村规民约的制约下,村 民共同生活、共同劳作,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乡村社会道德风尚。第四,“中 国社会是乡土性的6,传统村落是连接家族血脉、地域关系,传承族群文化的 重要纽带,是广大城市人口、华侨华人、广大港澳同胞寻根问祖的归属地,一处 院落、一座庙堂、一方戏台,几幢建筑、几件器物承载着人们独特的历史记忆, 是浓浓的“乡愁”,是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是传统村落生生不息的“根”,要保护 好传统村落,不能弃了根,忘了本,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大家,要“望得见山,看 得见水,记得住乡愁L第五,中国边境线漫
10、长,边疆地区散布着无数大大小小 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是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 国家对边疆和边境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极为重视,边境地区每一寸土地的流失将 会影响国家和领土的完整。从人类学”符号互动理论,来看,“传统村落空间”代表一种特殊的文化符 号,具有深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象征意义。传统村落中的传统节日、民间信仰(如 个案1)等既有“神圣性”,又具“娱乐性”。许多节日都与神话、传说有关。在祭 拜的过程中,人们祈福、保佑,感受节日带来的快乐。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古 树名木、器物等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象征性,这些古建筑、古树名木、器物在 村民生产、生活的某一个时期起到过特殊
11、作用,发挥重要价值。在文化被创造之 初直接的功能就是实用性,随着时代的更替,通过祖祖辈辈口耳相传,这些古建 筑、古树名木、器物又以故事、传说等形式被人们所记忆,成为村民生活幸福、 社会美好的象征。个案1:环州大村的“阿么特罗”崇拜。“阿么特罗1 彝语谓之“女人变的石头”。很早以前,有一个姓张的彝族男子 上山伐木种地,歇息时疲倦入睡,梦中一石女对他说:“我是你们的祖先,你快 把我背到山顶上去,今后你们若无儿无女就来找我。男子醒来果然见到石女, 并自言自语道:“那么大的石头叫我如何背得动? ”石女回答:“背得动,轻得很!” 男人去背,果然如此。于是便往山顶背去,到现在的地点,石女重量倍增,无奈 只
12、好赶紧放下。再去背时,却无法挪动。突然,这石女大笑出声来。后来,张家 人到此求子,果然如愿。周围人知道后,也纷纷前来求子,并灵验。钟仕民: 武定环州大村彝族的石崇拜,收入云南省社科院彝文研究所编:彝族文化, 1990年,第98页。综上所述,“传统村落空间”是一个多重空间的复合体,它的形成不仅丰富了 中国乡土社会的内涵,而且是中国乡土文明的见证和乡村社会的载体,在人类学 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二、全球化、现代化与传统村落空间的演化“全球化” (globalization)则是近年来媒体、学者、政治家等常常使用的词 语。对于人类学来说,“全球化不是同一化,而是“指人群、物品、资本、
13、技术、 信息、符号、观念等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和高速度的流动,所形成的不同社会文 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与频繁互动”7。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门槛之际,“全球化”与“现代化”已成为风靡全球的话 语。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各个地区的各种文化构成了一个相互冲 撞、交流和互动的全球多维网络的图景。在这个全球网络中,每一种文化不再固 定于一个地理位置上,而是在网络中做着不规则、不均衡以及不等速的运动。文 化在空间上是流动的,在时间上不仅仅是被继承的,更是被创造的8。作为民 间文化小传统的传统村落开始遭遇西方文化和城市精英文化大传统的强势冲击, 逐步被纳入西方发达国家以及跨国公司所主宰的“世界体系”之中
14、。不可再生的传 统村落文化资源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在这种局面下, 处于弱势文化境地的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便成为严峻的问题。(一)从传统村落到“地球村Z全球化中的空间转向在未进入全球化时代之前,我们可以将传统村落想象为一个封闭的单元(“空 间村民大多处于“封闭保守的一种生活状况。全球化正是打破这一格局的 主要因素。21餐纪,我们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一个消费的社会,消费刺激了人们的物 质占有欲,却忽视了精神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文化正在瓦解,我们被 卷入了生活深层的漩涡里。传统村落中广泛存在的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 系正在遭到破坏。村民加剧了与外界权力、利益集团
15、的矛盾,逐渐淡化对“生于 斯,长于斯”的村落共同体的认同。历史上,傅统村落中广泛存在的邻里熟人关 系、血缘人伦、宗族责任、礼俗教化等功能日趋衰微,衣、食、住、行等方面的 必需品由手工生产转为机械化生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哨口信、喊话等 信息传递方式被电话、微信、QQ等通讯方式所代替,导致“村落共同生活方式 和习惯成自然的种种文化规范的消失”9。全球化引起了传统村落空间的转向:由有边界的传统村落空间转向无边界的 “地球村:当然,笔者在这里说的“边界”不是地理边界,而是信息边界、人际交 往边界。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开始崛起,世界 被压缩为“地球村:跨越疆界与“去地
16、域化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人、物的流动 性增强,商业化开始向传统村落蔓延,许多传统村落因过渡商业化成了“空心村” (如个案2)。个案2:走向商业化的玉湖村。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和云南省 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近几年有很多外来商户来到玉湖村租赁民宅开展民宿客栈 经营。据了解,这些外来商户出价高,不少村民就把老宅出租给外来商户,并出 现了私自违规建房占地的情况,截至2017年6月,玉湖村一户两宅的有60家, 一户三宅的有2家,已经圈地尚未建房的有17家,共计79家。到2018年年底 就已经有47户商户通过出租宅基地经营民宿,还有不少外来商户来与村民谈租 房办客栈10。由此可以看出,过渡的商业化将会导致许多“传统村落”演变为“空心村”“客 栈村原住民与外来商人在生存资源的竞争上处于劣势,开始出租自己的老房 屋,进城务工,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则外迁至更接近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