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二。二一年十二月刖百5第一章发展形势6一、重要意义6二、发展基础7三、主要问题8四、发展机遇9第二章总体要求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H三、建设目标12第三章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15一、建设标准15二、建设内容16第四章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20一、建设布局20二、建设任务25第五章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27一、强化质量管理27二、统一上图入库28三、规范竣工验收28四、加强建后管理29五、严格保护利用30第六章效益分析31一、经济效益31二、社会效益31三、生态效益31第七章实施保障33一、加强组织领导33二、强化规划引领33三、加强资金保障34四
2、、加大基础支撑34五、加强风险防控35六、营造良好氛围35前S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列为首要任务,明确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加快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
3、农业农村厅以“十二五”以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和深入调研数据为基础,认真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密联系辽宁实际,并与相关规划有效衔接,编制了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分析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形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要求、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效益分析以及实施保障等,是指导各地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规划期为2021-2030年,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发展形势一、重要意义(一)建设高
4、标准农田是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内农业生产要素趋紧、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以及国际环境挑战,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紧迫,必须立足于集约化经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以内涵开发为主,促进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辽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和必然选择。(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顺应现代农业生
5、产和经营方式变化所需。现代农业以规模农业为基础,对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和抗灾能力提出越来越高要求。农田建设要顺应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需动态平衡。(三)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既可以推动田、土、水、路、林、电一体化,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产业兴旺奠定基础;又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打造水清土净、郁郁葱葱田园风光,提升农村居民生产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生态宜居保驾护航;同时还能够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扩大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
6、收入,为生活富裕增添动力。二、发展基础(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初具规模。“十二五”以来,在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合力推动下,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初具规模。到2020年,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2645万亩,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巩固粮食主产省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2020年,全省年均粮食总产量约446亿斤,比2001-2010年年均总产量提升近110亿斤。(二)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持续多年集中连片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和配套水平得到有效改善,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促进
7、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提升,提高了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和耕地的产出率,加快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三)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过集成推广黑土地保护利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土保持治理、农田林网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农田生态系统,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减少了农田的风蚀水蚀,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节水、节电、节肥、节药效果明显。(四)推动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
8、、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显著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益。据统计,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均每亩可带动农民增收近500元,为全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五)农田建设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根据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2019年第4号令),我省先后出台了辽宁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贝I(辽农田(2020)5号)和辽宁省农田建设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辽财农规2019)7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评审、施工、监理、验收、管护等6个关键环节的管理办法,形成较为完善的“1+6”管理制度体系,有效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
9、实施。三、主要问题(一)建设改造任务繁重。我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约35%,大部分耕地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耕地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时,受到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部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不同程度存在着工程不配套、设施损毁等问题,影响农田使用成效,改造提升任务仍然艰巨。(二)资源约束条件加大。新一轮机构改革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项目区分割林立,呈散状分布,未来区域布局难度加大。辽宁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春旱多发,局部地区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土壤有机质下降,养分不平衡,黑土地退化和肥力下降风险较大。(三)资金配套压力较大。2021-2030年期间,我省经济
10、预期仍处在复苏增长阶段,地方财力不足,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资金投入困难较大,省级配套资金增长受限,市、县配套能力不足,压力加大。(四)技术支撑力量薄弱。项目设计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滞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尚未与信息化建设结合,需探索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上图入库”,将项目建设前期资料、档案、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监控、病虫害监控、农机作业数据、作物长势分析等数据实行动态采集,通过分析研判,实现预警,提供决策依据。(五)建后管护亟待健全。全省农田建设重建轻管问题比较突出,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不明确,监管制度不健全,维护经费不足,管护措施和手段薄弱。一些项目日常管护不到
11、位,设施损毁得不到及时修复,工程使用年限缩短,使用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四、发展机遇(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对各市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二)管理体制更加规范高效。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新体制,将农
12、田建设项目管理职责整合到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管理,改变了过去农田建设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充分发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的集中高效管理优势,为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广泛社会共识正在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经济稳定的基础性战略工程,事关农民脱贫致富、农村产业兴旺,事关农村田园优美、农村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全民。“十二五”以来,全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社会各界高度认同,农民群众普遍欢迎。(四)未来发展前景潜力巨大。辽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地处“玉米种植黄金带”,是全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大省,也是粳稻重要
13、产区。全省坡度W2。耕地面积在4700万亩左右,适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各地在实践中结合不同地域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种植结构和土壤类型积累探索了多个旱田、水田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模式,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经验。近年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潜力越来越大。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保障粮食产能、恢复耕地地力为首要目标,深入实施“藏粮
14、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区域,坚持新建和改造并举,建设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整体谋划,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切实履行地方政府责任,严格落实中央财政投入,保障地方财政配套,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投劳参与农田建设和管护。(二)统筹谋划、突出重点。衔接乡村振兴、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统筹谋划、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15、、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步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和黑土地保护工程。(三)集中连片、整体建设。重点支持产粮大县、大中型灌区优先打造高标准农田。突出集中连片,整村、整乡覆盖,整流域大规模高质量建设。支持开展“工程总承包(EPC)”模式,提高建设管理效能,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四)因地制宜、分类治理。综合考虑农田基础条件、增产潜力、障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结合区域特点、把握关键,以水田、旱田为基本分类,确定符合区域特点的建设模式、建设重点和建设内容。(五)绿色发展、生态环保。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水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少硬化、不填塘、慎砍树、
16、禁挖山,推广使用生态环保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高标准农田。(六)依法严管、良田粮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强化用途管控,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健全建后管护机制,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约束机制,加强信息化监管,强化粮食生产利益补偿,实现良田粮用。三、建设目标2021-2025年,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1067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12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89万亩;2026-2030年,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507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10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48万亩。通过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力争将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