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激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激励.ppt(4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管理中的激励管理中的激励 一、激励概述 二、管理中人的需要 三、双因素理论 四、管理中人的期望 五、管理中的公平问题 六、管理中人的挫折问题 七、激励应注意的其它问题一、激励概述 (一)什么是激励 广义: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狭义:激励是一种能使人们将外来刺激内化为自觉行为的刺激,促使完成目标的行为处于高度激活状态的某些心理需求的外在因素。一、激励概述 (二)人的行为模式 人为什么工作?一、激励概述 (三)人类行为特征1.自发性 人的行为是自动发生的,外力能影响行为,但无法发动其行为。2.因果性 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有其原因的,并且行为会产生结果。3.目的性 人类行为不是盲目的,总是指
2、向一定的目标,朝目标前进。4.持久性 行为指向目标,在目标没有达到以前,行为不会终止。5.可塑性 人类为了达到目标,不但常改变其手段,而且经过学习和训练,可改变行为的内容。一、激励概述 (四)人的动机 1、什么是动机 动机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一、激励概述 2、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2.指向功能 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3.调节与维持功能 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也随之愈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
3、行为会一直存在。一、激励概述 3、动机的分类(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 -如饥、渴、缺氧、母性、性欲、排泄、疼痛等 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工作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成长动机 (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 二、管理中人的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人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实践中所需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生理状态是需要产生的生物性依据
4、社会环境因素增强和发展了人们的需要 知识的发展对人们的需要也产生影响(二)需要的特点(二)需要的特点1 1、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相结合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相结合 物质需要的满足并不能使一个真正的人感到幸福,只有物质需要的满足并不能使一个真正的人感到幸福,只有加上精神需要的满足,才能引起强烈的幸福感。加上精神需要的满足,才能引起强烈的幸福感。2 2、劳动创造性与满足需要相结合、劳动创造性与满足需要相结合 人的需要不仅通过劳动创造来满足,而劳动也可以创造人的需要不仅通过劳动创造来满足,而劳动也可以创造出人的新的需要。出人的新的需要。3 3、人的需要的发展性特点、人的需要的发展性特点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
5、产,也就没有生产的发展,生产推动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也就没有生产的发展,生产推动生产的发展;没有生产的发展也不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大生产的发展;没有生产的发展也不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大的需要,生产创造需要。的需要,生产创造需要。4 4、人的需要与社会生活条件、人的需要与社会生活条件 社会生活条件是指:社会制度、社会地位、职业、生活社会生活条件是指:社会制度、社会地位、职业、生活水平、生活及工作环境。水平、生活及工作环境。二、管理中人的需要 (三)需要的分类(三)需要的分类 1、按性质分:按性质分:生理需要生理需要 心理需要心理需要 2、按需要的迫切程度分:按需要的迫切程度分:间接需要间接需要 直接
6、需要直接需要 3、按范围分:按范围分:生存需要生存需要 社会需要社会需要 发展需要发展需要二、管理中人的需要二、管理中人的需要 (四)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基本内容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二、管理中人的需要 需要层次论理论要点二、管理中人的需要 (五)需要的满足(五)需要的满足需要满足的途径:需要满足的途径:(1)间接满足)间接满足 职务以外需要的满足。职务以外需要的满足。不是通过工作本不是通过工作本身来获得,而是在工作以后由其它方式获得。身来获得,而是在工作以后由其它方式获得。(2)直接满足)直接满足 职务之内需要的满足。职务之内需要的满足。
7、一个在进行工作一个在进行工作时,由工作及工作环境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时,由工作及工作环境本身所带来的满足。二、管理中人的需要 满足需要的原则 1现实性原则 2利益兼顾原则 3按劳分配原则 4多样化原则 二、管理中人的需要 需要满足的方法 了解下属的需要 分析下属的需要 采取可行措施,满足需要需要分析图自 己 努 力同 志 间 帮 助组 织 帮 助 解 决当 前 能 满 足 的 需 要沟 通创 造 条 件逐 步 满 足一 时 不 能 满 足 的 需 要合 理 的 需 要不 正 当 的 需 要不 现 实 的 需 要不 合 理 的 需 要人 们 的 需 要三、双因素理论 基本内容: 不满意 工作环境因
8、素 没有不满意 满意 工作本身因素 没有满意三、双因素理论 理论要点: 1.修正了传统的关于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 2.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人们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极大的调动。 3.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许多不满,但是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 4.另一方面,具备激励因素时会引起强烈的积极性和满足,但缺乏时却并不引起很大的不满。 5 激励因素以工作为核心。 三、双因素理论 启示: 金钱是激励或保健因素? 注意工作、职务内满足 工作扩大化 工作丰富化 弹性工作时间四、管理中人的期望 (一)基本内容(一)基本内容 激励力量 = 期望
9、值 * 效价 (二)(二)期望模式期望模式 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奖励与满足需要的关系 (三)(三)期望强化期望强化 (四)(四)管理中注意问题管理中注意问题五、管理中的公平问题 (一)基本内容(一)基本内容 产出a 产出b 投入a 投入b 社会横向比较 历史纵向比较四、管理中的公平问题 (二)产生不公平感的后果 产出 投入五、管理中的公平问题 (三)产生不公平感的原因 1、管理者的官僚主义与不正之风 2、社会分配制度问题 3、个人过高估计自己的心理倾向 4、对“公平”的认识差异 (四)对公平问题的认识(一)挫折的概念 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阻碍或干扰,
