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731048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和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积极助推高质量发展,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工作,根据城乡建设领域破达峰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城乡建设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健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强化技术标准支撑,全面提升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质量,稳妥有序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为建设靓美城市作出贡献。(一)工作原则坚持目标引领,科学发展。以实现城乡建设领域

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按照差异化发展策略,推动形成绿色化生产和生活方式,准确把握重点任务,科学制定降碳要求,构建符合不同区域发展要求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坚持统筹谋划,分步实施。立足能源资源发展大局,按照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达峰目标,充分考虑城乡建设领域实际,强化结果控制,梳理工作重点,紧抓工作难点,合理确定工作节奏,有计划分步骤统筹推进节能与减碳。坚持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城乡建设领域碳减排管理制度,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推动城乡建设低碳转型

3、。坚持多轮驱动,共同发力。充分发挥群众广泛参与的机制作用,形成多元良性拉动效益,实施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各方主动参与实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形成政策合力,实现共建共享,推进建筑绿色化、低碳化、工业化、智能化协同发展。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不断完善,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建筑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建筑能效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建造方式加速推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碳减排扎实推进,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到2030年前,城乡建设方式基本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建筑节能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

4、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充分,建筑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充分;高品质绿色建筑规模持续增长,绿色建造方式广泛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普遍形成,绿色低碳运行初步实现。到2060年前,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实现,系统性变革全面实现,城乡碳排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实现现代化,美好人居环境全面建设,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三、重点工作(一)统筹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布局农业、生态、城镇功能空间,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促进空间均衡发展,提升城乡韧性安全。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空间结构,优化公

5、共资源配置,强化提升综合服务与特色专业功能,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高效有序、紧凑宜居、交通便利的城市格局,加快形成集约紧凑低碳的发展模式。推动城镇群建设向资源集约与高效利用方向转变,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全面推进城镇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运行管理,推动低碳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探索新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合理布局农村建设,加强生态廊道和城市绿道、绿化带等统筹布局,完善路网体系,合理布局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设施,推进快速路、主干路网建设,加密次干路线、支路网,留足城市河湖生态空间和防洪排涝空间。2 .推动城镇绿色低碳建设。坚持各城镇在资源禀赋、交通区位、规模

6、体量等方面的差异,分类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推广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经验,充分借助地域条件,顺应原有地貌,实现县城与环境融合协调,建立针对双碳目标导向的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模式,构建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运营全方位的管理和评价机制,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生态城镇示范创建工作。稳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因地制宜强化建设密度与强度管控,健全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机制,达到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合理布局要求,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推动“拆改留”到“留改拆”转变,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加强县城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行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分布式布局。3 .推

7、进城乡绿化体系建设。优化生态空间,构建全域生态空间格局,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重点推动生态屏障建设,强化生态保育功能与水源涵养功能,推动绿色生态廊道,加强湿地生态修复与水治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构建骨干河流廊道以及一般河流廊道和依托城市高速、快速路等构建的生态廊道;构建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地及其他生态斑块组成的重要生态空间节点,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留足城市生态空间和防洪排涝空间。优化城市绿化植物碳汇结构,提升乡土植物和高碳汇植物应用比例,提升城市绿地固碳增汇效能,建成城市绿道网系。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完善城市公园体系,系统推进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建设,按照“300米见绿,80

8、0米见园”要求,推进“公园绿地15分钟生活圈”规划建设,增加社区公园、街头游园等小微绿地。(二)建设绿色低碳社区1 .优化社区布局和功能。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开展社区道路综合治理、海绵化改造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有序推进社区充换电等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60%的城市社区先行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积极探索零碳社区建设,鼓励项目先行先试,打造可推广示范样板。推广功能复合的混合街区,倡导居住、商业、无染产业等混合布局,通过步行、骑行串联若干居住社区,构建15分钟生活圈。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完善水、电、路

9、、信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供气管道和设施等老化更新改造,完善社区综合服务站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活动空间,到2030年,各设区市的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2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提供居家养老、家政、托幼、健身等生活服务,在步行范围内满足业主基本生活需求。鼓励选用低碳节能节水家电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品。鼓励部分空间、部分时间等绿色低碳用能方式,倡导随手关灯,电器不用时关闭插座电源。鼓励选用新能源汽车,新建住宅小区应按规定建设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充电桩应具备有序充电功能,鼓励引入第三方充电服务企业参与建设运营。()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1.

