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抗菌药物概述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抗菌药物概述教案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标题:抗菌药物概述学时2授课班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L掌握:抗菌药的常用术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分类2 .熟悉: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3 .了解:药物、机体与病原体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 .能充分认识抗菌药的作用及耐药性合理运用抗菌药。2 .能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本门课程的后续内容。素质目标L养成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2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3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评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教学重点常用术语、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
2、用、抗菌药物分类教学难点各类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学情分析1 .学生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基础知识较好、理解能力和求知欲强,能熟练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乐于接受信息化教学,但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发掘学生潜力。2 .2.本次课学习内容为抗菌药物概述,学生已完成病原学相关知识学习,但有所遗忘;而且在生活中缺乏对抗生素的了解,故对本课内容感觉生疏,故在课前利用教学平台发布视频,帮助学生复习相关基础知识,并了解抗生素的适用范围和操作,以提高学习抗微生物药的兴趣与课堂学习效率。教学策略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法:讲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问题式教学、分组讨论学法:举一反三法;合作探究法:查阅资料法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环境)线上学习资源实体课堂教学资源智慧职教云课堂1 .w:上传课件和视频供学生预习;解答案例提问2 .课中:达标检测3 .课后:完成作业,预习下堂课内容1 .视频:抗生素耐药性细胞的形态结构2 .习题:题库客观题3 .案例:超级细菌4 .PPT:抗菌药物概述教材;教案;课件;药物【教学实施】抗菌药物概述本单元课程教学总计(时间:90分钟)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引出本次任务一学习常用术语一学习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一学习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一学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一学习抗菌
4、药物分类一课堂考核与总结一】导入(时间:8分钟)导入语我们首先讲一下何谓抗菌药?抗菌药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磺胺类、咪嘎类、硝基咪噗类、瞳诺酮类等)。抗菌药和抗生素有什么不同呢?抗菌药和抗生素是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抗菌药包含抗生素。一般来说,抗菌药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一部分来自于自然界某种微生物的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比如磺胺类、嗤诺酮类等。青霉素、链霉素等有抗细菌作用的抗生素是抗菌药,一部分来源于微生物的抗肿瘤药物也属于抗菌药。目前,我国可供临床选用的各类抗菌药物达到200多种,占世界上现有品种的
5、90%以上,基本上可以满足治疗各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需要。化学治疗药(简称化疗)是用于体内抗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治疗药物。化疗药物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分为三大类:1、抗微生物药(抗菌药)2、抗寄生虫病药3、抗恶性肿瘤药。这与临床上所说化疗概念不同,临床上化学治疗是特指抗恶性肿瘤药。【步骤二】常用术语(时间:15分钟)1 .抗菌药物: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属于化疗药的范畴。2 .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50年代改为80年F又改为抗生素1抗菌素抗生素3 .抗菌谱:是指药物的抗菌范围,可分
6、为:窄谱(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如青霉素、红霉素、氨基昔类等。广谱: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还对某些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等。4 .抗菌活性: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抑菌药: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等。评价指标: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杀菌药:能杀灭细菌的药物。如:B内酰胺类抗生素等。评价指标:最低杀菌浓度(MBC)表示。指能够杀灭培养基中细菌的最低浓度,其值越小则抗菌活性越强。5 .化疗指数(CI):概念: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
7、(ED50)的比值,即CI=LD50ED50o意义:是评价化疗药安全性的指标。化疗指数越大,表明疗效越高,毒性越低,用药越安全。注意:化疗指数越大并非绝对安全。与治疗指数区别。6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如青霉素类和头抱菌素类抗菌药的抗生素后效应十分明显。PAE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步骤三】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时间:25分钟)细菌维持其生长繁殖,有赖于其结构完整和代谢功能药物作用有关的细菌结构正常。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细胞壁粘肽合成分为三个阶段。胞浆内阶段:合成粘肽的前体物质一一乙酰胞壁酸五肽,磷霉素、环丝氨酸作用于该环节,阻碍了
