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传承红旗渠精神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700896 上传时间:2024-12-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课讲稿:传承红旗渠精神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党课讲稿:传承红旗渠精神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党课讲稿:传承红旗渠精神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党课讲稿:传承红旗渠精神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党课讲稿:传承红旗渠精神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党课讲稿:传承红旗渠精神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党课讲稿:传承红旗渠精神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传承红旗渠精神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讲稿:传承红旗渠精神,感悟创造奇迹的力量1974年4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面貌好成就时,播放的第一部纪录片就是红旗渠,引起了各国代表们的宸惊和感动。红旗渠也被周总理评价为并列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在这段林县人民与恶劣自然环境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用极其简陋的工具”一锤一铲两手”修筑红旗渠的壮丽史诗中,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如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座民族精神的丰碑依然有着令人宸撼的魅力,值得我们研究和发扬。一、探索红旗渠精神的根基一自力更生集中表现为依靠群众、自给自足“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自力更生创奇

2、迹,高兴红旗永向前”这首定叫山河换新装讲述的这条“人工天河”,映照着共产党人自力更生的优秀品质。翻开林县的历史书,有一个字频繁的印在每一页,那就是“旱”。一年“旱”,一年“大旱”,一年“凶旱”,最后早到发生了5次人相食,这些在明清时期的石碑上都有记载。林县人民过去只洗三次脸,出生、结婚和死亡。在林县还有一个故事人们至今念念不忘。1920年大年除夕,桑耳庄一个叫桑林茂的老汉,凌晨三四点钟起床,走了二十里路,排队等了一天,终于从山里挑回一担水。临到家时,来接他的儿媳妇王水娥不小心打翻了这来之不易的两桶水。当天晚上,儿媳妇就上吊自杀了。时代不同,我们怎么也理解不了两桶水就要了一条命?但是我们可以想象

3、的到,当地人民的确想要解决用水困难的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的用水问题,实现“清水到处流”的梦想,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三个考察组沿河而上寻找水源,最终敲定了“引漳入林”工程。但是困难随之而来。一是经济支援。当时国家面临全国性的粮食短缺,批复中写道:“林县可根据自己的财力、人力,考虑是否兴建这个工程。”这意味着林县要想修建,几乎全靠自己的力量。二是属地协调。工程源头位于平顺县,属于山西省,人家能否同意?需要协调。三是修建困难。太行山横亘400多公里,到处悬崖峭壁,谈何容易?为了坚定大家的信心,杨贵不止一次表态:“一旦红旗渠修不成,我就从太行山上

4、跳下去向林县人民谢罪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为解决经济上的问题,林县老百省吃俭用支援红旗柒,数万修渠大军自带铁锹、小推车上工地。为解决属地的问题,县委多次到平顺县协调具体事宜。为解决施工问题,集思广益,克服困难,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依靠着自力更生的精神,顽强的解决了遇到的问题。二、研究红旗渠精神的实质一艰苦创业集中表现为敢为人先、勇闯难关“既然愚公能移山,我们修渠有何难,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J1960年2月,三万多个普通林县农民走进了太行山,他们夫妻并肩、父子同行,没有专业的技术,有的只是一颗渴望水的心、渴望活下来的气。没有建设资金,就在县里筹集,乡亲们都倾全力帮忙,没有精准的

5、测量设备,就用木板、线和水盆自己造个“水鸭子”,量出来竟然分亳不差;没有水泥铺河道,就自己烧;没有炸药在山上开洞,就研究自制方法的土炸药。根据历史记载,林县人自己制作的5170吨水泥,达到了总量的77.遥,自己制造的1215吨炸药,达到了总量的44.3用,烧制的14.5吨石灰更是完全自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历史选择的这些人,就是青年人。修建过程中最为艰险的工程名叫青年洞,不仅地势垂直,而且坚硬无比。在几乎快要放弃的时刻,横水公社的300多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悄悄开工。“石头再硬,也硬不过我们的决心,就是铁山也要钻个窟窿二最开始,他们每天只能在石英砂岩上挖出不到半米,但后来这群青年人发挥聪明才

6、智,发明了“主攻三角炮”的方法,开凿速度从每天0.3米提升到T2米,历经1年零5个月,终于在峭壁上凿通了长616米、宽6.2米的青年洞,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到1969年8月,红旗渠的所有干渠、支渠全部配套工程都完工。50万个林县人民中,前后有30多万走进了太行山修建红旗渠,共有81位民工为此牺牲,其中有61岁的老人,也有17岁的年青人。三、找寻红旗渠精神的核,团结协作集中表现为众志成城、同心协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88岁的红旗渠建设劳模李天德回忆,在工地上,看不出谁是干部谁是民工。总指挥长、副县长马有金是抡大锤的好手,抢开12磅的

7、大锤,一口气能打一百多下。由于长期风吹日晒,他脸膛黝黑,人称“黑老马”。干部和民工的区别,在领给养补助时最明显。当时除自带口粮外,工地上根据物资供应情况,给予一定补助。I960年2月至8月,民工补2市斤,干部补1.5市斤,干部补1.2市斤干部的标准始终低于群众,但干的不比群众少。“我最佩服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干部跟我们一起吃干粮咽野菜J在群众的描述中,干部和民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级指挥部都是住山洞或搭席棚,没用修汇的钱盖过一间房。最困难的时候,总指挥部的办公经费连点煤油灯的开支都不够。为什么红旗渠能成功?林县流传着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搬一滴汗

8、,群众的汗水流成河。”这不是一天两天,这是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十年的思想印记。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修渠前,公社和村民小组都在做思想动员,让老百姓明白是为谁修,于是开工第一天,就有37000人报名。干部冲锋在前、与群众同甘共苦,形成了一种无声无形却强大有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群众的修渠热情空前高。在修渠工地上,班与班、营与营、连与连之间还互相竞赛,涌现了98个标兵连、233个董存瑞标兵班、117个李改云突击队和2472个模范人物,一时间,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呐喊声充溢于群山之中、大江南北。四、追溯红旗渠精神的源泉一无私奉献集中表现为党员带头、不计得失现

9、在,红旗渠景区青年洞天河亭,凌空除险实景表演成为游客们最期待的项目:一个年轻人腰系绳索、手拿钢钎,高悬在近百米高的空中。伴随着一个个悠来荡去的身影,似乎还能听到半个多世纪前的打钎、凿古声。当时除险队的队长就是“飞虎神鹰”任羊成。除险就是砸掉爆破之后的碎石,除去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第二天施工的顺利进行。任羊成说:“我58年就是党员,党员就是要往前冲,共产党员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当时自己报的除险队,问我是党员不是?我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说到要做到,只要有共产党,什么都能干出来!”当然,像这样不计得失的干部骨干还有很多。具体负责红旗渠设计的吴祖太,他本来可以分配在新乡专署安阳水利局工作,但

10、是去过一次林县后,他二话不说选择了到艰苦的林县去。在妻子薄慧贞为救人光荣牺牲的打击下,他依然坚持奋战在一线。1960年3月28日傍晚,吴祖太接到反映王家庄隧洞洞顶裂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他不顾个人安危,和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料,洞顶坍塌,矿石泥土掩埋住了他们两人的身体,民工们赶紧跑过去抢救,但是他们还是永远地闭上双眼。吴祖太是第一位为红旗渠献身的人,也是唯一一位外乡人。就是这样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计小我、不怕牺牲,发扬“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才创造了红旗渠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不可能是一片坦途,我们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能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重大,越来越艰险。为了取得更大的胜利,我们必须从历史当中传承精神,从精神当中汲取力量,不断提高自我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在新时代的挑战中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爱心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