10、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贯彻落实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新建民用建筑执行基本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超高层建筑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各市、县应按规定组织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以及各地新城新区应率先实施更高标准的绿色建筑要求。到2025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5%以上。2.提升建筑能效水平。2025年前,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75%节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达到80%节能要求。加强适用于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气候区的节能低碳技术研究,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推广适合气

11、候特点的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结合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强节能改造评估,对具备改造条件的居住建筑要应改尽改,推动门、窗、外墙、屋面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升改造,推动公共区域高效照明及智能照明控制改造,改造部分节能水平应达到现行标准规定。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不少于100O万平方米,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各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其他设区市改造面积各不少于100万平方米,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加强建筑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运行评估和调适工作,到2030年,

12、实现公共建筑机电系统的总体能效在现有水平上提升10%o3.加强能耗统计监测。落实民用建筑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逐步实施能耗限额管理,各设区市应结合实际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纳入节能改造计划。新建办公建筑和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安装建筑能耗在线分项计量装置,加强建筑低碳运行管理。完善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推动用水、用电、用气等能源数据共享,加强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统计监测。(四)建设绿色低碳住宅1 .推进住宅低碳化建设。积极发展中小户型普通住宅,限制发展超大户型住宅。结合气候特点,合理确定住宅朝向、窗墙比和体形系数,推广应用通风、采光、建筑遮阳、立体绿化、雨水利用、可再生能源、

13、建筑智能化等适宜技术,降低住宅能耗。鼓励大开间、小进深,合理布局生活空间,推行灵活可变的居住空间设计,减少改造或者拆除造成的资源浪费。加强住宅共用部位维护管理,延长住宅使用周期。2 .加快住宅产业化。推广装配化建造方式,鼓励采用装配式装修推广应用整体卫浴、集成厨房、整体门窗等模块化部品。新建保障性住房应当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要求建设。鼓励新建商品住房一次装修到位,推广菜单式全装修模式,到2025年,新建商品住房全装修交付比例达到50%以上。(五)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1.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全链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推行

14、“限塑令”、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等源头减量措施。加快推动县城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努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到2025年,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2推进城市水环境低碳化建设。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可渗透面积占比达到45%以上。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引导创建节水型城市,全面改造漏损严重的供水管网,强化分区计量管理,提升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水平,到2030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6%以内。实施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城镇水资源化利用行动,全面推进排水管网

15、错接混接改造、雨分流改造和破损管网修复,加快推进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排水管网雨分流改造及管网修复,重点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管网空白区,推广再生水用于公用、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鼓励水处理厂采用高效低能耗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加强水、泥处理设施能耗和碳排放管理。到2025年,新增水处理能力150万吨/日以上,新建改造水管网3000公里,城市生活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过25%;到2030年,城市平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o3 .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加强城市照明规划、建设、运营过程管理,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等景观照明能耗,控制过度亮化和光染,推进城区

16、道路路灯节能化智慧化改造,到2025年,实施1.ED节能改造10万盏以上;到2030年,1.ED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80%,全部城市实现照明数字化管理。4 .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优化完善城市绿地布局,加强立体绿化,提高乡土和适生植物应用比例,推进中心城区、老城区绿道网建设创建一批生态园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5%,城市建成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5公里/万人。(六)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1 .加大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具备日照条件的居住建筑优先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其他居住建筑应采用空气能热水系统,医院、学校等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应采用太阳能、空气能等形式热水系统。在沿江、邻河的大型公共建筑推广用地表水热泵技术。推广屋顶光伏和发电玻璃等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开展光储直柔一体化试点建设,加快智能光伏应用推广。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和厂房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鼓励闲置屋顶资源,对屋顶资源较好的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