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关于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区关于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某区关于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根据XX市关于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为深入实施我区强工业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振兴,更好地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目标,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加快“东融”“南向”为主导,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着力抓项目做大增量,
2、着力扩投资增强后劲,着力调结构促进转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二)主要目标L工业产值:2023-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2,企业上规:2023-2025年全区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以上,力争10家;3.工业投资:20232025年全区工业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三年累计超50亿元;4.工业供地:20232025年全区每年新增工业(仓储)用地出让60亩以上;5.标准厂房:2023-2025年全区工业园区每年新增可用工业标准厂房10万平米以
3、上;6.产业优化: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7.绿色发展:20232025年,每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XX市下达任务。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强企补链扩群行动L构建“两带”工业发展格局。立足现状产业和载体基础,全面加快“东融”“南向”开放合作战略部署,推动形成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的“两带”工业发展格局,为构建XX重要通道和区域枢纽、“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XX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两带”一一分别是以“东融”为主导的“两湾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带”、以“南向”为主导的“向
4、海经济发展产业带”。两湾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带,是以XX区XX国道沿线为重点支撑,依托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抢占两湾产业融合制高点,加强两湾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致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产业基础雄厚、城市配套完善、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绿色生态科技高新园区。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贯彻实施XX省“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通过招大引强、培育扶持、战略重组等方式打造领航企业新方阵。贯彻实施百家龙头企业、百家单项冠军、百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百”培育工程。制定培育企业清单,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清单内企业聚集,培育
5、打造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大力推动优质企业改制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提升本地化协作配套水平,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实行特派员联系企业服务制度,协调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每个行业遴选12家,力争打造10亿级企业3家以上。3 .做大做优产业集群。持续深入贯彻大产业战略,加快培育机械制造、健康食品两大产业集群。机械产业集群:以XX省机械工业二次创业为契机,以XX为主体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在现有的XX等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着力把园区打造成“健康食品产业集中
6、区”、“都市型轻工业区”大健康产业集群。(二)实施产业优化升级行动L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新型制造模式。培育一批供应链重点企业,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供应链服务。加快引入一批国内外供应链重点企业,建设面向全球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搭建重大集群及关键产业链对接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建立密切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实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建设,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到2025年,力争培育2家以上具备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供应链重点企业。2.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坚持“前端聚
7、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围绕产业瓶颈、短板问题,以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为牵引,围绕两大主导产业,打好机械制造、健康食品等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立企业牵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行“揭榜挂帅”、“订单式”研发。实施“科技搭桥行动”,推进工业企业与院士团队研发合作。加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生物技术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推动优秀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积极培育“蛙跳”产业。实施千企科技创新工程,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园区建设科技信息咨询
8、、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企业孵化、中试基地、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平台与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成果运用、利益分享的合作机制。20232025年,每年推进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及创新平台建设项目2项以上;到2025年,力争XX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突破5家以上,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项以上。3,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网络化制造新模式,培育电子商务等新业态。鼓励企业开展需求驱动、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等个性化定制,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协同设计、共享制造、分布式制造等网络化协同,支持企业发展设备预测性维护、装备能效优化、产品衍生服务等服务型制造。加强工业设计服务能
9、力,建立开放共享数据资源库,搭建网络化设计协同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推进跨境电商承接订单、加工贸易原始设计制造和自有品牌经营等定制生产新业态。20232025年,每年推进服务型制造项目1项以上;到2025年,力争形成1个左右新模式应用试点示范,实现1家以上企业复制推广。4 .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建设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进智能制造,创建“黑灯工厂”“无人车间”,实施以机器人应用为特征的改造升级。推进“上云用数赋智”。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新基建项目大会战。构建“产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平台,建设
10、汽车、机械、金属材料、林产、陶瓷、煤炭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有力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20232025年,每年推进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2项以上;到2025年,力争建成智能工厂示范企业2家以上、数字化车间2家以上,建成1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公共基础性平台,打造形成1个以上有示范推广作用的标识解析应用案例。5 .推进工业低碳绿色转型。全面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施传统产业节能改造工程,推进汽轮机通流改造、发电厂灵活性改造、水泥窑炉热工效率提升、烧结余热
11、发电、低温低电压铝电解、电机及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等项目。加快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建设废钢加工基地、赤泥路基化及建材化应用、碳酸钙废料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实施钢铁、印染、造纸、化工、制革等行业水资源高效化改造,支持有色、化工、电镀等行业实施污染物削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项目。推进低碳园区、低碳企业等试点建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20232025年,每年推进节能技改及绿色发展项目1项以上;到2025年,创建绿色工厂2个以上。(三)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升级行动L提升园区集聚能力。完善工业园区规划,推进工业项目入区进园,提高园区投资效率和产出水平。打造一批蛙跳产业集聚区,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形成
12、新兴产业新的增长极。2 .大力建设标准厂房。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的标准厂房,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支持建设强链补链重大项目的定制标准厂房,推动先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等产业的龙头企业“轻资产入驻二按照园区主导产业及承接产业特点,规划建设一批普通标准厂房,加快承接XX大湾区等地区的中小企业集群式落户转移。组织及自然人投资建设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广建设多层标准厂房。20232025年,每年推进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3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坚持“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打造高质量承载平台。加快道路、供水、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网络化、
13、开发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积极推进园区实现“五通一平”。20232025年,每年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项目5项以上;到2025年,力争创建绿色园区1个以o4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园区向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推进产教融合,支持园区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现代产业学院、职业教育城。加快完善园区内医院、学校、文化娱乐、职业培训等生活配套设施,全力提升园区宜居宜业水平。完善园区周边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园区和城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20232025年,每年推进园区产城融合及周边基础设施项目2项以上。(四)实施企业提质增效行动L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企业采用新设备、新
14、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实施技术改造,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实施产业链补链强链改造。推进机械产业提高本地配套率,打造先进装备制造黄金产链;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打造高端健康食品产业链。二是实施提质增效改造。围绕产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高端化发展推进技术改造。推进装备改善和工艺改进,提高数字化网络化等先进装备占比,提升集成应用水平。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支持建设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扩能改造项目。2023-2025年,每年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项目5项以上。2 .推进质量品牌提升。大力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实施系统化质量管理,提
15、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树立一批质量标杆,鼓励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和XX省主席质量奖等,推动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名优品牌,开展“老字号”品牌企业振兴行动。提升企业境外商标发展能力,鼓励企业持自主商标品牌出口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商标品牌海外布局,推动XX知名品牌互认。3 .开拓工业产品市场。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动工业企业达产满产。组织工业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推介,开展出口产品转内销活动,扩大汽车、机械、轻工、食品、电子、家具家居、建材等工业产品销售。鼓励
16、企业优先选用目录产品,力争纳入XX工业名优产品推荐目录。组织企业供需对接,推动企业协作配套、互采互购,建立供需双方长期采购关系,提高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组织企业参与境内外展销,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加快开拓海外市场。贯彻实施XX省“千企开拓”强主体工程,到2025年,新增生产型进出口企业2家以上。4 .培育企业上规入统。支持中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完善竣工投产及达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协调解决设备调试、配套工程、竣工验收、证照办理、铺底资金、供需衔接、人员培训等问题,大力推进高新区区块一15宗地14家企业落地投产。建立上规入统企业培育库,全面摸排发展潜力好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加强企业跟踪服务和指导,加大用地、融资等支持力度,落实规上工业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实行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奖励政策。20232025年,力争每年在库培育企业5家以上,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以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