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城市管理人员数字素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提升城市管理人员数字素养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力提升城市管理人员数字素养实施方案到2025年,“智慧黔城”建设实现全省全域覆盖:基础设施实现高水平融合发展。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路网、水网、电网、管网、油气网与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建成5G基站16万个以上,5G网络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双千兆”普及达到全国一流水平。高中低速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基本建成。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建成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新零售、平台经济等数字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支撑城镇累计新增
2、就业300万人以上,助力10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发展。数字治理和智慧民生服务水平跃升。在城市管理、交通、环保、治安、政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组织实施300个左右“智慧黔城”建设重大项目,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智慧民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务民生服务网上办理率达到100%,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IOO%8。一、“智慧黔城”标杆打造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开展“智慧黔城”试点示范建设,探索建立“智慧黔城”评价体系,总结出一套体现贵州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黔城”建设方案。创建示范试点。围绕强政、惠民、兴业,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传统设施改造、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智慧民生
3、服务等领域中选择若干主攻方向,推动仁怀、清镇、盘州、金沙、凯里等一批县(市、区)率先开展“智慧黔城”试点示范。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构建顶层设计、标准规范、信息网络、数据管理、平台应用、运维服务、网络安全等要素完备、功能创新的“智慧黔城”建设体系,形成一批“智慧黔城”建设运营的典型做法。构建评价体系。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评价标准体系框架,综合考虑行业相关标准和贵州各地实际,探索构建“智慧黔城”综合评价体系。明确省、市(州)评估监督职责,系统评估、分类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智慧黔城”建设,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统筹编制“智慧黔城”建设指南,规避共性问题,提升建设效率。做实推广宣传。推动试点县(
4、市、区)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省、市(州)政府加强统筹开展政企推介、会议论坛、交流对接、展示展览等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分享、建设指南宣贯等形式,向全省推广“智慧黔城”试点建设的优秀经验和做法,促进“智慧黔城”建设加快落地见效。深入开展“智慧黔城”主题宣传,通过科学知识普及、现场展示互动、指南手册宣传等方式,展示“智慧黔城”建设效果,提升工程的社会影响力。二、数字人才培育提升行动着力夯实“智慧黔城”建设的人才发展基础,提升各级城市管理者数字素养,打造一支擅长管理、技术过硬、业务精湛的本土信息化专业队伍,为“智慧黔城”可持续建设提供保障。大力提升管理人员数字素养。通过专项培训、项目合作
5、、定向委培等方式,大力提升“智慧黔城”建设一线管理者、组织者的意识和能力。打通高层次管理人才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智库、社会组织间的流动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挂职兼职,支撑“智慧黔城”建设。发挥贵州人才博览会等平台作用,探索项目引才、异地用才等多种柔性引才方式,积极引进信息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快本土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本土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信息化应用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本土技能型人才,支撑“智慧黔城”工程项目运营维护。探索柔性用才机制,建立特聘、兼职、合作、访问、顾问等灵活的工作机制,吸引多方人才为“智慧黔城”建
6、设提供智力、技术服务。加强青年人才储备,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信息化紧缺人才在落户、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探索建设专业化智库。深化产学研融合,鼓励各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创新、战略咨询等方面深入合作,探索“智慧黔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智慧黔城”新型研究智库,发挥智库“储水池”及“引力场”作用,集聚相关领域专家资源,为各市(州)、县(市、区)政策咨询、项目培育储备和引进落地等提供智力支撑。三、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期间,“智慧黔城”建设迎来重要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
7、变革,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的逐步成熟,“智慧黔城”建设的成效将大幅提升。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家层面要求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我省更是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提出要建设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城市数据资源共享,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为“智慧黔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智慧黔城”建设进入窗口期。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智慧化改造的范畴逐步扩展,从早期的中心城市、地级城市为主,正逐步开始向县级城市一级下沉,“智慧黔城”建设恰逢其时。同时,“智慧黔城”建
8、设也面临诸多挑战。信息化发展存在短板。全省各市(州)和88个县(市、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领域智慧化改造相对滞后。经济综合实力仍有待加强。全省各市(州)和88个县(市、区)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智慧黔城”建设支撑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缺口仍然较大。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对“智慧黔城”建设的认知仍有待提升,各市(州)和88个县(市、区)人才不足带来的“智慧黔城”“有建设难长效问题仍较为突出。总体上看,“智慧黔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面向“十四五”时期新形势新要求,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持续优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加快传统设施的智慧化改造为基础
9、,围绕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治理、智慧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推进“智慧黔城”建设,助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四、主要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发展路径,推进“智慧黔城”稳步建设。到2022年,支持20个左右综合条件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率先启动试点,开展一批有本地特色的“智慧黔城”建设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到2025年,“智慧黔城”建设实现全省全域覆盖:基础设施实现高水平融合发展。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路网、水网、电网、管网、油气网与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建成5G基站16万个以上,5G网络实现城市和乡镇
10、全面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双千兆”普及达到全国一流水平。高中低速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基本建成。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建成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新零售、平台经济等数字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支撑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0万人以上,助力10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发展。数字治理和智慧民生服务水平跃升。在城市管理、交通、环保、治安、政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组织实施300个左右“智慧黔城”建设重大项目,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智慧民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务民生服务网上办理率达
11、到100%,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8o五、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建设实效。建设应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便民服务水平为根本,以提升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重点。各市(州)和县(市、区)要结合地方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建设领域和重点方向,谋划实用、有用的“智慧黔城”建设重点项目,避免贪大求全。坚持优化整合,注意量力而行。经明确必须由政府主导建设的项目,原则上以整合优化为主,要充分利用好本地“一云一网一平台”,杜绝重复建设和形象工程。各市(州)和县(市、区)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防“大水漫灌”、严防“半拉子工程”、严防“大拆大建”,避免造成地方债务。坚持分类推进,强化示范带动。立足各
12、市(州)和县(市、区)发展基础和要素条件,建立分类推进机制,强化精准施策。支持经济基础扎实、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市、区)启动试点建设,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并加以推广。坚持市场导向,多元参与主体。鼓励各市(州)、县(市、区)制定“智慧黔城”建设市场化项目清单,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形式予以引导支持。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主体参与“智慧黔城”建设运营。六、大力提升管理人员数字素养通过专项培训、项目合作、定向委培等方式,大力提升“智慧黔城”建设一线管理者、组织者的意识和能力。打通高层次管理人才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智库、社会组织间的流动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挂职兼职,支撑“智慧黔城”建设。发挥贵州人才博览会等平台作用,探索项目引才、异地用才等多种柔性引才方式,积极引进信息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资料来源:发贵州省“十四五”“智慧黔城”建设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