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8812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和意识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一、哲学的概念: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当人们形成一定世界观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这时,世界观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就表现为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是方法论的根据,二者相互统一。注意注意区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2、哲学不等于一般的世界观

2、,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世界观。所谓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历史形态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物质与意识)何为世界的本源,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属于本体论问题。第二方面是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这是认识论的问题。1、对第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独立于两大派系之外的第三种哲学是不存在的。对第二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

3、可知论,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的,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2、唯心主义又分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形式,前者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源,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后者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3、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只有少数哲学家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因此,从上可以看出哲学的主流观点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三、世界存在状态本原问题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世界是“怎么样”的呢,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世界万物为

4、什么会发展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这是属于方法论问题。辩证法:是指联系、发展和全面地考察事物的观点和方法。它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辩证发展的,而联系和发展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形而上学:它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一种发展观,是指孤立、静止、片面地考察事物的观点和方法。它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静止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本质特征产生条件: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

5、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之间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为马哲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理论来源: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他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他的形而上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两个代表: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他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隐藏在神秘的唯心主义体系中。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6、和宗教神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但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也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抛弃了。本质特征:马哲的本质特征是实践的、科学的、革命的。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哲的建构原则,是它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也是其核心思想。马哲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源自于它的实践性,同时它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是真正的科学的理论。只有伴随时间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才能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科学性。马哲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革命性,实践活动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革命性和批判性。马哲以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为根本任务,以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最终目标,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

7、工具。一、物质世界的统一性1、物质:对于物质的理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代朴素唯物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朴素唯物论:这种物质观坚持用物质原因来解释物质世界,把世界的本质简单归结为某种或几种物质形态,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因而它不能概括所有物质的共同本质,也无法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因此这种物质观只能是朴素的、直观的、缺乏科学论证的猜测。形而上学唯物论:相较于朴素唯物论,它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为根据,客服了自发的猜测的性质,因缺乏科学理论水平支撑和辩证思维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是朴素唯物论的发展和深化。(唯物辩证论后面讲)2、运动:运动是表示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

8、般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其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其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既包括事物的内部联系,也包括事物的外部联系。(1)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包括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物,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因而可以看作是静止的);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从事物的本身来看,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暂时表现为静止状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也进行着运动和变化,并最终要发生质变。(2)绝对运

9、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任何物质都处于永无止境的运动之中,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态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每种物质形态都有自己确定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都保持着自己质的规定性,因而都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因此静止和运动是相互依赖的。3、时间和空间: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是一个在空间中展开的系统和在时间中延伸的过程。(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短或长的过程,其特点是一维性,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2)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是

10、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其特点是三维性。(3)时间空间绝对性和相对性,所谓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真实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谓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的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4)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如果把它们割裂开来,就会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唯心主义的错误。(5)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务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了;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

11、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统一的,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组成,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的起源,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先后经历了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就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力量。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意识的

12、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人只有同外界打交道,使人的大脑同外界发生联系,经过加工制作,才会形成关于它们的意识,所以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而外界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是人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事物中抽出一般属性加以概括,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3、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们在时间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是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造性过程,三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哲学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一要回答世界的本源问题,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二要回答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即

13、世界是“怎么样”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世界观的基本内容。(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事物之间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事物之间的联系既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也不是人们随意想象出来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2、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多样性

14、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和多种多样的。、任何一个具体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趋于灭亡,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改变,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条件,指同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相联系的,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条件具有多样性,有必要和非必要,充分和非充分,决定和非决定,主观和客观等条件之分,不同条件对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条件具有可变性,但这种改变和创造条件的活动并不是任意的,一方面要承认、尊重条件,客观、全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条件,另一

15、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和创造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3、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和系统方法,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其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两个鲜明特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一是要坚持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中其他部分之间以及整体同周围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把握事物;二是要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摒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得真理的科学方法。(二)物质的永恒发展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发展是标志物质

16、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和发展既区别又联系,运动作为一般变化和过程,包含发展,发展只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前进性的运动,是上升的运动。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是否同客观规律、同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旧事物向新事物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新事物之所以能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一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内部孕育成熟的;二是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收、继承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同旧事物相比内容上比较丰富,也就比较高级和复杂。也因此它比旧事物更优越,体现着事物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发展的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