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专题党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专题党课讲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稿: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我们党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大势作出的重要部署,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发展逻辑,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进一步全面
2、深化改革。一、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一)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推进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制约,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而且,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比如,我国科技创新整体上由跟跑向并跑转变,要求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促进初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发展,让大量中小企业去试错,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些都需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等体制机制改革。又如,目前我国工
3、业化、城镇化进入优化提质期,需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城市更新改造,这就要求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等。总之,要适应经济发展新的形势,遵循科技创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同时,这也是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通畅的客观要求。只有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
4、、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才能持续扩大消费,夯实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和财富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区域差距仍较明显,与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差距。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资源要素,强化区域间开放联动,加快自贸区提质升级,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三、奋力谱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新篇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设立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
5、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我省先行先试的制胜法宝,成为我省深化改革的金字招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省必须扛起综改试验区探路领跑的重大使命,强化全方位转型意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试验,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世界性难题,谱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我省篇章。(一)促进国有和民营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一视同仁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发展壮大。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功能性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突出实业、做强主业,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增强国企
6、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落实好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政策措施。(二)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推迸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培育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推进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深度融入国家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健全能源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规范化,全面执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推动公平竞争各项政策落实,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制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破除地方保
7、护和区域壁垒,完善市场基础设施,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三)完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发挥好我省在能源领域中积累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纵深推进能源革命进程中,雨后春笋式催生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国家队力量,统筹用好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布局建设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科创平台,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加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成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提出科研需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四)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8、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发挥政府对重大创新的组织者作用,推动企校合作提档,构建产学研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结合的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加速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产生的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并产业化。定期发布重点产业领域、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稳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一系列史无前例、破立并举的改革举措落地开花,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制度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被激活。截至2023年底,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
9、其中民营企业超53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2012至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03万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明显。2019年秋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这一“三位一体”框架,标志着我国经济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不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等政策协调配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组合专项债、国债、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政策工具;深化金融体制改
10、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十多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既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又及时防止市场的无序、失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持续优化经济结构积蓄发展动能走进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氢能重卡往来奔忙、百亩光伏板整齐排列、厂区密布的数据采集点实时将数据传送到智慧中心。不久前,这里获评“绿色发展标杆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加速绿色化智能化转型钢铁行业大刀阔斧去产能、
11、调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正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动能的缩影。问题是改革的呼声。时间回到2012年,告别两位数的高增长,中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首次回落到8%以下。同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不断显现。从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到提出新常态,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明确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党对经济形势适时进行科学判断,不断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
12、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此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一条主线,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和阶段。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是相通的,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党的十九大明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党的二十大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党中央审时度势,着眼于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坚定走上更高质量、更高效益
13、、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一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加快,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规模持续壮大。2012年到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从9.4%、28%提高到15.7%、33.6%;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45.5%提高至54.6%o需求结构不断改善一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积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促进国内大循环更为顺畅、内外市场联通更加高效,着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105.8$提高到2023年的111.4%。区域结构逐步优化一一京津冀协同
14、发展迈上新台阶,长江经济带铺展高质量发展画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区域重大战略向纵深推进。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2.57%上升到2023年的66.16%,一个个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加快崛起。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向“新”而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当前,锚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各地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
15、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拓宽发展空间上海现有7万多家外资企业,仅2023年就新设外资企业6017家,同比峭长38.3%,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190条缩减至27条,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持续扩大开放如今,上海自贸试脸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只有薄薄两页多。这里是建设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田”的起点。2013年9月29日,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诞生。随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发布,首次用负面清单管理外商对华投资,迅速点燃市场热情。建
16、立首个自贸试睑区之际,适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注脚。不久后召开的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这一部分提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初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经济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要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一一如今,我国已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是14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