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三年课程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中学三年课程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级中学三年课程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下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精神,落实安徽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背景及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党的十九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础上,特别提出“发展素质教育”这一论断,进一步指明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方向。坚持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适应未来社会需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坚持发
2、展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责任感;坚持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不同学段培养目标与学生年龄特点、接受程度紧密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学用相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二、方案构成:本方案包括:校情分析、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六个方面。(一)校情分析:阳光高中创办于2018年,位于甲地,是一所现代化寄宿制公办高中,学校建设规模为9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450
3、0人。阳光高中是乙地一中甲地校区,甲地一中的引领促进阳光高中有先进的办学思想,有凝聚力的党政管理团队,有规范的教学行为,有特长的学科带头人,有落地的课题成果,有特色的育人模式,有显著的合作成果。高标准打造更加优质的教育品牌,营造学校之间良好的竞争态势。目前,阳光高中正在积极争创省级示范高中,全校职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明确教育改革的基本形势和任务,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确保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我们做到了开全、开足国家课程,逐步丰富地方、校本课程,探索校外实践
4、活动课程,求真求实,积极构建以培养学生理解力为核心、以建立知识与过程为途径、以确立人与社会、自然、自我为框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归宿的新型课程模式,构建满足个性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二)课程理念:1、课程理念的基本内容:(I)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在按照课程标准有序完成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2)强调教师成长。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3)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以学
5、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其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
6、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2、课程理念的具体内涵是:(1)课程是文化的载体。对教师来说,
7、课程意味着自我文化积淀的传播和智慧分享的超越;对学生来说,课程意味着一种或多种文化的获得。(2)课程是成长的桥梁。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智慧成长。在课程文化的传播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徜徉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海洋,每个人都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轻松学习,全面发展,共同成长。(3)课程是分享的过程。文化的承续、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将在经验分享、互助共进智慧碰撞、心灵相遇中得到和谐统一。(三)课程目标:总目标: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
8、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凸显学校办学特色。1.学校特色发展目标:以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学校以“高效课堂、乐学成长”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2 .学生个性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乐学、善学、勤学的学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3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落实“以德立学,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风,打造一支勤于钻研、善于合作、敢于创新、勇于奉献、业务精良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
9、业化成长。(四)课程建设的内容与课程结构.1 .学制与课时:按照国家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来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0分钟计。18课时为1学分。2 .课程类别:新课程方案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是指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的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指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的课程。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选择性必修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
10、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其中,一部分是国家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拓展、提高及整合性课程;一部分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设计的校本课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对学校课程开设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把学校课程建构为基础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两大类。其中,国家课程中学考和高考课程为基础性课程,其它不属于学考和高考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自编的校本课程为发展性课程。3 .开设科目与学分:我校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
11、、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含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具体学分安排如下:科目必修学分选择性必修学分选修学分语文8O一60一6数学8O一60一6外语6080一6思想政治60一604历史40一604地理40一604物理60一604化学40一604生物学40一604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60-1804艺术(或音乐、美术)60-1804体育与健康120-180一4综合实践活动14校本课程合计882D44.科目安排:科目内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设计。必修内容原则上按学期或学年设计,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内容原则上按模块设计。模块之间既相对独
12、立,又体现学科内在逻辑。模块教学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一般为18课时的倍数。选择英语为第一外语语种,开发日语为校本课程。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学分设计模块。艺术包括音乐、美术,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学分设计模块。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三部分组成,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学校将统筹规划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共14学分: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社会实践6学分,包括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职业体验等;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
13、时。5 .毕业学分要求: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含校本课程8学分)。6 .校本课程的编写规划。指导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总要求;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个性特长,形成学校特色;加强理论研究,致力实践探索,促进教师个性化教学,学生个性化培养,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
14、程体系。基本原则:坚持“以校为本”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继承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重素质,重基础、重实践,重个性特长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构建阳光高中校本课程体系,彰显我校个性化办学特色。坚持“以师为本”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形成课程意识。研究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成长的内在需求,探索教师成长、转型的内在规律,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引导教师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在提高课程实施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实践中,努力造就一支兼具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开发能
15、力的教师队伍,彰显教师个性化教学的特色。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差异性、多样性,学校将开发实施符合全体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为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彰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总体目标: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