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全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2022年,全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全区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四推进、四加强”为重点,对标对表,完善农村经营管理,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动能。1、积极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顺应发展趋势,聚焦示范创建、电子记账运用、扶持政策创新、录入率稳定、荣誉争取等“五个关键”。一是聚焦示范创建。争创省级示范1家、区级示范5家、县级示范22家。二是聚焦电子记账模式推广运用。用好随手记APP,强化财务收支管理。全区
2、正常运用电子记账模式记账的家庭农场数量稳定在150家以o三是聚焦创新政策扶持。梳理已有的扶持政策,同时根据家庭农场主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响应他们的政策期盼,制定一条普惠性、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意见。四是聚焦录入率稳定。继续壮大家庭农场群体规模,注意把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普通农户发展成家庭农场,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录入率均稳定在100%。五是聚焦荣誉争取。选树典型,力争3家以上入选全国和全省典型案例。2、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质发展。以组织好服务好农民为目标,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提升,坚持“五个下功夫”,促进合作社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一是在工作指导上下功夫。强化部门沟通合作和信
3、息共享,统筹指导、推进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二是在示范引领上下功夫。健全示范社名录,推进国家、省、市、区级示范社四级联创。全区区级以上示范社率达20%以上,省级以上示范社率达27%以上。三是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引导合作社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积极推进档案规范化建设,力争每个乡镇培育一家可学习借鉴的档案规范建设典型。推进财会电算化,鼓励推广使用合作社财务管理软件,实现区级以上示范社全覆盖。四是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大力增强农民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拓展服务领域,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支持农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
4、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积极参加省第十五届农民合作社产品展销(云展)会。五是在优化政策上下功夫。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冷链、仓储、加工等设施装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生产经营能力。加强基层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力度,强化人才支撑。3、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单一、手段不足的难题,以“资源利用、债务化解、资金奖补、村企联建、典型培育”为主要抓手,营造全区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良好态势。一是抓资源利用。统筹考虑各地区位条件,加大优质资源的整合力度,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发展融合、绿色、服务、“飞地”等经济
5、,着力打造一批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典型乡村,引领全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5%以上、经济强村达26%以上。二是抓债务化解。按照“控制新债、摸清旧债、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以开发区、镇(街道)为单位,2022年村级总债务下降15%,非经营性债务稳定清零,无债村占比100%。严格执行新增债务集体决策、申报审批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严禁举债兴办公益事业、严控新增债务。三是抓村企联建。加强“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间协同合作,持续推进联建工作。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发展、三年见成效”的要求,将工作重心
6、转移至见成效上,重点关注各村经营性收入增长情况,确保各村切实通过联建获得收益,村均收益达10万元以上。四是抓典型培育。开展村企联建典型村“回头看”,重点关注典型村奖补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完成奖补资金绩效评估。开展村企联建典型村再培育,面向全区打造接地气、有特色、前景好的联建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激励各地紧靠典型、争做典型,吸引有能力、善经营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村企、村村、村社联合发展。4、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巩固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能拓展,逐步构建科学明晰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一是消化吸收先进地区经验。赴苏南等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
7、验,对标先进找差距,将考察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二是深化“政经分开”及“股份继承”试点。协同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继续开展“政经分开”“股份继承”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三是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重点加强镇级产权交易实体市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农村产权交易品种,督促组级产权、小微工程进场交易,确保“应进必进”o四是推进线上交易。全力推进线上交易,实现农村产权线上申请、审核、竞价、签约、贷款等全流程“不见面”交易服务,尽快完成全区线上交易村级全覆盖。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努力提升线上交易业务水平。5、加强农村集体财务与“三资”管理。健全监管
8、机制,用“五个监管”确保村级资金使用全程留痕可追溯,推动村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监管“三资”系统使用。推广使用农村集体资金收付系统,实现监管平台与收付系统对接,确保村级资金全部入账,及时跟踪问效、跟进审计,督促各地及时处置各类预警。二是监管“村务卡”使用。规范村集体资金非现金结算,继续推行“村务卡”制度,严禁村务卡用于个人消费支出或套取现金,实时将资金流向推送给村“两委”等相关责任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滋生。三是监管集体合同。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合同管理,全部及时录入“三资”管理系统,按时收缴合同资金,规范资金管理,杜绝账外账、小金库等现象。四是监管财务公开。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
9、,按时进行民主理财,利用橱窗式公开栏、“三资”管理信息系统公开平台、“e阳光”手机APP进行财务公开,及时接受群众监督。加强线上和线下督查,强化数据比对,堵塞财务管理、农村产权交易漏洞。五是监管基层财务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班,学习民法典会计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三资”管理平台操作流程、会计账务处理等业务知识,全面提升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职业素养。完善村主办会计异村交流模式,保障村主办会计权益。6、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重点做到“五个到位”:一是土地流转引导到位。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
10、权分置”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集中流转土地,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平等保护的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二是纠纷仲裁覆盖到位。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区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确保调解仲裁工作范围覆盖所有涉农镇(街道)、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工作,规范仲裁程序,健全案件受理、立案、庭审、调解、裁决和送达等环节的操作流程,依法开展调解、仲裁工作,提高调解仲裁案件的数量和质量,提升调解仲裁工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和社会影响力。三是信访调处到位。关注信访情况,分
11、析信访成因,逐案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指导调处,将矛盾化解在乡村基层。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开展信访调处,切实维护交易双方、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四是政策宣传到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规、政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的培训或学习交流活动,全面提升乡村调解员化解矛盾的能力、仲裁员调处纠纷的能力和仲裁委员会指导服务的能力,切实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五是督促
12、检查到位。针对土地承包管理,开展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切实进行整改,有效化解风险隐患。围绕重大活动、重点时段,集中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分层分类落实化解措施,强化应急处置,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7、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重点“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摸清底数。组织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现有情况调查摸底工作,自下而上,对农村村民建房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及早摸清农村宅基地规模、布局和利用情况同时,结合自规部门开展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进一步调查、核实相关数据,全面核准全区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底数。二是注重审批管理。指导涉农镇(街道)建立一个窗口对外受理、多个部门内部联动运行的工作机制,依法办理农村村民建房手
13、续。三是注重压实责任。按照农村宅基地管理“市县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要求,推动监管重心下移。统筹建立宅基地管理和规范村民建房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压实镇级直接责任,推动镇级实施村民建房有关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落实镇域范围内宅基地管理责任,做到谁审批、谁监管、谁执法、谁担责。压实村组责任,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将宅基地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坚持民事民议民管民办。四是注重盘活利用。鼓励镇村进行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盘活利用试点,重点在宅基地有偿退出、拆旧建新、村集体内部流转、闲置再利用等方面,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争创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