10、致使动机难以实现,需要难以满足时所感受到的挫败、阻扰、失意、紧张的状态和情绪反应。 特征 1、客观性 2、双重性 3、差异性六、管理中的挫折问题(二)挫折容忍力 是指人们遭受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也叫经得起挫折考验的能力,即自我张力。 1、挫折具有差异性 (1)面临同样的挫折和考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挫折感受,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2)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事,构成的挫折的因素不同,挫折容忍力也不一样。 2、挫折容忍力的影响因素: (1)生理条件 (2)过去获得经验和学习 (3)对挫折的知觉判断 除此之外,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个性特点、价值观念、动机强度、抱负水平、兴趣爱好、心理
11、状态等。 (三)挫折的产生 1、产生挫折的一般因素 (1)外在因素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2)内在因素 -个人的生理条件:个人所具有的智力、能力、容貌、身材、生理缺陷、疾病等所带来的限制。 - 动机的冲突:竞争和合作的冲突;满足欲望和抑制欲望的冲突;自由和现实的冲突。 2、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1)组织的管理方式 X理论:用权威、控制、惩罚等方式管理职工, 形成组织目标和个人动机间的严重冲突,计件工资制使职工在金钱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冲突中进行选择。阿吉里斯认为:现代社会精神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组织的管理环境不良,阻碍了个人的需要和人格的发展。 (2)组织内的人群关系 上下级沟通不畅;过分强调
12、竞争和责任,造成不必要的紧张。 (3)工作性质 工作对个人的重要意义:表现个人才能和价值,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使个人在团体中表现自己,提高个人社会地位。 (4)工作环境 通风、照明、噪音、安全、卫生等实质环境;单调乏味、缺少变化使人感觉丧失。 (5)其它 工作休息安排不当、强迫加班、恶性延长时间、工资偏低、不公平的晋升制度等等。(四)挫折行为 1、攻击行为 直接攻击:个体遭受挫折后,引起愤怒的情绪,对构成挫折的人或物立即直接的攻击。鲁莽、不成熟、心胸狭窄的标志。 转向攻击:个体在遭受挫折后,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同构成挫折不相干的人或物上去。 迁怒 替罪羊 自责 2、冷漠 个体受挫后,无法攻击或攻
13、击无效时,以沉默、冷淡、无动于衷、失去喜怒哀乐的冷漠的态度表现出来。 (1)长期遭受挫折 (2)个人感到绝望 (3)心理恐惧、生理痛苦 (4)心理上有攻击和抑制的决定第七章 人的挫折 3、幻想:个体受挫后,把自己置于一种脱离现实的想象的世界企图以非现实的虚构的方式来应付挫折或取得满足。 4、退化:个体受到挫折后,放弃已经成熟的成人方式而采取早期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处境和问题或用于满足自己的欲望。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撕破衣服、咬手指头等;不愿承担责任、不能做出简单的决策、敏感性降低、不能区分合理的和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盲目的追随某个领导、无理取闹、毫无理由的担心、轻信谣言等。 5、固执
14、:个体受挫后,一再采取一种一成不变的反应方式。缺乏机敏品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错误的以为固执就是坚定,在变化和情景面前,仍以刻板性的反应出现。 6、焦虑不安 7、其他-自卑感、绩效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心理防御机制 1、 防卫的概念 当个体遭受挫折产生强烈焦虑时,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用自己在生活经验中学会的方式把自身同现实世界相矛盾的关系变换成相适应的关系从而暂时缓解情绪上的不安、焦虑和痛苦。 2、防卫的作用 积极作用:对偏激和攻击行为有缓解作用,能暂时解除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个人的自尊,维护自我形象和自我利益。 消极作用: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不能真的解决,常有
15、自欺欺人的性质,有时还可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和严重,增加挫折和心理冲突的程度。 3、防卫的方式 (1)合理化作用:个体无法达成其追求的目标,或其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时,找到一些是事而非的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在于说服自己而非说服别人。(文饰作用) 个人好恶:当个体行为违背了自己的愿望时,便以自己的好恶为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维护自己自尊心的目的。 推诿:将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原因,以减轻自己内疚的一种反映方式。 实际需要:有时把个人不合理的所作所为说成是客观上的需要,是不得不的结果。 援例:引用典故、事例来佐证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以减轻自己因过失而出现的罪疚感。 (2)逃避作
16、用 (1)逃向另一现实:回避自己没有把握的工作,而埋头于与此无关的嗜好和娱乐,以排解心理上的焦虑。 (2)逃向幻想的世界:从现实的困难情景撤退,而逃向幻想的自由世界,认为这不但能避免痛苦,还可以使许多愿望获得满足。 (3)逃向生理疾病:考前发烧;士兵视盲、失声;恐高;过敏等 (3)压抑作用: 将可能引起挫折的欲望以及与此有关的感情、思想等抑制而不承认其存在,或者将痛苦的记忆主动忘掉或排除在意识之外。 (4)替代作用: 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抱持的动机、感情和态度若不为社会所接受,或自感将遇到困难时,将此种感情和态度转向另一对象以取而代之。 升华:改变不被社会所公允和接纳的动机行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需求,以利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最富建设性的防卫机制。艺术和运动。 补偿:当个体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而感到不适时,力图以某种方式来弥补这种缺陷,以消除不适感的反应。 (5)表同作用: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表现为模仿别人的举止行为,以别人的姿态自居。 (6)投射作用: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欲望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在无意识中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