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党员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党员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分量,重若千钧。为了人民,甘之如饴。广大党员干部要紧跟为民步伐,用行动将人民刻进骨里、烙在心底,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为调,奏响敢为善为的“奋斗乐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和人
2、民团结奋斗赢得历史性胜利,带领党和人民事业迈上新台阶。启航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风险挑战层出不穷,随时可能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之势,广大党员干部身上的担子有增无减。只有主动奔赴党的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深入基层一线经风雨、增才干,才能铸就铁的臂膀、守稳人民江山。要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敢啃“硬骨头”、敢登“火焰山”,咬紧牙关不松劲、关关难过关关过,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拼搏和奉献中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让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共享发展成果,身体力行诠释“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深刻含义。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谱,奏响排忧解难的“服务乐章”。“民之所忧,我必念
3、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最放心不下的始终是人民群众。无论多忙,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去听一听老百姓最真实的呼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是身为党的干部亘古不变的责任和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担当,坚持将“群众利益无小事”奉为圭臬,踏实走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新时代群众路线,聚焦急难愁盼、落实民生保障,把汗水洒在大地上,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里,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时时盯着问题抓落实、出成效,力争事情办一件像一件、难题解一件成一件,用实干实绩交出人民满意的高分答卷,用心用情用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以“只见公仆不见官”为词,奏
4、响人民至上的“初心乐章”。我们党依靠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伟大力量,打下了人民江山。人民至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坚守和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干部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o不失本心,方能行稳致远。永远吹冲锋号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是一次次深刻的警示,他们放松思想、触碰红线,将自己置于人民之上,背弃了人民的利益,忘却了为民的初心,硬生生将路走到了尽头。身为党的干部,唯有铭记“打铁还需自硬”的铁律,常思贪欲害、大破心中贼,以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之志恪尽职守、履职尽责,坚定不移站稳人民立场,竭尽全力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带
5、领人民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人民二字分量甚重,恰是初心动人心。推动民生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办好为民实事是初心所指。使命在肩上,奋斗在路上。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拼搏之心答好时代答卷,以奉献之情耕好责任之田。感悟“人民”分量,守牢坚如磐石的“赤子心”,主动奔赴“有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要继续吹响“冲锋号角”,把人民群众的安危与冷暖记在心头,把人民群
6、众的美好向往都放在心里,把力量汇聚在行动上,以“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奔赴新的远征之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对人民群众的所言认真倾听,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件不落地抓在手里。党员干部要不改为民造福之心,擦亮不懈拼搏底色,在第一线埋头苦干,在最前沿奋力开拓,在实际中努力创新,以主动奔赴之姿拓展“幸福面”,以攻坚克难之劲筑起“安全墙”,能够挺身而出、奋力追逐,以民心民意为“航标”,提升自身的能力本领,让群众的日子红红火火“芝麻开花节节高”。感悟“人民”分量,澎湃身体力行的“奋斗心”,攻坚克难“有我”。党员干部的“心潮”要为人民群众而澎湃,党员干部的奋斗要为万家灯火而激燃,
7、在为民服务之路上心志坚定、步履不停,在人民群众所需的地方热血奋斗、坚守本心,将关切之行融入到点滴小事,将奉献之情融入奋斗之行,将责任担当融入岗位行动,以“我必行之”的坚定诠释“我将无我”的情怀,做多办利民好事、办好人民实事的“实干家”。从乡村的建设到产业品质的提升,从产业特色的打造到乡村振兴的推动,党员干部要全面收集群众的想法,以之为“准星”谋思路、想办法,在工作的谋划和开展过程中汇聚民智、回应民盼,以甘于吃苦、身体力行的实干精神用心用情办好人民的事。感悟“人民”分量,坚定回应民愿的“求索心”,实现民盼“有我”。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民之所盼就是“奋斗目标”。党员干部不能“端架子”“摆样子”
8、,这样和群众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要多和群众围坐唠嗑、促膝长谈,在基层调研中党员干部要“迈得开步子”,在听群众的倾诉时党员干部要“耐得住性子”,在研究问题时要“蹲得下身子”,在为民办实事中党员干部要“沉得下身子”,在为民服务的时候要多听群众的观点、了解他们的想法,在规划发展时要有方向,在解决问题时要有方法,聚焦人民群众在教育、产业、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关切事,精准发力、解民之忧,让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符合人民的期盼、回应人民的关切,“零距离”听民声、“快又准”解民忧。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
9、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自觉擦亮固本强基的“党建底色”、增添绿色低碳的“富裕成色”、凸显幸福烟火的“生态本色”,“三色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擦亮固本强基的“党建底色”,绘就基层组织建设“路线图”。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
10、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夯实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村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多向发力、聚集力量,将党建引领效应拓展到乡村治理全过程、各领域。同时,注重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民夜校等平台作用,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治理的实施队伍中,成为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增添绿色低碳的“富裕成色”,绘就多元产业发展“规划图”。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国面上看,乡村产业发展还处
11、于初级阶段,主要问题是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都还比较低,一些地方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聚焦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有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拓宽人民群众增收渠道,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形成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产业格局,实现更加充分、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增收。凸显幸福烟火的“生态本色”,绘就宜居田园画卷“锦绣图”。乡村建设是实施
12、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原则,理清村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镇村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既保留原生村落的乡韵乡愁,又考虑产业配套的环境改造。同时,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并切实加强日常管护,切实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