8、N-乙酰胞壁酸五肽的合成。胞浆膜阶段:合成粘附单体一一直链十肽细胞膜合成十肽聚合物。万古霉素、杆菌肽作用于该环节。胞浆膜外阶段:在转肽酶的作用下,将粘肽单体交叉联结。青霉素及头胞菌素等2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药物作用靶点:作用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药物有氨基甘类、四环素类;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药物有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药物作用环节:氨基昔类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四环素类阻止氨基酸tRNA进入A位,抑制肽链的延长。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和移位能活性,阻止肽链的延长。3 .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多肽类一一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B、Eo多
9、烯类一一增加真菌胞浆膜的通透性如: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4 .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抑制核酸的合成:噬诺酮类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利福平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抑制叶酸的合成:磺胺一一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羊嚏一一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步骤四】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时间:15分钟)(一)概念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resistance),又称抗药性。1 .固有耐药性(intrinsicresistance):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2 .获得耐药性(acquiredresistance):是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大多由质粒
10、介导其耐药性,但亦可由染色体介导。而前者更具临床意义。如: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注意:耐药性:病原体、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耐受性: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1 .产生灭活酶,水解酶:B-内酰胺酮,可将青霉素类和头抱菌素类药物分子结构中的B-内酰胺环打开使药物失效;合成防(钝化前):如乙酰化防、磷酸化酶、核甘化酶等,可将相应的化学基团结合到药物分子上使药物灭活。2 .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耐药的细菌可改变靶蛋白结构使药物不能与靶蛋白结合,如细菌对利福霉素的耐药;增加靶蛋白的数量,如金葡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生成新的对抗生素亲和力低的耐药靶蛋白,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对B内酰胺类抗
11、生素产生的耐药。3 .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菌外膜结构改变,孔蛋白构型改变或缺失导致药物不易渗透至菌体内;如细菌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等的耐药机制。4 .主动转运泵作用有些耐药的细菌具有主动转运泵,可将进入细菌体内的药物泵出体外,这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的之一。5.细菌改变代谢途径如细菌对磺胺药的耐药,通过产生大量的对氨苯甲酸(PABA),或直接利用叶酸生成二氢叶酸。【步骤五】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时间:15分钟)(一)抗菌药应用的基本原则是:1 .尽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2 .正确选药:根据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动学过程和不良反应选用合适的抗菌药。3 .适当的剂量与疗程:
12、根据患者的生理(年龄、性别等)机能状态、免疫力、肝肾功能等调整给药剂量和时间。4 .防止抗菌药的滥用:杜绝不必要的用药如病毒感染;避免局部用药。5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预防用药的指征为。预防风湿热复发,如用节星青霉素清除咽喉部的溶血性链球菌。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预防传播,如SD预防流脑。预防新生儿眼炎,如红霉素或四环素局部应用。预防外科手术后感染,如新霉素用于肠道术前给药。其他,如青霉素预防复杂的外伤、战伤所致的气性坏疽。6 .合理地联合用药。(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7 .联合用药的目的: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扩大抗菌谱。8 .联合用药的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如:急性重
13、症感染。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混合感染,如:腹腔脏器穿孔。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如抗结核药。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减少剂量,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嗑噬合用药物不易渗入的部位感染,如:青霉素+SD治疗流脑。9 .联合用药的效果协同作用(增强):1+23相加作用:1+2=3无关作用:1+2=2拮抗作用:1+2210 合理联合用药抗菌药的分类:1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衔菌素类、万古霉素类。II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苜类、喳诺酮类、多粘菌素类。III快效抑菌药: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IV慢效抑菌药:磺胺类。如何正确的联合用药:I+II协,同。II拮
14、抗。I+IV无关或相加。II +III相加或协同。II+IV无关或相加。III +IV相加。【步骤六】抗菌药物分类(时间:5分钟)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抗菌药物通常分为下述七类:(-)B-内酰胺类抗生素(二)氨基甘类抗生素(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四)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五)人工合成抗菌药(六)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七)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步骤七】课堂考核与总结(时间:7分钟)抗菌药物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而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包括B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昔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和氯霉素类。他们分别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核、胞浆膜而发挥抗菌作用。【教学反思】1 .学习效果:2 .存在问题:3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