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733158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行政调篇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空总则第二章行政调解范围和管辖第三章行政调解参加人第四章行政调解程序第五章工作保障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调解工作,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有效化解与行政管理有关的争议和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开展行政调解,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办法所称行政调解,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式,促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之间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依法化解与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相关的民事纠纷的活动。行政机关因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产生行政争议的调解,依法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进行.第三条行政调解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遵循自愿平等、合法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阿亍政调解工作,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工作机制,协调解决行政调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行政调解队伍建设,为行政调解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

3、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调解工作.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行政调解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本系统本机关行政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协调推进.第六条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民事纠纷.行政机关开展行政调解,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影晌其依;去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不得以行政调解代替行政执法.第七条对在行政调解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彳峰人,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行政调解范围和管辖第八条下列民事纠纷可以依法进行行政调解:(一)可以治安调解的民间纠纷;(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三)劳动争议;(四冶同纠纷;(五)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4、赔偿纠纷;(六)消费者权益纠纷、产品质量纠纷;(七)ife承包经营纠纷;(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异议纠纷,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内部管理、运行、收益分配等发生的纠纷;(九)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纠纷、专利纷、著作权纠纷等知识产权纠纷;(十)水、噪声、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数额纠纷;(十一)电力纠纷、水事纠纷;(十二)海域使用权纠纷;(十三)学生伤害事故纠纷;(十四)依法应当进行行政裁决的纠纷;(十五)其他依法可以调解的民事纠纷.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本单位行政调解事项清单,明确依法可以进行行政调解的民事纠纷范围,并向社会公布.第

5、十条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民事组纷由具有管理权限的行政机关调解.两个以上行政机关都有管理权限的,由最先受理行政调解申请的行政机关负责调解.行政机关对行政调解权限有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第三章行政调解参加人第十一条行政机关组织行政调解,应当指派本机关工作人员诩调解,也可以聘用专职调解员参与调解.行政机关根据行政调解工作需要,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有关单位人员、专业人员等参与调解.第十二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专职调解员以及行政机关邀请参与调解的人员(以下统称行政调解人员)调解纠纷,应当坚持原则,明法析理,主持公道.第十三条行政调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6、当主动回避,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一)与民事组纷有利害关系的;(二)与当事人、第三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吉关系的;(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调解的情形.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申请行政调解人员回避的,应当说明理由。行政机关决定行政调解人员回避的,应当及时更换其他行政调解人员;决定不予回避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第十四条民事纠纷当事人应当按时参加行政调解.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与民事纠纷有利害关系的,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调解.行政调解结果可能影响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行政机关应当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调解.第三人不按时参加行政调解的,不影响调解工作的开展。

7、第十五条民事纠纷一方当事人超过5人的,应当推选2至3名代表参力Bf亍政调解.当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参加行政调解.当事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第十六条当事人在行政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一)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二)要求调解公开或者不公开进行;(三)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中止、终止调解;(四)委托代理人参与调解;(五)申请有关行政调解人员回避;(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十七条当事人在行政调解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和提交有关证据;(二)遵守调解工作秩序,尊用行

8、政调解人员和对方当事人(三)自觉履行行政调解协议;(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第四章行政调解程序第十八条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进行行政调解,也可以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主动组织行政调解.第十九条申请行政调解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有明确的各方当事人;(二)与申请调解的民事纠纷有直接利害关系;(三)有具体的调解请求、事实和理由;(四)属于本办法规定的行政调解范围和行政机关职责范围.第二十条民事纠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一)人民法院、仲裁机构、人民调解组织等已经依法受理或者作出处理的;(二)无明确另一方当事人的;(三)一方当事人明确拒绝调解的;(四)已经达成有效行政调解协

9、议再次申请行政调解,或者就同一事实和理由重复提出行政调解申请的;(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适用行政调解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一条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行政机关申尚亍政调解.当事人口头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记录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申尚亍政调解的请求、事实和理由,并由申请人签名确认.当事人书面申请的,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基本情况;(二)行政调解请求、事实和理由;(三)相关证据;(四)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以及申请日期.第二十二条行政机关应当对行政调解申请及时进行审查,同时征求其他当事人的意见,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是否受理。决定受理的,应当向双方当事人发送

10、行政调解申请受理通知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行政调解申请书内容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酰申请人补正,申请人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补正.补正期限不计入行政调解申请受理期限。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其放弃行政调解申请。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调解申请受理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应当在组织行政调解的3个工作日前,将行政调解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等事项告知当事人.第二十四条行政调解人员组织行政调解时,应当核对当事人身份,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宣布行政调解纪律,询问当事人

11、是否提出回避申请.第二十五条行政机关调解民事纠纷,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在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提出纠纷解决方案,帮助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第二十六条行政机关调解重大且杂的民事纠纷,可以采取听证、现场调直、召开协调会等方式进行.行政机关可以依申请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调查取证,也可以依职权主动进行调查、核实证据.第二十七条行政调解涉及专门事项需要进行检测、检睑、检疫、鉴定等活动的,当事人可以协商共同委托专门机构进行,相关费用由当事人协商承担.第二十八条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调解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调解工作;情况复杂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形的,经行政机关负责

12、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期限员多不超过30日.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检测、检鸵、检疫、鉴定等活动所需时间,不计入行政调解期限.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调解中止:(一)当事人一方因正当理由或者对方当事人认可的理由,暂时不能参加或者中途要求暂停调解的;(二)发生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的;(三)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中止时间不计入行政调解期限.行政机关中止、恢且行政调解的,应当告知当事人.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调解终止:(一)当事人要求终止调解的;(二)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或者中途退出调解的;(三)当事人在行政调解过程中就民事纠纷申请人民调解、提起诉讼或仲裁的;(四

13、)公民死亡或者i去人、其他组织终止,无权利义务承受人或者权利义务承受人放弃调解的;(五)期限届满未达成行政调解协议的;(六)其他需要终止的情形.行政调解终止的,行政机关应当制作行政调解终止通知书或者记录在案.行政调解终止后,当事人就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行政调解申请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第三十一条当事人经行政调解达成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制作行政调解协议书.行政调解协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及其代表、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二)民事纠纷内容、调解请求;(三)协议内容、履行的方式和期限;(四)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五)行政机关印阜、主持行政调解的人员签名;(六)达成协议时间.第三十二条对权

14、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行政机关可以当场进行调解;当事人能够及时履行的,可以不翱乍行政调解协议书,但是应当如实记录调解情况,并经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确认.第三十三条彳亍政调解协议书自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以及主持行政调解的人员签名并加盖行政机关印章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应当按照协议内容、方式和期限履行.第三十四条行政调解例议达成后,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行政调解协议书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司法确认的行政调解协议书,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调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公证、仲裁确认其效力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支

15、付令.第五章工作保理第三十五条行政机关应当明确本机关受理行政调解申请的专门机构,或者设立专门调解组织负责行政调解工作.第三十六条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在治安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房屋土地征收、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知识产权、价格、环境保护等领域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并自行政调解委员会成立之日起30日内书面告知本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成立行政调解中心,或者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推进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衔接联动,推动矛盾组纷多元化解.第三十八条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人民调解组织、社会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等第三方参与行政调解.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受委托第三方参与行政调解活动的监督和指导。第三十九条行政机关开展行政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机关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第四十条行政机关应当对行政调解案件数量、纠纷类型、结案方式等进彳亍统计分析,纳入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报送.第四十一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行政调解工作档案,将调解申请受理、调解过程、调解协议等材料装订成册,立卷归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四十二条对违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行政法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