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通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通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通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24)5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要精神,全面提高普通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水平,倾力打造高等教育强市,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强省部署要求,以超常规举措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打造高等教育强市,为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到2027年,基本建成2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增1所职业大学
2、,高校高水平学科数量、国家级人才总量、研发投入总额实现翻一番,高等教育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实力实现大突破,建成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到2035年,2所高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50名,新增2个以上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开展本科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玳大标志性成果,高等教育竞争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市。二、重点任务(一)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1 .健全党对高校全面领导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一次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工作,推动市级部门和区(县、市)主动服务、支持高校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廉政
3、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2 .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J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四个融合”,加强治理机制建设,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深入实施“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到2027年,建成市级及以上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的二级学院(系)占比达到3以上。(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级相关部门)3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强思政教育队伍,打造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体化建设共同体10个、名师工作室10个,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30名以上。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到2027年,新增
4、高校获评省级文明校园2所,力争1所高校获批全国文明校园。(贲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4 .坚决守牢校园安全底线。健全动态排摸机制、闭环处置机制、校地联动机制,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强化网格化管理,保障师生身心健康。(贲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二)支持高校争创高水平大学1 .高质量建设国家“双一流”高校。全力支持宁波大学“双一流”和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持续提升力学、水产学科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医学部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逐步达到1:1。到2027年,力争水产学科进入教育部学科
5、评估A+,力学学科达到B档及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11生健康委)2 .高标准建成新型研究型大学。全力支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师名)建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交叉学科,培育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到2027年,在校研究生达到100O人。支持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培育小而精的新型高校。(贲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3 .高效能建设应用型高校。支持宁波工程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应用型高校聚焦宁波产业需求,建强1-2个学科,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产教融合平台。到2027年,进入全国一流行
6、列的应用型高校达到3所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4 .高水平建设国际化特色高校。支持宁波诺丁汉大学大力发展理工类学科,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开展博士生培养,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到2027年,在校研究生达到2500人。加快引进国(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到2027年,引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贡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外办)5 .高起点建设职业大学。支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设置本科职业大学,支持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打造行业特色鲜明的医药类职业大学。扩大高水平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到2027年,新增1所本科职业大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三)提高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1.实施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双提升”
7、行动。实施高校学科专业“161”工程,即建设登峰学科10个、优势特色学科60个和一流专业100个。支持高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大力发展理工类学科,助力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6 .加强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支持研究型大学建强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基础学科。面向数字经济、海洋材料等领域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区域国别学等交叉学科。(贲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7 .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加强新文科建设,重点支持大宗商品交易、金融、保险、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建设文科实
8、验室5个,争创国家级智库。(贲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社科院)8 .推进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双高计划”学校建设,推进“双证计划”,打造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到2027年,高质量完成国家级和省级“双高计划”建设,新增职教本科专业10个。(贡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统战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四)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1.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对新获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本科高校,分别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3000万元奖励。支持高校增设硕士、博士学位点,币:点培育专业学位博士点,推动博士生规模快速增长。支持依托名校建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研
9、究生培养,按照硕士、博士每年分别给予1.8万元/人、2.7万元/人的经费补助。到2027年,新增博士学位点6个以上、硕士学位点40个以上,在校研究生达到3万人以上,博士生达到3300人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9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支持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支持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研究生定向培养,推进在甬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资源集聚。支持本地企业员工到高校工程师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五)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1.实施高层次人才倍增工程。支持高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
10、和创新团队。到2027年,新增顶尖人才20人、国家级人才180人和省级人才200人以上,自主培育院士1-2名。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博士后。支持高校引育青年人才100名左右,入选甬江人才工程40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5小将符合条件的高校人才住房纳入保障性体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局)10 实施产业人才柔性引进工程。支持高校和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推动聘请100名“产业教授”和100名“科技副总:将符合条件的“产业教授”按有关规定纳入市级高层次人才“编制池”,在项目申报、职称评聘、评奖评先等方面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人
11、才办、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11 实施学科带头人提升工程。支持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学科人才和团队,在甬江人才工程中单列名额予以重点保障。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省“登峰学科”、省优势特色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按照就高原则,认定为市级特优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到2027年,力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省“登峰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实现市级顶尖人才全覆盖,省、市聿点学科带头人实现市级拔尖人才及以上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六)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1.推进工程师学院建设。推动建设现场工程师学院5个、产业工程师学院15个、卓越工程师学院5
12、个。对获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的高校给予奖励。到2027年,每年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2.2万人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12 建设工程师实践基地。在本地企业建设工程师实践基地20家左右,提升学生实战能力,打通工程师培养“最后一公里”。入选工程师实践基地的企业优先认定为市产教融合型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建设大型工程创新与训练中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局)(七)加大科研创新支持力度1.加强有组织科研。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联合破题科研攻关机制,支持高校围绕本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开展研窕。强化
13、高校社科类研究基地联系服务基层机制。到2027年,支持高校与企业建设科教创共同体10个,高校科研经费总量突破20亿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13 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持高校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与甬江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融合发展。到2027年,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省部级平台10个以上,高校研发投入每年增长2端以上。(贲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14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宁波科技大市场3.0中设立高校科技成果发布专场,促进成果专利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支持高校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扶持。(贡
14、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八)优化高校结构布局1.推动办学层次提升。支持宁波财经学院等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支持浙江万里学院、宇波工程学院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提升办学层次。稳妥推进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转设,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优化整合,支持设置本科职业大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15 调整优化高校布局。将高校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同步推进,优化提升南北高教园区功能,探索环高校院所创新圈试点。支持高校通过改建提升、置换扩容拓展办学空间。支持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将理工类二级学院迁至产业集聚区办学。探索建立高校投融资机制,盘活校区资源,加快推动高校实验室、体育场所
15、、图书馆等资源面向社会开放。(贲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江北区政府、镇海区政府、郸州区政府)16 加快数字新基建发展。支持高校充分利用市超算中心算力开发应用大模型,在场景应用、研发创新等领域开展创新。支持高校借助视频捕捉设备、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实现校园安防智能化、网格化。(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数据局)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行业一体发展联席会商机制,推行重大问题会商沟通制度,建立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机制。(二)加大经费投入。健全完善高等教育经钳稳定增长机制,2024年起,提高市属高校生均拨款基准定额标准,保证市属高校生均拨款不
16、低于省内同类高校,并对开展重点领域研究生培养、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给予倾斜;强化对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卓越工程师项目、高校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等项目的经钳投入。2025年起,全市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年增长幅度力争高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幅度10个百分点以上。对新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高水平大学和省屯点支持的新型高校经费投入,由市财政局按照“一事一议”方式参照相关投入标准予以统筹安排。拓展高校经费筹措渠道,鼓励企业捐资办学,完善教育捐赠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和财政配比支持办法。(三)(三)强化绩效评估。在K大项目中试点建立高校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制度,扩大高校资金统筹使用权。优化绩效工资管理,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省“登峰学科”所在高校可按照“一事一议”予以绩效工资倾斜,不作为核定单位下一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完善高校“一校一策”绩效评价体系,实现高校事业发展与要素配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